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不一樣的春秋霸主
- 春秋楚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473字
- 2021-09-25 07:16:47
取得了邲地之戰的勝利,晉國的春秋諸侯之長寶座自然便讓給了楚國,楚國成了當時春秋江湖霸主,列國諸侯之長。
陳國、蔡國、衛國、魯國、曹國、邾國、許國等等一直來習慣抱大腿的國家,都背棄了晉國,呼啦啦一起涌向楚國朝見楚王。
楚莊王決定好好招待這些來朝見的諸侯們。他命人修建了一座四丈高臺,請大家一起上高臺。
楚莊王在高臺設下了豐盛的宴席,很客氣地對各位諸侯道:“大家就放開吃,放開喝吧。不谷今天把大家請來,沒有其他的事,就一個字:吃。”
啊?不可能吧?沒有搞盟誓那一套?
眾諸侯心里嘀咕著,有不少人在內心暗笑著:這個楚王,虛偽得很吶。
是的,自齊桓公、晉文公以來,哪個霸主不是通過會盟來宣布自己是諸侯聯盟盟主?
齊桓公搞了至少九次,晉文公也不知會盟了多少次。
每次會盟,列國諸侯都必須放下手頭重要的或不重要的事,把參加會盟當成是頭等大事。
甚至參加了,還要提著心吊著膽,不知會議作出的決議是不是針對本國的。
如晉國自成為春秋霸主以來,不知召集了多少次的諸侯會盟。每次會盟,都布置了任務,不是一起討伐誰,就是規定要繳納多少保護費。
楚國已經擊敗了晉國,楚王難道就把大家叫起來吃個飯了事了?
沒有一個諸侯是相信的。
而拍馬屁的諸侯那是多了去了。
酒喝得差不多了,于是,便有諸侯提出請楚王主持盟約,大家訂立盟約,尊楚國為列國諸侯聯盟盟主,列國諸侯都要緊緊跟隨楚國,將春秋大義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楚莊王笑了:“各位君侯,不谷實乃德薄之人,不配當這個盟主啊?!?
大家一看,得,這個楚王還真要將虛偽進行到底啊。
于是,大家都激動起來:“楚王如此謙虛,著實令我們感動。楚王如此武功,已令天下諸侯歸心。大家都愿意今后奉楚國為盟主,楚國吩咐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
楚莊王聽后擺擺手道:“今天大家都在這里,不谷以高臺為證,對大家講一句掏心窩子的話:
楚國今后要干什么,那是從楚國的利益出發的,但對于大家卻并非一定是有利的。
有利的,我們一起干,沒有利的,楚國絕對不會責怪。至于不谷,今后要是不谷有哪里不對的地方,請大家一定要及時批評、及時指責?!?
楚莊王清了清嗓子,朗聲道:“將將之臺,窅窅某謀,言而不當,諸侯伐之?!?
在諸侯們眼里的盟約大會,儼然成了楚莊王向全天下作出鄭重承諾的表態大會!
諸侯們感動了,這是怎樣的一位霸主啊?這是怎么的一位楚王???
心胸寬廣,宅心仁厚,謙恭有禮,跟著這樣的大國,又有何憂?
“將將之臺,窅窅某謀,言而不當,諸侯伐之?!笔妨嫌涊d,楚莊王,這位新一代的春秋霸主,向整個江湖發出的這個聲音,天下歸心矣!
但還是有的諸侯沒有來參加會議,如宋國。
宋國與楚國是世仇,宋國人一直記著宋襄公被楚軍射傷后不治而亡。
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堅定地站在晉國人的一邊。
這個自視為周朝貴客的公爵大國,操持著商王朝時期的那些禮義,根本看不慣周禮,更不要說連周禮都不大遵守的南蠻楚國了。
坐井觀天的宋國人根本不懂楚國,不懂楚莊王。他們還要繼續與楚國對著干。
對有的人,不打是不行的。既然你宋國非得要與楚國對著干,那便打你到疼而求饒為止。
以戰止戰!
