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本書的邏輯框架

在總體邏輯框架上,本書主要采用的是總分結構,即通過總論和分論的“二分結構”來構建。

總論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別是導論和對相關理論的學術史梳理。具體來說,第一章從傳統的政府管理、新公共管理、由政府管理走向政府治理、“互聯網+”背景下的政府治理精準化這一邏輯發展脈絡出發,提出了研究問題,并將創新的機制界定為協作互動、服務供給、績效評價和法治保障子機制,最后提出了研究基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本書的邏輯框架。第二章以“治理”“政府治理”“政府治理機制”“互聯網+”和“‘互聯網+’背景下政府治理”為關鍵詞,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了系統的學術史梳理,以厘清研究的重要主題。

分論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別對機遇與挑戰、實踐和探索、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以及機制構建進行了論述。具體來說,第三章從時代發展、國際趨勢、頂層設計、技術支持和用戶習慣等方面論述了“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面臨的機遇;從數字鴻溝、數字安全和人力資源等方面論述了當前“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面臨的挑戰。第四章在東、中、西部地區的省級層面、市級層面和縣級層面選取了走在全國的前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具有一定推廣性的“互聯網+”背景下醫療精準化、養老精準化、城市管理精準化、扶貧精準化和政務服務精準化的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第五章介紹了研究調查問卷的基本結構、初步設計、問卷檢驗和問卷形成過程,并對在東、中、西部地區6個省份12個市縣回收的近千份問卷進行分析。第六章論述了“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的職能定位、治理結構和治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治理過程中缺失完善的協作互動子機制、服務供給子機制、績效評價子機制和法治保障子機制等諸多方面的原因。第七章構建了推動“互聯網+”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精準化的協作互動子機制、服務供給子機制、績效評價子機制和法治保障子機制,在每一個子機制構建中又從主體創新、運行方式創新兩個方面分別展開論述,由此形成了邏輯嚴謹、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框架體系。本書的研究邏輯見圖1-8。

圖1-8 本書的研究邏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南郑县| 武夷山市| 探索| 营口市| 柘荣县| 阿拉尔市| 清远市| 江口县| 新泰市| 黑水县| 凤凰县| 平乡县| 郯城县| 墨脱县| 西乡县| 桂平市| 利津县| 高淳县| 常宁市| 寻乌县| 辽宁省| 宣汉县| 芜湖县| 林西县| 甘谷县| 长汀县| 西贡区| 江北区| 勃利县| 灌阳县| 化隆| 咸宁市| 宁化县| 贵定县| 商南县| 赫章县| 江孜县| 精河县| 潞西市|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