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滅了弦、黃兩國之后,楚國便加緊建設弦、黃、息三國之地,使之成為楚國北向進軍的重要軍事基地。
但由于此時楚國的地盤已經東擴到了淮河中游。那里,有一個此時弱小但在春秋后期無比強悍的諸侯國不安了起來,那便是吳國。
后來,弦、黃之地始終成為吳楚爭霸的軍事要地,這些,我們以后再講。
在滅黃國的戰役中,楚國主力耗費了半年多時間,必須休整。就在楚成王養精蓄銳期間,中原又出事了。
這次中原出的事,直接導致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場戰役的爆發,對,楚晉城濮之戰。當然,我們講這場戰役還是有點早,不急,我們先看看中原大地發生了什么事。
首先是齊國。一代春秋霸主、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桓公倒下了,他的一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終歸逃不過宿命的安排。
公元前643年10月7日,齊桓公去世。隨著齊桓公的去世,強大的齊國也就轟然倒下了。
是的,無論是齊桓公,還是管仲,或是寧戚,這些齊國歷史上響當當的大人物,一生的豐功偉績中,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失誤:沒有培養好接班人。
齊國的人才,貌似就在齊桓公時代都出完了,在齊桓公去世后便沒冒出幾個象樣的。
沒了人才的齊國,反而立即陷入齊桓公幾個兒子的奪位爭斗,然后開始走向衰落。
齊國無力再稱雄中原,于是,本來中原地帶爵位最高的宋國勇敢的站了起來。國君宋襄公突然覺得齊桓公去世后,自己肩上的擔子重了起來。
是的,面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南蠻,中原應該團結統一,這便需要一個領袖。齊桓公不在了,我宋茲甫宋公仍在嘛。
宋茲甫,就是宋襄公。宋襄公瀟灑地走向了春秋江湖的中心,他認定自己有足夠的理由當這個武林盟主。
是啊,老盟主齊桓公暮年,曾高度評價自己,甚至還將寶貝兒子公子昭托付給自己。
齊桓公死后,齊國大亂,是咱大宋平定了齊國之亂,并扶持了公子昭成為新一代齊侯,即齊孝公。
宋國更是一個老牌大國,爵位是最高級別的公爵,宋襄公自己還在江湖上留下了與哥哥互相讓位的美談。
楚成王冷冷地看著宋襄公的表演,心中不免發笑:宋公啊宋公,你不是在作死吧,好吧,不谷就陪你玩玩。
宋襄公的表演是叫著仁義行著刀兵。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找了滕國的晦氣,扣押了滕宣公。然后,叫曹、邾、鄫等國來開會,結果以邾國國君遲到為理由將他活祭。
同年秋天,宋襄公見曹國對宋國有不滿之意,便發兵打曹國,曹國被打趴下。
這下大家都不服了,原來齊桓公麾下各路諸侯如魯國、鄭國、衛國等傳統中原諸侯都對宋國不滿。
是啊,你宋公算什么東西。是的,宋襄公的仁義太假了,而刀兵又不夠鋒利,稱霸江湖那只能是小丑跳梁。
宋襄公氣急之下,干脆主動搭上了傳統中原宿敵楚國,欲借楚國之兵威而謀春秋霸主。具體形式便是邀請楚成王參加由宋國主導的一次盟會,史稱孟地會盟。
盟會,是成就春秋霸主的標配動作,宋襄公幻想著通過盟會,讓各諸侯承認自己是江湖老大。
楚成王笑了,是的,楚國的機會來了。
他很地爽快地給了宋襄公一顆包著糖衣的炮彈,他對宋襄公說:宋公,不谷支持你,你盡管放手去做吧。
這顆糖衣炮彈,與其說是楚成王的杰作,不如說是楚國第一名將成得臣的計策。
成得臣來了,楚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得臣,終于來了。
楚成王一生南征北伐,滅國數十,并地千里,楚國赫然稱雄一時。這樣的武功,在整個楚國君主排行榜上是位居前列的。
這個稱雄的過程,必然有賢臣良將相輔佐,尤其是會領兵打仗的主。比如成得臣。
成得臣,男,生辰年月不詳,卒于公元前632年,羋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楚國歷史上第一任令尹斗伯比之子。
成得臣是著名令尹斗子文之弟,若敖氏家族成氏別支鼻祖。如今的若敖氏家族,已經分成了斗氏和成氏兩個支系,斗系的代表人物有斗伯比、斗廉、斗祁、斗勃、斗子文、斗般等。
成系的代表人物有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他們在楚武王至楚莊王時代,長期擔任軍政要職,是楚國那一個歷史時期最耀眼的牛人。
成得臣第一次在春秋舞臺亮相,正是這次宋襄公主導的孟地會盟。
成得臣對楚成王道:“大王,宋公這個人,好名而無實,輕信而寡謀,我們干脆就趁這次會盟,劫持了宋公,迫使宋國就范,這樣中原各國都聽令我們大楚,霸業可成。”
但令尹子文有點擔心:“我們這樣做缺乏仁義,列國諸侯恐怕不服吧。”
成得臣卻胸有成竹,他道:“宋公一門心思在當盟主上,又自以為是,對各諸侯指手畫腳,列國諸侯對宋國才是不服的,內心都希望宋國出點事。
如果我們劫持了宋公,一則顯示我們大楚之威,二則正是合了大家心意,兩全其美。
有了宋公在手,我們還可以借機謀取大把利益,再把他放了,這樣我們既得到了實惠,又顯示我們大楚之德,更顯得宋國無能。
最后,列國諸侯一定不會支持宋國,反倒來支持我們大楚。所以說,做大事者,不拘小節,令尹多慮了。”
子文聽后是心服口服再加佩服,他對楚成王道:“子玉之計,非臣所及也。”
楚成王欣然接受了成得臣的建議。
于是,宋襄公苦心為自己而準備的這次孟地會盟,完全為楚國作了嫁衣。
劫持宋襄公的行動就由成得臣全權負責。
成得臣從楚國的東、西兩廣部隊中以及若敖氏家族兵丁中精選了五百勇士,親自與斗勃率領,內穿絲甲,身帶暗器,外披禮服,扮成楚王親隨赴會。
然后,令司馬蒍呂臣、大夫斗般統領大軍,隨后而進,伏于孟地外圍,隨時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