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浮沉2(白百何、張嘉譯主演同名電視劇原著)作者名: 崔曼莉本章字數: 2222字更新時間: 2021-09-24 14:42:30
新版序 我的小說與我
二〇一〇年的春天,我正在休整。八年不間斷地寫作,一部中短篇小說集與兩部長篇小說(《琉璃時代》《浮沉》)消耗了大量的心力,我第一次感覺到累。
本來計劃休整結束后,我兵分兩路,一是繼《琉璃時代》之后完成另一部民國長篇,同時,靜候著《浮沉》第三部的到來。
我清楚記得構思好《浮沉》第二部的大致內容后,我一直沒有動筆。當時出版社與讀者們都催得急,我也不便解釋。有一天,我從上海乘火車回南京,當時是下午,車廂內光線明亮,車身輕輕搖晃著,很是舒服。也不知為什么,突然有一小段時間,光線暗了下來,不僅是窗外,窗內的也變得昏暗朦朧。一瞬間,我的心悸動起來,既幸福又帶著微微的疼痛。我坐在座位上,略微縮起身體,盡量減弱沖擊。小說中的人物、情感、命運撲面而來。我知道我可以動筆了。
我的每一部小說,都是我一見鐘情的愛人。我不知道如何解釋這種相遇,總之除了構思與寫作,這種相遇是我小說的生命之源。我從不認為小說是死的,我認為它們是活的,不僅活而且活活潑潑,充滿了能量。
它們引領著我,給予我小說創作中所有的需要,而我則通過文字,一點一點將它們呈于人世間。
如果沒有這種感覺,我寧愿不動筆。
就在那個春天的一個傍晚,我去超市買東西,父親來電話,讓我回南京。他說小舅走了。我莫名其妙地一陣憤怒,質問他什么叫走了。
父親說,母親和舅舅們一起去踏青,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小舅走了,大舅在搶救,母親正被救護車送往南京。他讓我趕緊買票回家。
記得那一晚我反復給父親打電話,我懷疑母親已經不在了,他怕我扛不住,所以欺騙我。我不停地告訴他我可以的,我能行,直到我聽到急救醫生說,母親還活著,這才稍稍安心。
事隔十年,我到現在依然感覺如在夢中,似乎有人拍下我的肩膀,我就能醒過來。那場車禍沒有發生,小舅還活著,生龍活虎地與我聊天。大舅更活著,已經搬到北京畫畫,如他當初所說,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都完成了,作為藝術家,他要把人生最后的時間都獻給藝術,當一個文藝老青年。
小舅是我的故事會,我們倆坐下來東南西北,比著說故事。大舅是藝術會,東說西說,總離不開書畫。我出生時,他們都沒有成家。我像一個小尾巴,在外婆家跟著他們玩耍。大家坐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不僅說不完,還要比著說,比誰說得更有趣,誰說得更精彩。他們心里有憂愁,但從不表現,我則無憂無慮,笑得從板凳摔進桌肚里。
人生很多底色,就在那樣的聊天中漸漸建立了。而外公與大舅的爭論,永遠是聊天里不可少的內容:什么是如錐畫沙?什么是入木三分?碑學與帖學、二王與鐘繇、用筆與結體、繼承與創新……
中國藝術的千古之爭,父子倆論起來沒完沒了,我和小舅互相擠眼睛,趁機多喝茶、吃點心。
后來兩個舅舅各自成家,相聚少了。再后來我離開家鄉來了北京。外公外婆高壽去世后,大舅常自嘲,說父母走了,他是面對死亡的第一梯隊。大家聽了哈哈樂,說我們是長壽家族,他這個隊要排很多年的。
我們在有常里過得太久了。日日生活、年節聚會,老人們老到不能再老了,就離開人世。我們忘記了世事無常,人生的傷心之外,還有不可測。
一夜不曾合眼,我飛回南京。下飛機打給父親,父親的第一句是大舅走了。
我在趕往醫院的路上充滿憤怒,我不像去照顧母親,倒像去打仗,要在死神帶走兩位舅舅之后,為搶奪母親而戰。
車窗外江南春色翠綠嬌艷,我的心沉入一片白色茫茫。我的眼睛和心靈產生了分離,我陷入漫長的噩夢,并且再也沒有能力醒過來。
夏天之后我回到北京,精疲力盡。
此后秋天、冬天、春天。我不斷接到母親、舅母們的電話,話說來說去,如同她們的悲傷一樣,怎么說也說不完。
第二年春天,南方暴雨,母親于深夜給我發了一條信息,她說她開始寫字了,家里的書畫不要斷了。
不要斷了。
外公與大舅對我的教育紛紛回到眼前。我雖然走了一條文學之路,但藝術啟蒙與熏陶是我的文學基礎。我有一支筆,沒有寫字畫畫,卻可寫小說。我要把那些爭論寫進小說,寫成小說。這不是他們的故事,也不是我的故事,而是一個不要斷了的故事。
我把宣紙鋪在地上,寫下巨大的兩個字“風舞”。
從這兩個字開始,我重讀中國古代書論與畫論,重新拿筆恢復書畫訓練。這不是為了療傷,更不是為了寫外公與大舅的命運,而是為“不要斷了”。
“不要斷了”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藝術也罷文學也罷,文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事,從來都是“不要斷了”。
梁啟超說,知識分子研究學問,既要精微又要博雜,更要用平實的語言將這些知識傳播給大眾。
如果這個語言是一個故事、一本小說呢?
“不要斷了”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這其中有大師與學子們的薪火傳遞,有大學的建設與教育,還有很多家長們帶著孩子奔波在少年宮、培訓班、書畫展……而在江南的某些年的某些時刻,是父子倆對坐桌前,不停地探討與實踐。當這一切變成激情與愛,潮水一般向我涌來,我的努力,則是以我之筆寫下一部小說。
此后九年,我不停地對書畫進行學習、研究與實踐,同時一遍又一遍創作并修改小說開頭、小說語言、小說結構、小說的一切又一切。
很多人問我,你還寫《浮沉》三嗎?
還有人問我,你還寫作嗎?
我張了張嘴,不知從何答起,只說,在寫。
不要斷了,不能斷了。
我有責任,更有發自心底的愛意與執著。
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我的《浮沉》一、二部,《琉璃時代》與《卡卡的信仰》,這對我是莫大的鼓勵。同時以這篇小文作為再版自序,說說我的這些年。沒有寫完的小說我一定會寫完,而完成的作品不論好壞,在當時我都盡力了。
現在再看它們,缺點有的,遺憾有的,但是,沒有后悔。
大概這就是青春吧。
崔曼莉
202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