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隨國季梁,你到底來自哪里

楚軍大獲全勝,物資軍器收繳無數。熊通命打掃戰場,全軍稍作休整,準備全面攻城。

但斗伯比表示了反對。

斗伯比認為,此次伐隨,出兵理由是因為隨國不參加沈鹿會盟,伐隨目的在于教訓隨國,而不是滅了隨國。

再說,隨國雖然新敗,但城高墻堅,一時恐難以攻下。

如果楚軍再行攻城,勢必給隨國以一種巨大的壓迫感。在國家即將被滅的強大壓力下,隨國上下士氣被激發,誓死守城。

如果此時漢陽諸姬來救,楚軍危矣。

“依令尹看,不谷接下來該如何?”雖然有些遺憾,但斗伯比的分析是正確的,熊通當然采納了斗伯比的意見。

“隨國必定遣使求和,臣建議與隨國訂立盟約。漢陽諸姬,以隨為大,只要隨國服從我們大楚,其他諸侯誰敢不從?”斗伯比道。

熊通微微點頭,他真的非常欣賞自己這位叔叔輩的令尹斗伯比。

其實,雄才大略的熊通更清楚,斗伯比之所以不乘勝滅隨,是因為隨國賢臣季梁尚在,隨國暫時是滅不了的。

斗伯比對熊通繼續道:“主公,留著隨國對咱大楚尚有大用。如果隨國求和,主公務必與隨國訂立盟約。”

此時的隨國可謂是亂成一團,隨軍新敗于速杞,上卿少師戰死,楚國大軍隨時攻城,隨國可堪大用的帥才也就季梁了。

此前,季梁曾勸諫自己勿與楚軍交戰,而應向楚國認錯服輸。畢竟,楚國與隨國兩年前訂立了盟約,楚國佬確實不地道,瞞著隨國搞什么沈鹿會盟。

既然兩國是盟國,無論如何也是要參加這個會議的,結果隨國自認為是老大而故意不參會,這就給楚國創造了伐隨的借口。

但要化解楚國伐隨,當時只需要一個面子上的損失即可,也就是向楚國認個錯的事。

如果楚國在隨國認錯的情況下還要討伐隨國,那楚軍便師出無名。

隨國則因辱而激發將士士氣,更占據了道義制高點,可以迅速獲得各諸侯的支持。

但隨侯沒聽,而是聽了那個少師的話,結果導致楚隨速杞之戰的爆發。

退一萬步講,哪怕是這次戰役在戰前能夠聽取季梁的話,結果可能也不會如此。

論戰斗力,隨軍與楚軍相比,可能是差了些。但只要策略正確,便可以彌補,哪怕是敗,也至少不會敗成現在這個鳥樣。

事實證明,至少少師那種強攻楚軍最精銳的左軍這種硬碰硬的打法,是完全失敗的。

那說明季梁提出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之薄弱的策略,可能是對的。

現在,楚軍很有可能挾得勝之兵威而攻城,隨侯只能找季梁商議了。

隨侯向著季梁痛心疾首了一番后,對季梁道:“寡人無德,致損兵折將。如今國家危亡之際,唯望大夫力挽狂瀾啊。”

季梁道:“主公,既然敗了,那就敗了吧。敗而不亂,此乃當務之急。臣有三策,供主公參考:

第一,主公遣使赴楚營,與楚訂立盟約。

第二,加強城防建設,動員全城,作好守城準備。

第三,立即聯絡漢陽各諸侯,請求各國救援。”

隨侯哪還有意見?

全部照辦。

于是,隨國一邊加強城防建設,一邊分派使者赴各國,要求各國緊急救援隨國。

最難的便是出使楚營求和,這樣的高難度任務,自然是交給季梁了。

于是,季梁作為隨國求和使者,赴楚營求見楚國國君熊通。

季梁,隨國季氏家族宗主,隨國卿大夫。季氏在隨國的淵源,可能要從周武王的兄弟季隨說起。

隨國始封君為南宮適,但隨國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別名,曾國,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編鐘應該出自這個曾國。

按理,武王分封諸侯,季隨這樣的親兄弟應該會有一個封國,至少會有一個封爵。

所以,雖然現在普遍認為,隨國始封君為南宮適,但極有可能隨國始封君為季隨!

