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便有江、黃、弦、道、柏等國,結成同盟并向齊桓公表示要求加入中原諸侯聯盟。
楚成王感到了危機。這樣下去,大楚的勢力范圍將不斷被齊國侵蝕嘍。那些個首鼠兩端的猴子小國,不給點顏色不是行了,得殺只雞儆儆了。
公元前655年,楚成王向其中一個國家發動了突襲,這個國家便是弦國。
說起來弦國也真是委屈,自己作為一個子爵小國,又不是姬姓國,這些年來在夾縫中生存已屬不易。
為了向咄咄逼人的楚國示好,弦國甚至連與自己有姻親關系的江、黃、道、柏等國都不敢多打交道。
唉,親家們結成同盟,自己還是得謹慎一點為好,兩不得罪明哲保身吧。
弦國自以為持觀望態度會給自己帶來喘息之機,但楚國可不是這樣想的。楚成王分析了一下形勢,認為趁弦國還未加入四國聯盟,也未加入中原諸侯聯盟,及時滅了吧。
弦國這樣的小小諸侯國,在強大的楚國面前,那相當于一只小灰鼠在黑貓警長面前。
滅弦之戰,沒什么亮點,反正就是楚國令尹斗子文率楚國大兵一到,長驅直入,兵臨城下。弦國根本沒辦法抵抗,弦國國君倉皇逃到了黃國。
弦國就這樣死了。
弦國是春秋時期一個子爵小國,在今山西省光山縣西部、北部和羅山東部一帶淮河南岸的沖積平原上,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非常利于農耕生產。
如今,這塊肥地徹底歸了楚國。弦國被滅后,其后人以國為姓,這就是弦姓淵源。
幾十年后,有一位弦國后裔在春秋歷史舞臺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他就是弦高,一位大智大勇的愛國商人。
當時弦高販著牛,無意中發現秦軍偷襲鄭國。
弦高一邊派人將此重要情報送給鄭國國君,讓鄭國及時作出反應,一邊假冒鄭國特使求見秦軍統帥,最后令秦軍退兵,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牛餼退敵的愛國故事。
令人傷心的是,弦國被滅,江、黃、道、柏這四國同盟,號稱弦國的親家,卻居然不敢出來為弦國出頭。這也難怪,實力不濟,那年頭,就是靠實力說話的。
弦國被滅的直接因素是江、黃、道、柏這些國家作為弦國的親家,投靠了齊國。
令人傷心的是,他們的投靠對象齊國,居然仍舊忌憚楚國。對于弦國被滅,居然不說半個不字。
春秋江湖,根本聽不到一句公道話。
楚成王胸有成竹:你齊國以首的八國諸侯與我們大楚是訂了盟約的,不谷不來攻打你們這些中原國家,你也別來干涉不谷討伐那些個未訂立盟約的國家。
齊桓公確實也沒辦法,再說弦國確實不是中原諸侯聯盟盟國,楚國這樣也算未違反盟約。于是,當時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國,就眼睜睜看著弦國被楚國滅了。
但楚成王并不未停下向淮河流域東進的腳步。這一次,他盯上了黃國。
楚國與黃國也算是世代冤家了,早在楚武王時代,當時楚武王召集周邊國家開會,結果黃國與隨國便故意不參加。
隨國就成了楚國兵鋒所指對象,楚國多次討伐隨國,最終迫使隨國成為楚國附庸。
黃國跟楚國稍微遠一點,楚國一時沒有精力去找他麻煩。公元前675年,楚文王討伐巴國失敗后,轉而伐黃國取勝,這算是楚國第一次出手教訓了黃國。
但我們知道,那一次的勝利應該是慘勝,楚文王親率的本就是伐巴大敗歸來的殘兵敗將,所以只能說是勝了黃國,而未滅了黃國。
但黃國與楚國的梁子是越結越大了,黃國就成了楚國的重要戰略目標。黃國當然也嚴陣以待防著楚國,所以努力向中原諸侯靠攏。
公元前658年,齊桓公在組織八國聯軍討伐楚國前,黃國就向齊國表示要求加入中原諸侯聯盟。
為了表達誠意,公元前655年,黃國伙同江國去攻打陳國。因為此時的陳國已然是楚國為首的南方諸侯聯盟一重要成員國。
楚成王火大了,你黃國打陳國,那不谷便打你弦國。這便是前面講的,楚成王派令尹子文率軍突襲了弦國,并滅了弦國。
黃國等江淮諸國本來還以為齊國會來替他們出頭,結果齊國沒有理睬他們,作為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國實在太忙了。
齊國不但太忙了,齊桓公也老了,他剛即位時的一些雄心壯志也已經實現,現在是需要休息的時候了。江湖上那點事,就讓你們自個折騰去吧。
反觀此時的楚成王,正是血氣方剛的英武之年。在與齊國訂立了互不侵犯條約十多年后,楚國繼續向東向南擴充地盤。
此時的楚國,在令尹斗子文的主政下,更是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兵強馬壯、人才濟濟,國力強盛到了一個新的頂峰。
楚成王見齊國不想有所作為了,便決心去捋一捋齊國的虎須。這根虎須,正是黃國。
公元前649年冬,楚成王親征黃國。理由很簡單:黃國不歸順我大楚,還曾經攻伐過楚國的盟國陳國。
這個理由其實是很野蠻的,不歸順我便要滅了你,那全天下那么多國家,不歸順的多了去了,你楚國都想滅?所以,楚國討伐黃國,其實是沒有多少正當理由的。
在以實力就是道理的沒道理的春秋戰場上,黃國無可奈何,只能奮起反擊,抵抗楚國侵略者。
黃國抵抗了整整半年,終于在公元前648年夏天被楚國所滅。
這半年,相信黃國不但向齊國求過援,也向周圍的江國、道國、柏國求過援,但在強大的楚國面前,黃國只能算是垂死掙扎。
黃國故城位于河南省潢川縣城西北隆古鄉,以黃國都城為中心的黃邑地區,地處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邊界,沃野千里,交通方便,是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魚米之鄉。
黃國一度作為淮河流域的霸主,黃國處于江淮之間,扼守東方諸國西入淮河上游的門戶,為楚國北進中原之要沖,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直是楚國的眼中釘。
這次楚成王滅黃之戰,整整用了半年時間,足以說明黃國是比較強大的。
黃國,贏姓黃氏,建立于公元前2148年,遠古顓頊大帝后裔所建,亡于公元前648年,西周以前稱黃夷,春秋稱黃國。
黃國被滅后,其子民大部分流散到當時的楚國腹地,于是在湖北一帶不少地方便因隨黃氏遷居而得名,如黃岡、黃陂、黃安、黃石、黃梅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