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止戈為武
- 春秋楚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045字
- 2021-09-24 08:19:36
晉軍能不敗么?
晉軍的慘敗,令楚莊王以及所有的楚國將士都很興奮,終于報了城濮之戰(zhàn)的仇了。
但楚莊王并未對晉軍趕盡殺絕,他命令楚軍停止進攻,放任晉軍渡過黃河去。
楚軍涌入晉營,整車整車地搬運著戰(zhàn)利品。
晉軍仍舊為渡船而爭搶,亂成一團。
黃昏,楚莊王將軍隊駐扎在邲地,看著可憐的晉國殘兵在夜里爭吵著渡河。
史料記載:晉軍夜里渡河,喧吵至天明。
天亮了,初夏的太陽照耀在楚軍將士們的臉上,那是一張張揚眉吐氣的臉,洋溢著無比的激動與驕傲。
潘黨對楚莊王道:“大王,我們收集晉軍士兵的尸體,在上面建一個京觀吧。”
京觀,又叫“武軍”,就是將敵軍的尸體堆在道路兩旁,蓋土夯實,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土堆上面建一個門樓,這個門樓就是“觀”。
這在當時也是一種習(xí)慣,既掩埋了敵軍尸體,又顯示了軍威。
邲地之戰(zhàn)大勝晉軍,給城濮大戰(zhàn)后數(shù)十年來一直被晉軍壓著的楚軍帶來的振奮,無疑是巨大的。
潘黨這樣的武將提出建一個京觀的建議,應(yīng)該說是合理的。
是的,這樣能夠載入史冊的大勝,應(yīng)該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紀念,告訴他們祖先曾經(jīng)的榮耀,以及武功的重要。
但楚莊王不同意!
楚莊王帶著眾將士站在黃河邊邲地的那個小山坡上,任憑初夏的微風將眾將士的盔纓徐徐飄起。
望著黃河水奔騰遠去,楚莊王轉(zhuǎn)過頭對大家道:
“眾位將士,也許你們有所不知,古人創(chuàng)作了文字,其中這個武字,便是止戈二字的組成,止戈為武啊。
想當年,武王率軍戰(zhàn)勝商紂王大軍,曾作《周頌》。武王說: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
武王的意思,就是要收起戈矛,藏起弓箭,追求美德,陳于《夏》樂。只有這樣,才能擁有天下。
武王還在《周武》中說: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武王告訴我們,只有具備了七種德行的武功,才是真正的武功!即不施暴,滅戰(zhàn)爭,保國家,定天下,安百姓,和諸侯,積財富。
這七德,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武功,這才是值得向子孫后代展示的功績。
但是現(xiàn)在呢?不谷如今讓晉國和楚國兩國的士兵暴尸于野,這叫殘暴不仁。
不谷通過顯耀武力的方式使諸侯畏懼,并不能消除戰(zhàn)爭。
不谷既沒有消除殘暴,又沒有消除戰(zhàn)爭,談何確保了國家安全?
晉國雖敗,但實力仍然很強大,我們有什么資格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便是天下第一了呢?
這次勝利,我們只是乘人之危、趁人之亂而僥幸獲勝。不谷所作所為,還有許多是違背老百姓愿望的,甚至還很多,百姓并不安定。
不谷在德行不足的情況下,還要勉強和諸侯相爭,與各諸侯無法和平相處。
百姓不定,諸侯不和,天下不定,我們又怎么安心發(fā)展生產(chǎn)積累財富?
武功應(yīng)有的七種美德,不谷沒有一種是具備的,所以不谷沒有資格建京觀以昭示子孫后代。
但既然我們勝利了,我們就在這里為我們的祖先修建一座宗廟,把成功的事祭告祖先吧。
希望將士們記住:武力并非不谷所求!
至于建京觀,那是古代圣明的君王征伐對上不敬之國,戮殺其首惡后而建,以昭告天下,懲戒罪惡。
我們看看晉國,這個諸侯國其實并沒有任何的罪惡。這只是兩國之間的一次交戰(zhàn)而已,晉國的將士們?yōu)閲M忠浴血疆場,這是值得尊敬的。”
史料詳細記載了楚莊王的這篇經(jīng)典演講稿,也就是在認真閱讀并理解了楚莊王的這番話,所以,在筆者眼中,春秋歷任霸主中,楚莊王,絕對是春秋歷史上真正值得敬仰的一位諸侯國君主!
這是一種偉大的理論,對于戰(zhàn)爭的解釋,對于武功的理解,以及在這種理論指導(dǎo)下楚莊王的所作所為!
對內(nèi),整頓吏治,強化法治,重視人才,發(fā)展生產(chǎn),安定百姓,富強國家。
對外,伐戎以勤周王室,努力融入華夏中原,平滅舒、庸、麇等國,結(jié)交巴、秦、齊、魯?shù)戎T侯。
哪怕是在楚莊王親自率楚軍與晉軍的這邲邲地之役中,他也不趕盡殺絕,放任晉國殘兵渡過黃河。
楚莊王,追求的是一種理想中的列國諸侯間的和平相處。
他用周武王提出的止戈為武的理念,再次教育楚國將士,將戰(zhàn)爭是為了消滅戰(zhàn)爭的理論付諸于實踐。
他爭霸中原,不是為了純粹當一個霸主以圖一個虛名。他希望整個諸侯世界在以楚國為首的領(lǐng)導(dǎo)下,大家平等相處,和平相處。
他不喜歡召集那種沒有實質(zhì)意義的諸侯會盟,齊桓公、晉文公動不動便會盟諸侯,甚至有人說,會盟諸侯應(yīng)該是春秋霸主的標準配置之一。
正因為楚莊王不喜歡搞這種形式主義的會盟活動,所以在有的春秋五霸版本中,居然將楚莊王排除在外。
楚莊王看來是無所謂的,因為他只召集過一次會盟。
就在這次會盟中,楚莊王再次展現(xiàn)了他的人格魅力,讓天下諸侯無不對他贊嘆信服。
歷史記錄了楚莊王太多太多的細節(jié),以說明這位偉大的楚王的胸懷坦蕩、禮賢下士、自省自警、善于反思和改過自新。
楚莊王所滅的國家,那是為了楚國疆土和消除隱患的需要,目的是確保楚國的安全,保衛(wèi)楚國人民。
對于中原各諸侯國,他在內(nèi)心是以兄弟相待。兄弟不和難免有爭有斗,但不能因此而滅了他們。
如楚國曾經(jīng)滅了陳國,但很快便接受了申叔時的建議并作了反思,立即改正錯誤,恢復(fù)陳國。
他曾因楚國陷入重重危機,在剛即位時自暴自棄,整整沉淪了三年,但很快便一飛沖天。
很多很多,在接下來的故事里,我們還要提到。
這一篇以止戈為武為主題的演講稿,提醒當今的某個大國,應(yīng)該好好學(xué)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