曾國在歷史上與隨國是兩個相鄰的諸侯,南宮適可能受封于曾國。

但大周王朝從總體戰略考慮出發,尤其是后來周桓王親征荊楚而崩于漢水后,為集中統一漢東諸姬之力,以更好地鉗制荊楚各部族,遂將曾、隨兩國合二為一,曾國并入隨國,并刻意扶持隨國成為江漢諸侯之長!

如果是這樣,那一切都好解釋了。

隨國國君由南宮適后人世襲,原曾國國君季隨后人在隨國世襲執政上卿,這便是隨國季氏的淵源。

相當于一個是國家元首,如某國女王,一個是首相,如某國首相。

世襲諸侯國執政上卿,在大周王朝是有這個慣例的。按周制,一個諸侯國的卿大夫是有明確編制的,大國可設三卿,小國可設一卿。

但這個卿,指的是經周天子冊封過的。至于諸侯國內自己搞一套卿大夫系統來,隨你設多少個卿都沒關系。

但諸侯國自己任命的卿,與周天子冊命過的卿,其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

周天子冊命過的卿,是可以世襲的,這便相當于各國諸侯一樣。

如齊國,姜子牙受封齊國后,姜子牙后人中便有國氏、高氏世襲齊國上卿。

后來,齊國相國管仲因功勞甚偉,被周天子冊命為齊國卿大夫。又如晉國大夫士會也曾被周天子冊命為卿大夫。

所以,隨國的季氏極有可能是因為大周王朝為強化對荊楚一帶的監控、壓制戰略考慮,將原來的曾國并入隨國后,原曾國國君季氏世襲隨國執政卿大夫。

當然,也有可能是隨國本就是季隨之封國,因為季隨本就是姬姓、隨氏,受封隨國順理成章。

所以隨國始封君不是南宮適,可能史料記錄有誤。

季隨受封隨國,其后人以隨為氏,則成為隨國公室大宗。當然也可能以季隨的季字為氏,成為隨國公室的小宗。

所以,季梁極有可能是隨國公室大夫。

這些,我們只是猜測而已,之所以要去花時間對季梁的季氏淵源追根究底,那是出于對季梁這位隨國賢大夫的尊敬!

季梁,真的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前輩!

本來,季梁作為隨國卿大夫,在楚國的春秋風云中是一筆帶過了,畢竟他不是楚國人士。

但楚國的這段歷史,楚國與隨國之間的關系真的非常有意思!

尤其是到后來,楚國第三次伐隨,最后楚文王居然還死于伐隨征途。

再到后來楚昭王時,隨國冒著滅國之危險,將已經被吳軍追得無處可逃的楚昭王給保護了下來。

直到戰國時期,隨國才消失于歷史。

但楚國在這漫長的歷史行進過程中,南征北戰,從封國五十里到后來五千里疆域,成為春秋史上最大的諸侯,不知滅了多少國,為何偏偏讓隨國一直存活了下來?

也許,只因為一個人,就是季梁。

關于季梁,我們以后再講。此時,我們是看看季梁這次出使楚營之事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溧水县| 兰州市| 麻城市| 安吉县| 天镇县| 三台县| 丹阳市| 建水县| 荣成市| 武威市| 项城市| 吴川市| 宝鸡市| 平定县| 营口市| 嘉鱼县| 文昌市| 安龙县| 河东区| 寻乌县| 宜都市| 汉寿县| 潜山县| 杭锦旗| 连云港市| 沙洋县| 平潭县| 余干县| 无为县| 吉安市| 晋中市| 汨罗市| 西盟| 鲁甸县| 苍溪县| 岢岚县| 陆良县| 宁都县| 托克逊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