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吹來的時候(第2輯)
-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 3336字
- 2021-09-24 18:38:09
回眸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我感慨萬千
張繼續
殘聯成立已26年了,這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彈指一瞬,可對于多數人還不了解的殘疾人特困群體,要為他們排憂解困辦些實事,在人力、物力、財力嚴重不足,又不被社會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情況下起步是何等的艱難可想而知,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十倍的努力。
我作為一名老的殘疾人工作者,見證了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進程。1960年我服從組織調動從教育部門來到山西省民政廳直屬的省盲人聾啞人協會工作。協會先安排我參加省盲人聾啞人教育師資培訓班,我學會了盲人點字和全國聾人通用手語,成為協會的文秘干事和盲文、手語翻譯,還兼著省盲人按摩訓練班的語文、政治課程的教學工作。當時我年輕還沒有成家,來到這個陌生的領域感到有些好奇和不適。隨著歲月的流逝,在和殘疾人的朝夕相處中,我逐步了解了殘疾人的心理需求和不少有殘疾人家庭的困難處境。我作為一名由黨培養成長起來的年輕黨員干部,立志要塌下心來為他們排憂解難,多辦實事。很快我就融入他們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很多殘疾朋友常給我寫信(不少是盲文信)和我傾心交流,有的來省里辦事或上訪,見不到我不走,非要和我聊上一會兒才高興而去。能得到他們的信任,讓我感到無比欣慰。我工作了41年,有36年是在為殘疾人服務的崗位上度過的,我感到無怨無悔,一生能為殘疾人辦些好事、實事也是值得的。回想起來我還真為他們辦了一些值得回憶的事情。如在民政廳我親手創辦了全國唯一的盲人中級衛生學校;我們經過努力,在全省創辦了1000多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福利企業,等等;到省殘聯后,也一如既往地盡職盡責抓殘疾人工作。
1997年退休以后,我仍然關注著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每逢看到報紙上有關殘疾人事業的報道我都仔細地看、反復地看,并剪下來保存。殘聯成立趕上了好時候,國家在突飛猛進,殘疾人事業也水漲船高、不斷發展,廣大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在醫療、求學、康復、就業及文化體育事業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有些項目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殘聯從醞釀到成立再到發展壯大,我是見證者之一。1986年民政部崔乃夫部長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鄧樸方同志、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主席林泰同志一道利用全國業務會議的機會分別在北京和武漢開過兩次座談會討論成立殘聯的有關事宜,主題是殘疾人組織的名稱、性質、職責范圍、工作手冊,等等。討論非常熱烈,最后確定在兩會(盲人聾啞人協會和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基礎上組建殘疾人聯合會,性質為事業團體,歸口由政府領導,承擔推動相關的殘疾人事業。記得樸方同志說,多年來民政部門為殘疾人事業辦了不少實事,但殘疾人的事業涉及方方面面,社會上有的它都有,一個部門是管不過來的,也沒法去協調有關部門。有的同志建議成立一個殘疾人工作局,也一樣行不通,只有組建一個能背靠政府、面向社會來推動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機構才行得通。經過多方面考察論證,組建殘疾人聯合會比較合適,由政府牽頭,殘聯去落實。這就需要在各級政府成立一個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把涉及的教育、就業、康復、經費、人力、宣傳、稅務等四十多個部門都組織到協調委員會中來,政府分管領導任協調委員會主任,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殘聯,辦公室主任就相當是殘聯的理事長了。殘聯把國家有關殘疾人事業的“八五計劃”、抽樣調查、文體、宣傳等重大事項交由協調委員會議定通過,形成政府文件下發貫徹落實。與會同志思路大開,對組建殘聯的指導思想和要達到的目標都達成共識。
當時,我是省民政廳城福處處長兼盲人聾啞人協會秘書長,是民政歸口管理殘疾人工作的職能處室,所以我就成為山西省殘聯籌備領導小組成員,對全國籌備會議的情況和主要精神都向民政廳領導做了認真匯報,并書面報告省政府。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殘疾人已經不僅僅滿足那點救濟了,他們要求學習文化、就業自立、融入社會,可一些部門在招生、招工等方面都把殘疾人拒之門外,歧視殘疾人的現象較為嚴重。廣大殘疾人迫切要求和健全人一道走進社會,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化成果。
