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殘酷”
龍祖勝
我7歲時,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媽媽上班,沒時間照顧我,我到山上玩耍,不慎摔了下來,把右手摔斷,成了一個殘疾人。
母親在醫院照顧我時,聽醫生說以后右手再也接不起來了,便扮演了一個“狠心、殘忍”的母親,她逼我用左手練習寫字。媽媽說:“祖勝,你要牢牢地記住,將來要想不成‘廢人’,你就得付出比正常人多很多倍的努力!”
母親硬著心腸讓我多學些求生技能。每天吃飯之后,她要求我學習洗碗。第一次洗碗時,只剩一只手的我拿著洗碗布在水槽前站了半個小時,卻不知該怎么下手。當我左手拿了筷子夾住毛巾用力攪動時,沒有右手固定碗的重心,碗從水槽里滑落,我的手被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學會洗碗后,媽媽又讓我學習洗衣服,我在搓衣板上手腳并用。后來,家里洗碗、洗衣的活就由我包了。
我11歲時,學校放假,我對媽媽說:“媽媽,帶我到鼓山去玩好嘛!”媽媽立刻答應:“好啊!”媽媽拿出了省吃儉用才攢下的100元,遞給我說:“你自己去車站,可以直接買到鼓山的車票?!蔽耶敃r被媽媽的這個決定嚇壞了——自己畢竟才11歲,剛上小學五年級,還是個殘疾孩子!要一個人獨自到一個70公里外,又從來沒有去過的名山游覽。但是看到媽媽若無其事的樣子,我一邊猶豫,一邊就踏上了去鼓山的汽車。下車后,我按照媽媽的“指示”,一個人玩遍了鼓山18個景點。其間,我還按照媽媽的建議,找了一個又便宜又安全的旅館住了一晚。返程途中,我沒能買到直接回鎮的車票,這時我已沒有那么害怕了,一路向好心人詢問,之后先坐車到市內再轉幾次車直到傍晚我終于安全返回了家。我知道這是媽媽有意在鍛煉著我的膽量和社交能力。
后來我考上了離家5公里路的鄉中學,媽媽買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要我學著騎,我經常連人帶車摔倒,摔得鼻青臉腫,但母親仍然要我堅持學。很快我就學會了騎自行車,上學能自己騎車來回。有一次下大雨,母親為了鍛煉我,便不去接我,讓我一個人冒雨騎車回來。可是媽媽在家里等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本該早回來了,可還是不見我的影子,媽媽不放心,便循路去找,當看到我在大雨中連人帶車摔倒在田里時,母親抱著我傷心地哭起來。
就這樣,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爬起來,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汗水,我沒有感到失去右手的不方便。我永遠感謝我的媽媽,她一次又一次地讓我堅信:“少一只手臂,并不影響我擁有整個世界。”
【作者簡介】
龍祖勝,男,1965年生,曾獲國家工商總局知識產權保護建議征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