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第二版)
- 劉璇
- 1978字
- 2021-09-24 18:23:35
第一節 國際殘疾分類
傳統的疾病模式是:病因→病理→臨床表現。WHO組織有關專家對多種疾病的過程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后提出,這一模式未能說明與疾病有關的全部問題,因為疾病的后果除了治愈和死亡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遺留或伴隨著各種殘疾。1980年,WHO按照殘疾性質、程度和影響,把殘疾分為病損(impairment)、失能(disability)和殘障(handicap)三個類別。
一、病損
又稱“結構功能缺陷”,指身體結構和功能(生理、心理)有一定程度的缺損,身體和精神與智力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對獨立生活或工作和學習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個人生活仍能自理,其影響在組織器官水平上。對這類殘疾者應積極進行臨床治療和康復功能訓練,以防止功能障礙的出現和發展。
病損可分為:
①智力病損。
②心理病損。
③語言病損。
④聽力病損。
⑤視力病損。
⑥內臟(心肺、消化、生殖器官等)病損。
⑦骨骼(姿勢、體格、運動)病損。
⑧多種綜合的病損。
在每一類病損中又有許多細分項目。
二、失能
又稱“個體能力障礙”,指由于身體組織結構和功能缺損較嚴重,身體和精神與智力活動明顯障礙,不能獨立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如穿衣、洗漱),其影響在個體水平上,造成個體活動能力障礙。對有個體生活活動能力障礙但尚未影響其社會生活功能者,應進行多方面的康復治療、教育和訓練,發展其代償能力,或以器具輔助,以補償能力的不足。
失能可分為:
①行為失能。
②語言交流失能。
③生活自理失能。
④運動失能。
⑤身體姿勢和活動的失能。
⑥精細活動失能。
⑦環境適應失能。
⑧特殊技能失能。
⑨其他活動方面的失能。
在每一類失能中又細分為多個項目。
三、殘障
又稱“社會能力障礙”,是指由于形態功能缺損和個體能力障礙程度嚴重,不但個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影響到生活、學習和工作。對有嚴重殘疾,以致造成社會生活能力障礙者,除進行康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在社會的層次上調整和改變其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條件,以利于重返社會。
殘障可分為:
①識別(人、地、時)殘障。
②身體殘障(生活不能自理)。
③運動殘障。
④職業殘障。
⑤社會活動殘障。
⑥經濟自立殘障。
⑦其他殘障。
在1—6類殘障中又分成九個等級,在第7類中分四個等級。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的傷病到底應屬于病損、失能還是殘障,應具體分析,靈活掌握。如某個在工作中完全無需應用左手小指末節的患者,因傷截去小指末節,此時解剖已有缺陷,手功能也有所減弱,但不影響工作,故屬病損。但相反,同為左手手指末節截肢,如為鋼琴家或提琴家則將影響職業工作,即應列為失能而不應列為病損。
失能的例子,如中度嚴重的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兩側肢體畸形萎縮,行動有困難。從整體看行動能力已經受限并已有明顯的殘疾外觀,日常生活活動受到一定的影響,由于經常需要依賴拐杖甚至輪椅等輔助器具才能行動,而導致不能獨立生活,其能力已明顯不如健全人,這種情況,屬于失能。
殘障的例子,如完全性截癱,患者不能站和走,離不開輪椅,人際交往、勞動就業、撫養兒女、贍養父母等社會能力顯著受限,起不到與其年齡、性別、文化諸多因素相應的社會角色作用,在社會上處于很不利的境況。如工作崗位或上課的教室在二樓以上;或工作崗位雖在一樓但崗位上的寬度不便于輪椅接近;或工作、學習單位的大門為多級階梯,廁所的門又不夠寬等,都將成為患者參加社會活動的障礙,社會環境如不改造很難讓他適應社會生活,屬殘障類。
【附件一】我國的殘疾分類
1.視力殘疾。
2.聽力語言殘疾。
3.智力殘疾。
4.肢體殘疾。
5.精神殘疾。
依據1987年我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分類。本分類主要根據殘疾部位,立足于我國國情,暫未包括內臟殘疾。
【附件二】肢體殘疾的分級
一級
(1) 四肢癱瘓,完全性截癱,雙髖關節無自主活動能力,偏癱,單側肢體功能全部喪失。
(2) 四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先天性缺肢,單全臂(或全腿)和雙小腿(或前臂)截肢或缺肢,雙上臂和單大腿(或小腿)截肢或缺肢,雙全臂(或雙全腿)截肢或缺肢。
(3) 雙上肢功能極重障礙,三肢功能重度障礙。
二級
(1) 偏癱或截癱,殘肢僅保留少許功能。
(2) 雙上肢(上臂或前臂)或雙大腿截肢或缺肢,單全腿(或全臂)和單上臂(或大腿)截肢或缺肢,三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缺肢。
(3) 兩肢功能重度障礙,三肢功能中度障礙。
三級
(1) 雙小腿截肢或缺肢,單肢在前臂、大腿及其上部截肢或缺肢。
(2) 一肢功能重度障礙,兩肢功能中度障礙。
(3) 雙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
四級
(1) 單小腿截肢或缺肢。
(2) 一肢功能中度障礙,兩肢功能輕度障礙。
(3) 脊椎(包括頸椎)強直,脊椎后突畸形大于70°,脊椎側凸大于45°。
(4) 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大于5cm。
(5) 單側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單側保留拇指,其余四指截除或缺損。
以下情況不屬于肢體殘疾范圍:
(1) 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外三指者。
(2) 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前半部者。
(3) 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小于5cm者。
(4) 小于70°的脊椎后突或小于45°的脊椎側凸。
- 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藥創新創業指導教程(全國中醫藥行業職業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實用中醫藥膳食療學(全國中醫藥繼續教育教材)
- 18歲以下患者治療臨床藥師指導手冊
- 局部解剖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兒科名家與學派薈萃(中醫師承系列教材)
- 生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處方審核實踐系列教程:皮膚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分冊
- 五官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缺鐵性貧血及相關疾病診治
- 人體解剖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科)規劃教材)
- 推拿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住院醫師英語手冊
- 醫學影像后處理技術(第二版)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