各級殘聯就是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籌備成立的。成立之初就注定了它有無限的生命力。廣大的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乃至殘疾人家庭,無不歡呼雀躍,慶幸終于有了代表殘疾人權益的合法組織。
中國殘聯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88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我作為一名正式代表光榮地出席了這次大會。開幕式上除小平同志外,中央常委全部坐在主席臺上,會后常委們還去中南海和代表們合影留念。各大新聞媒體都做了充分的報道。殘疾人事業就像一股強勁的東風在中國大地上吹起。當時中殘聯出刊了一本雜志就叫《三月風》,在全國和海外發行。
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殘疾人事業要有大的發展,要把殘疾人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實,這才符合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人民共同走向富裕的宗旨。
按照中殘聯的統一部署,各省市殘聯也都在年內組建起來了。
山西省殘聯第一次代表大會于1988年12月23日在太原舉行,省四大班子領導全部到會祝賀,十分隆重。在這次大會上我被選為主席團委員兼副理事長。
殘聯成立后工作千頭萬緒,但首要的還是各級殘聯的組建工作,殘聯下面沒有腿就寸步難行。按進度要求地市在1989年上半年組建完畢,縣級在1989年年底前組建完畢。
殘聯是一個新的工作領域,一切還是一張白紙。樸方同志指出,各級殘聯都要抓住這個大好機會扎扎實實地去抓“上項目,打基礎”的工作。在財力困難的情況下,省里批給我們上了一個規模為4000平方米的省康復中心的基本建設項目。
中殘聯成立之初,就把殘疾人的“三項康復工作”列入了國家“八五”計劃,這是一項讓殘疾人在短期內就能得到實惠的民生工程。這項工作在理事會里由我分管,我投入大部分精力和康復處的同志們一道推進這項工作。國家給我省下達的康復任務是白內障復明手術15320例,兒麻矯形手術3453例,收到聾幼兒1046名;后又增加了兩項,即為低視力患者配助視器1000名,為缺碘地區的人群補服碘油丸74萬人。在我們這樣一個財力比較困難的內陸貧困省份,要完成這樣的任務是何等困難?由于我們緊抓不放,措施得力到位,各項任務都超額完成:白內障完成任務數的195.3%;兒麻手術完成任務數的146%;收到聾幼兒完成任務數的151.1%。其他項目也都超額許多。三項康復工作在全國排名第四,不少兄弟省市來我省參觀取經。
為了完成任務,我們打破常規尋找和創造條件。比如,通過各方面的協調引進解放軍駐長春和天津的醫療隊、香港慈善基金會組派的“關懷行動”醫療隊為山西貧困人口中的兒麻患者做矯形手術,爭取到省財政扶持的康復扶貧經費補助患者。這些醫療隊都是免費來為殘疾人服務的,我省的各大醫療隊也都派出技術精湛的專家多次下去巡回手術。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和上海市殘聯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在北京開康復工作會時上海市匯報他們的病源不足,沒法完成任務,我們主動提出和他們合作,為他們組織病源。我們省貧困山區兒麻患者很多急等康復,苦于技術力量和財力有限一時難于滿足。上海市表示只要我們負責組織好病人和定點醫院,他們就可以派最好的醫療隊去免費為山西患者手術,但手術人數的80%必須由上海的醫療隊帶回來頂任務。為了使殘疾人盡早得到實惠,我們打破地域觀念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合作,完成手術400余例。在全國三項康復工作總結表彰會上,全國康復辦主任韓風同志充分肯定了我們兩省市的做法,認為很有創造性和前瞻性,各地應該學習借鑒。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殘疾人事業也水漲船高,蒸蒸日上。國家把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殘疾同胞的生活改善、殘疾人自強自立、融入社會的光輝業績濃墨重彩地書寫進人權白皮書中,有力地回應了國際人權組織對我國的說三道四。2013年省殘聯組織退下來的老同志到基層看了看,發現各級殘聯比一、二屆時有了很大變化。有些縣殘聯的辦公室比同級的部門要好很多。太原市的殘疾人職教中心十八層高的大樓,就屹立在我居住的樓房附近,每天出來買菜、溜達,我總要停住腳步多看幾眼。我對殘疾人事業的長足進步由衷地感到高興。當然,殘疾人事業發展還很不平衡,城市好于農村,貧困地區和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相信,殘疾人生活在我們這樣一個泱泱的社會主義大國里,會和健全人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廣大的殘疾朋友和各級殘聯的同志都要奮發有為,為實現自己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2014年6月4日
【作者簡介】
張繼續,山西省殘疾人聯合會原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