- 唐詩三百首詳析(人文傳統經典)
-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 822字
- 2021-09-24 14:39:45
贈衛八處士[6]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7]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8]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9]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10]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11]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12]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13]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14]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解析】
這首詩大概是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任華州司功參軍時所作。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冬天曾告假回東都洛陽探望舊居陸渾莊。次年三月,九節度之師潰于鄴城,杜甫自洛陽經潼關回華州,衛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轉時經過的奉先縣。在奉先縣,杜甫訪問了居住在鄉間的少年時代的友人衛八處士。一夕相會,又匆匆告別,產生了亂離時代一般人所共有的人生離多聚少和世事滄桑的感嘆,于是寫下這動情之作贈給衛八處士。
人生世間,動輒便如參、商二星一樣,永不得重逢。而這個晚上又是個什么日子,竟然可以對坐在一盞燭光之下。青春少壯之時,倏忽短暫,如今你我已經是鬢發蒼白。去尋找過去的老朋友,已經有一半往生隔世了。驚訝之余,心腸為之一熱。而誰料二十年之后,我竟然還能出現在你的府上。曾經離別時,你尚未婚配,而如今兒女成行。孩子問我是從何而來,對答尚未結束,便讓父親吩咐去張羅酒飯。夜雨瀟瀟之中,剪來春韭;新煮開的黃粱飯香氣彌漫。主人說見上一面不容易,一口氣竟然喝下十杯酒。十杯酒也沒有產生醉意,深深感受到這番戀舊之意。明天遠行,與你又隔著重重山岳,這世間之事又是渺茫無知。
這首詩充滿了時空的輾轉疊換之感。開頭第一句就是將人間的聚散,和空中星辰的各在天角相聯系。而長期分別之后,又回到共對燭光的近距離之中。在這燭光之下,又回憶起二十年前的光景,以及近年尋訪故舊的感受。待到舉觴飲酒,共同懷舊,卻又感嘆道明日之別,相見之日難期。這種倏忽于多個時空之中的感受,不是尋常人有的,它正代表了一種亂離之殤,生死離別在此時,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