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逮兔子法則
- 春秋楚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266字
- 2021-09-25 08:18:53
公元前560年秋天,風云人物楚共王崩了,楚國爭雄春秋的重擔便落到了太子招肩上,這便是楚康王。
楚康王,羋姓熊氏,名招,楚共王長子。
但必須說明的是,楚康王并非楚共王之嫡子,而是庶長子。
楚共王在位31年,去世時年僅41歲,按常理推,楚康王應該是二十歲出頭即的君位。
楚共王雖無嫡子,但有五個庶子。楚共王在立太子一事上是很糾結的。五個兒子,每個自己都看著不錯,但每個又貌似一般般。
唉,還是再等等吧,說不定王后馬上會有喜。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后仍舊不爭氣。還要繼續等下去么?
皇帝不急太監急,楚共王如此糾結,這讓莫敖屈建著了急。
屈氏,名建,字子木。這里,我們大致講講楚國屈氏家族。
屈氏家族應該源于楚武王之子屈瑕,在春秋初期,屈氏家族與若敖氏家族和蒍氏家族并列為楚國三大公族。
后來,隨著若敖氏家族和蒍氏家族的沒落,屈氏家族雖然也經歷了一段低迷低調期,但后來又強勢崛起,到了戰國時期,屈氏家族與景氏家族、昭氏家族并稱楚國三大家族。
楚武王之子、莫敖屈瑕戰死伐羅之役,其子屈重繼承莫敖之位。
屈重之后是大名鼎鼎的楚國第一辯才屈完。屈完生二子,屈子赤角和屈御寇。
屈子赤角繼承了莫敖之子,生子屈蕩、屈臣。屈臣叛逃去了晉國,屈蕩繼承了莫敖之職,因勇武過人,被楚莊王選為車右。
屈蕩生子屈到,屈到生子屈建,均世襲莫敖之職。
春秋走到了這里,是時候讓屈氏家族來掀一番春秋風云了。
屈建求見楚共王。
楚共王看到屈建很高興,他欣賞這位擔任莫敖要職的楚國公族大夫。
“莫敖今日來見不谷,有何要事?。俊背餐跻贿吤私o屈建奉座上茶,一邊問。
“大王,今天臣給您講個故事如何?”屈建恭恭敬敬地對楚共王道。
楚國人貌似很會講動物故事,上次伍參對楚莊王講了一個鳥故事,這次屈建則對楚共王講了一個兔故事:
“大王,您知道逮兔子法則嗎?”屈建問。
“哦,逮兔子還有法則?”楚共王饒有興趣的問。
“是啊,當一只兔子跑到街上時,會有很多人想抓住它,甚至互相較勁大打出手。
但是,一旦它被某一個人逮住了,剩下追它的人也就散了。這便形成了這個逮兔子法則。
兔子歸誰沒有確定時,兔子就能讓大家為它奔忙。但一旦兔子的歸屬確定了,剩下的人即使想得到那只兔子,也知道如果去搶的話是不合道義的,所以大家便會認同那只兔子的歸屬?!?
楚共王聽明白了屈建的故事。是的,立儲君這樣的大事,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儲君,是國家的根本,百姓的希望,如果不早點定下來,勢必產生禍亂。
尚未明確的太子,就是那只跑到街上的兔子!
楚共王終于下定決心要立太子了。但立誰呢?
現在手頭五個兒子,按年齡排序分別是公子招,公子圍,公子比,公子皙,公子棄疾。
既然自己無法決定,那就讓老天來決定吧。
楚共王先是派出祭師手擎國寶玉璧,遍祭楚國名山大川,祈禱神靈從五子之中挑選一位繼承大位。
待祭師回到郢都后,楚共王親自將這塊玉璧藏于祖廟,選定了一個黃道吉日,將五個兒子沐浴齋戒后,按長幼之序進廟祭祖。
楚共王與朝中幾位重臣就躲在旁邊觀看。
玉璧是置于跪拜墊子下面,根據楚共王與宗親大臣們議定的方案,五個兒子輪流祭祖,誰接觸到玉璧,而且接觸得最近,那誰就是神靈選定的太子。
第一位祭拜的是公子招,他下跪時,膝蓋正好跪在玉璧之上。
楚共王呯然一動:怎么跪拜得這么漂亮?如果沒有意外,那太子就是老大了。
貌似不會有什么意外發生,因為第二位公子圍跪拜時位置靠后了一些,僅僅是胳膊稍稍碰到了玉璧。
然后是第三位公子比和第四位公子皙,這兩位根本連玉璧半分角都沒沾著。
最后一位是公子棄疾,他還在吃奶,是抱著進來的,按大人吩咐行跪拜之禮。
令人吃驚的是,公子棄疾居然將整個手掌都壓到了玉璧上。
小孩子也許第一次跪拜,顯得很興奮,居然又跪拜了一次,這一次又是將整個手掌都壓在了玉璧上!
按楚共王與眾大臣商定的方案,很顯然,公子棄疾應該是最佳人選。
這個結果令楚共王非常郁悶:小兒子才兩歲啊。
他想起了自己剛即位時僅僅十歲,那時的自己,多么艱難啊。
不行,不能讓再讓一個孩子來當太子。楚國太大了,如果楚王年幼,那存在嚴重的王權被架空風險隱患!
回宮后,楚共王對大家說:很顯然,公子招和公子棄疾兩人接觸玉璧的范圍最大,一個是膝蓋壓在玉璧上,一個是手掌壓在玉璧上。
我們楚國本就是中原華夏一部分了,雖然不一定非得遵循周禮,但對于周禮中有益的部分,我們還是要參考的。
周禮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再加上公子招也是被神靈選中的人,那就立公子招為太子吧。
就這樣,公子招被立為太子。楚共王崩后,公子招即位為新楚王,史稱楚康王。
楚康王即位之初,楚國日子相當不好過。我們先來看一看春秋江湖大勢。
最強大的對手晉國,一代雄主晉悼公也薨了,晉平公繼位為晉國國君。單從一個平字,可以看出,晉國的這位國君平平庸庸,沒多少花頭。
但晉國仍舊是江湖老大,晉平公沒花頭了,晉國的卿大夫們便熱鬧了。
晉國,開始走向卿大夫勢力牢牢把控晉國政權的時代,晉國公室走向衰落。這對楚國來講算是好事。
除了陳國、蔡國、許國等少數幾個中原諸侯外,鄭國是永遠的墻頭草,宋國、衛國、魯國、曹國等中原諸侯基本奉晉國為諸侯聯盟盟主。
西方的秦國繼續與晉國死磕外,巴國、蜀國等從不參與中原事務。
但東線的吳國已經開始強大起來,吳王諸樊也是一個好戰的主,繼續與楚國為敵,不斷騷擾楚國,兩國動不動便打個仗,互有勝負。
齊國是從齊靈公到了齊景公階段,自齊靈公以來,到齊莊公,再到現在的齊景公,每一任齊侯都幻想著齊國當年的輝煌,表面上服從晉國,但內心是要與晉國叫板的。
只是,在強大的晉國面前,齊國叫一次板,便被晉國教訓一次。
現在,整個楚國交到了自己的手上,年輕的楚康王望著大好楚國江山,深感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