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本人謙遜有禮,他對于道德禮儀非常重視,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使他周圍的人都因此而得以言傳身教。
前面我們講到楚昭王讓位于兄弟,但兄弟們都予以了推辭,最終將王位給了嬪妃越姒所生的兒子熊章。
越姒是越國公主,其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
在許多史料中都記載為越姬,但筆者認為越國國姓為姒,按春秋時期對女子習慣稱呼,往往是婆家之姓或謚加娘家之姓,或者娘家之氏加娘家之姓的習慣,認為稱呼越姒更妥帖一些。
楚昭王崩于救陳國的征途中,當時他從楚國大局考慮,崩前要把王位讓給已經成人的幾位兄弟熊西、熊結和熊啟,三兄弟都辭讓不干。
楚昭王急了,連續五次要求熊啟答應繼位,最后為了安慰楚昭王,熊啟假裝答應了。
楚昭王崩后,熊西、熊結、熊啟等人與朝中大臣商議后,決定由楚昭王之庶子熊章繼位。
熊章之所以能夠被大家看中,除了他本人自身綜合素質不錯外,還應該歸功于他的母親,這便是越姒。
楚昭王崩前身邊有兩位嬪妃陪伴,一位是來自蔡國的蔡姬,一位便是越姒。這兩人都深得楚昭王寵愛,很多時候,楚昭王都帶著她們。
有一次,楚昭王帶著蔡姬和越姒去云夢澤游玩,云夢澤景色宜人,藍天白云下,野花點點,正是燕游好光景。楚昭王心致極高,親自驅車馳騁,自己的乘車上左坐蔡姬,右坐越姒,非常快樂。
然后,楚昭王又帶著兩女登臺觀景,云夢澤湖泊處處,視野開闊,遠山青秀,眼前更是眾將士驅車馳騁,遠而眺之,真是大好江山。
楚昭王非常感慨,他回頭看了看身邊的兩位美人,道:“開不開心?。俊?
蔡姬搶著就答道:“實在是太開心了?!?
楚昭王感慨道:“真希望能夠與你們兩人生而如此,死也能如此啊?!?
蔡姬道:“大王,想當年,寡君愿意以舉國之力事奉大王,所以才把妾敬獻給大王。妾本乃苞苴之禮,何嘗想過能夠得到大王恩寵,讓妾成為大王嬪妃,給了妾這無盡的歡樂。妾今有言,愿與大王生而同樂,死而同時!”
楚昭王聽后大為感動,他命令身邊的史官將蔡姬的話給記錄下來。見越姒一言不發,便問越姒:“不知愛妃你是怎么想的?”
越姒略一思索,道:“大王,今日之樂固然是樂,但這樣的快樂妾擔心不可長久啊?!?
楚昭王不悅,道:“不谷今日之愿就是與你二人生則同樂,死則同時,難道說錯了嗎?”
旁邊的史官不禁為越姒捏了一把汗,越姒卻平靜答道:“大王,據臣妾所知,先君莊王曾經三年不理朝政,每日圖樂,國家危難。但后來改過自新,勤勉政事,終成霸業。
臣妾只希望大王能夠效法先王,以治國理政為先,以貪享快樂為后。但是今日大王因為快樂而要臣妾與你共生死,而不是以共患難,大王覺得這是正確的嗎?
想當年,大王迎娶臣妾之時,以束帛乘馬為聘禮,婚書還被寡君供奉于越國太廟,并沒有說要同生共死。
臣妾聽長輩說,女子之死如果能夠讓夫君之德行彰顯,那才是有意義的,才會顯得恩寵越多,從來沒有聽說過可以稀里糊涂去死的。所以臣妾不敢領命啊?!?
楚昭王聽后呆了半晌,隨即醒悟過來,他對越姒在原來的寵愛基礎上更多了幾分敬重。當然,他對蔡姬也是很滿意的,仍舊是出門經常帶著這兩位美人。
直到后來,在楚昭王率軍救陳國的征途中得了重病,當時的軍巫占卦后認為楚昭王的病如果能夠轉嫁到大臣身上,那便可以痊愈。
由于楚昭王甚得人心,所以當時很多大臣聽了后,每天都在祈禱上天將災禍降臨自己身上,以轉嫁大王之病。
楚昭王得知后,下令禁止大臣將士這樣做,楚昭王說:“你們都是不谷的股肱之臣也,怎么能夠不愛惜自己?如果要靠這樣來解除不谷的病痛,不谷寧肯讓這病越來越重好了?!?
大家無奈,越姒在一旁聽后,當著楚昭王和眾臣道:“大王之德,厚如高山矣。想當年,大王因為快樂而希望臣妾共生死,臣妾不敢答應。
但現在大王已經令國人不惜生命來擁戴了,臣妾怎么敢不聽命大王?請大王允許臣妾祈禱上天降禍于臣妾,讓臣妾替大王去死吧?!?
楚昭王聽后大驚,他忙道:“愛妃快收回此言,不谷不允許愛妃這樣做。想當年其實也就是不谷一時戲言,不需要當真。”
越姒鄭重道:“大王,其實當時臣妾已知大王乃有德之君,早就愿意為大王付出一切了,這是臣妾早已許下的心愿,也是臣妾之信義所在。
固守信義,乃人之根本,臣妾不敢違背。只是當時因為大王正在行樂,所以不愿意因為快樂而為大王去死。
現在大王如此德義,臣妾非常感佩。臣妾想要說的是,為德義而死,死得其所。”
說罷,轉身回自己的營帳。楚昭王流著淚,他還想說什么。但不多時,左右來報,說越姒居然向上天作了祈禱后,自縊身亡了。
楚昭王大為悲傷。只是可惜,越姒之死并沒有轉嫁楚昭王之病,不多日,楚昭王病逝于軍中。
曾經發誓愿與楚昭王共生死的蔡姬呢?當然沒有為楚昭王殉死。
但這事令楚國上下都對越姒非常感佩,尤其是楚昭王的三位兄弟熊西、熊結和熊啟,他們辭讓了楚昭王讓他們繼任楚王的命令后,最終選擇了熊章為新任楚王,即楚惠王。
讓他們作出最終選擇的,是他們都認為,母親如此高義,其子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