宴請諸侯以后,楚莊王指著地圖上的蕭國,那是宋國的一個附庸,對屈蕩說:“屈蕩,隨不谷去滅了它?!?
公元前597年,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楚莊王親率楚軍主力征伐蕭國,前鋒由楚相宜僚和公子丙擔任。
蕭國本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原先為夏朝的一個贏姓諸侯,在今天的安徽蕭縣。
據說,夏朝有一個叫孟虧的人,因擅長馴養鳥獸技術而深受夏王寵愛,賜封為諸侯,因其地多蕭茅,故國號為蕭。
夏亡后,蕭國歸順了商朝,后來又跟著周國反叛了商朝。大周王朝建立后,蕭國又跟著商紂王之子武庚造反,最后被大周王朝所滅。
被滅了國的蕭國后來成了宋國的一個城邑,蕭邑。
公元前682年,宋國發生了內亂,當時的蕭邑大夫蕭大心在幫助國家平叛中立了大功。
由蕭大心扶持成為宋國國君的宋桓公上書周天子,將蕭邑提升為國,重新建立蕭國。
出于對宋國的尊重,周天子居然將蕭國列封為二等爵位,侯爵。這個國小而位尊的蕭國從此復活,不過,仍舊是宋國的附庸。
對于宋國,楚莊王想著給他一點點疼,這個痛點便是蕭國。
但蕭國卻非常硬氣,他們雖然只是一個附庸于宋國的小小諸侯國,但在沒有宋國老大的指令下,他們是絕對不會投降的。
蕭國一邊積極抵抗,一邊緊急向宋國求援。
宋國一邊給出全力抗擊楚國侵略者的指示,一邊派大夫華椒為將救援蕭國。同時,還派人出使蔡國,請求蔡國也一并出兵。
蔡國剛剛在楚國吃了一頓豪華大餐,并且被楚莊王的氣度胸襟所感動,哪里肯來?蔡國嘴上答應出兵,卻只是忽悠宋國人。
蕭國聽說宗主國宋國大軍即將來援,士氣大振,加強了城防。
楚軍則剛剛擊敗了強大的晉國,前鋒將領楚相宜僚和公子丙對拿下蕭國自認為手拿把來,輕敵冒進,不待楚莊王大軍主力到來,便發動了攻城戰。
結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蕭國居然在楚軍發動一輪進攻后,瞅準一個機會,來了一個反撲,大敗楚軍,楚相宜僚和公子丙雙雙被擒!
楚莊王親率主力趕到了蕭城,得知前鋒兵敗,非常郁悶。
此時,蕭國派人出城對楚莊王說:你們興刀兵侵略我國,我國沒有辦法,只好將楚相宜僚和公子丙給俘虜了。如果你們不退兵,那我們便殺了他們。
赤裸裸的威脅面前,楚莊王確實猶豫了。
楚相宜僚和公子丙那可是兩個楚國公族大夫,作為楚國的最高領導,不能保護好自己的臣民,那是一種屈辱。
無奈之下,楚莊王答應退兵。
然而,蕭國人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在楚軍重重圍困下,蕭國彈丸之地,很快應該被破城。但楚軍居然答應退兵,一定是有什么原因。
蕭國人認為自己找到了原因:楚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因為那是一個寒冬,楚兵都為南方人,不習慣嚴寒,所以凍傷凍死不在少數。
而且,宋軍已經出兵了,楚軍肯定是因為怕受到前后夾擊,再加上士兵受凍士氣不濟才想著退兵。
蕭國人掌握的情報是真實的。
當時由于天氣特別冷,中原一帶連續下雪,天寒地凍,許多楚軍將士被凍傷了,有的因冷而生病,士氣確實低落。
楚莊王當時想退兵也是有此因素考慮的。
哼,你想逃,那老子偏不讓你逃,把你們死死牽制在這里。蕭國人陡生殲滅楚軍主力的豪邁氣概!
此時前來救援的宋國大軍也到了,蕭國人準備給一點顏色給楚國人瞧瞧,于是殺了兩個楚國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