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碼智能時代2021:從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瞭望全球智能產業
- 黃桷樹財經編著
- 3159字
- 2021-09-23 11:38:11
第5節 智能紅利:中國面向全球釋放增長新動能
中國以高質量的制造著稱,而且前所未有的引領創新。
——蒂姆·庫克
世界來到了一個轉折點上,我們已經推開智能時代的大門。新世界里究竟有什么,誰會是成為第一個挖出金礦的人,大家或許有了些許感知。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襲下,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利用不斷升級的智能化技術推動經濟復蘇,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向全球釋放增長新動能。
新基建成就中國經濟
一場疫情,打亂了整個世界的節奏。中國迅速地從新冠疫情的泥潭里脫身出來,回到原先的軌道。
2021年3月23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了3.3%,比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得多,僅次于二戰前的“大蕭條”。報告中列舉了全球17個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數據,中國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IMF預測,中國2021年經濟將增長8.4%。
而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除了得益于中國強有力的防疫措施和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支持,還來自于以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以及智能產業布局為主的新基建公共投資大幅增加。
2020年,中國首次把“新基建”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中國要持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勢在必行,中國提交給IMF的磋商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公共投資大幅增加,有可能逆轉在過去五年在實現更為平衡的增長方面取得的進展”,但毫無疑問,對新能源汽車、5G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醫藥生物等領域,2020年是中國的風口之年。
而5G的布局,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自5G商用牌照發放一年多來,中國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20年底,基礎電信企業已建成5G基站超過60萬個、5G終端連接數已突破2億,實現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覆蓋。
中國不光有前沿的智能技術,更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應用市場,是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首選之地。中國利用電子商務、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無人技術、機器人、健康碼、直播等基于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和服務,打贏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蘇經濟“兩場仗”,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推動新基建的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

中國的5G“新基建”發展迅速,領跑全球
China leads the worl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5G infrastructure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2020線上智博會上,重慶市政府集中展示了在新基建加持下,智能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產生的積極效應。
在2020線上智博會的智能建造體驗館中,展示了數字企業、數字項目到數字工地各層級的數字化落地應用,包含智慧勞務人臉識別系統、智慧物料驗收管理、蜂鳥系統、BIM 5D數字項目解決方案、新金融等。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硬件與軟件的結合,帶來沉浸式體驗和多屏幕互動。
目前,重慶市數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傾力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同時,因為有大數據智能化的賦能,城市管理變得越來越聰明,人民生活變得越來越多彩。
截至2020年7月底,重慶累計完成智能化改造項目2200個,建成數字智能工廠67家、數字化車間539家。
在廣達重慶工廠車間內,一臺臺機器人已成為生產線上的主力。它們搖頭晃腦,有的抓起零部件,準確安裝在相應位置,有的舉著放大鏡,仔細檢測產品的誤差。
類似的智能制造應用,以及智慧小區、智能門禁、自動駕駛、AI機器人等眾多場景,無論是在重慶,還是在中國的其他城市,都在迅速增多。
世界擁抱“中國智造”
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積累的制造業和產業鏈優勢,在智能化升級中迸發出巨大活力,物聯網、智能汽車等領域蓬勃發展,智能化產品和設備已普遍進入日常生活,智慧醫療、產業互聯網增長迅速,從技術跟隨者到潮流引領者的角色轉換,只用了短短十來年。
一直以來,美國引領著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的前沿,以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為代表的政府機構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
全球范圍內,中美構成人工智能第一梯隊;日本、英國、以色列和法國等發達國家緊跟其后,構成第二梯隊。同時,在頂層設計上,多數國家強化人工智能戰略布局。目前,全球包括美國、中國、歐盟、日本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人工智能相關的戰略規劃和政策部署。
中國在人工智能政策上,深耕人工智能產業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加快“中國智造”邁向中高端,實現產業躍遷,引領新一輪世界工業和消費的潮流。

2020線上智博會“第三屆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高峰論壇”現場
High-end Forum on the 3rd Industrial Internet and Smart Manufacturing at the 2020 SCE Online
新興技術是支持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的主要引擎。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創新風景依舊,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還催生出新經濟產業,驅動著企業經營與商業模式的變化。
中國的智能化趨勢,正在全球范圍內引領一股新的潮流。各國政府、企業都在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依托中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加速研發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文創、智能制造、智能農業和智能交通等諸多領域的前沿應用場景。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在2020線上智博會上表示:“未來十年,通過政府和產業間的有效合作,智能技術將持續賦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為了促進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沿線貨物往來,提高貨物通關效率,“新加坡互聯貿易平臺”與中國“單一窗口”的相互連通,實現兩國貿易相關的數字文件無縫流轉,從而降低企業成本。
在重慶,英特爾公司建立了全球最大的FPGA創新中心,面向中國、面向全世界擴展生態,匯聚人才和開發商,以期在2022年擁有10000個FPGA的開發商工程師在線,提供在云端進行FPGA的創新,提前鎖定未來。
面向全球釋放增長新動能
2020年已經結束,但疫情的陰霾并未完全散去。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衰退,做出中長期預測,認為可能帶來的長期創傷效應將延續到2024年,而對中國,則給出了2021年8.4%,2022年5.6%的高增長預估。通過智能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和升級,則被廣泛評價為向全球經濟釋放新動能的中國智能紅利。
中國政府確立了“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的目標,并正努力提供有力度的支持,包括制定發展規劃、加大財稅支持、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等。
方興未艾的智能化進程、不斷發展的消費市場、強大的商業創新潛力等,為全球企業在中國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在2020線上智博會“智造新動能·智聯新產業”高峰論壇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全球著名超級計算機專家陳世卿表示:當前,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重慶乃至中國發展數字經濟,需加快推進5G、人工智能和智能超算云平臺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智能時代屬于全世界,5G、物聯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能,也不是任何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可以獨立完成的。
恩智浦半導體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電子供應商,不斷引領ADAS、車載娛樂信息系統、車載網絡、汽車安全等領域的創新,在2020線上智博會上發布了S32G服務型網關處理器解決方案,標志著整車架構設計與實現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整個服務性網關提供參考設計的,主要是重慶應用中心研發團隊。
恩智浦半導體大中華區主席李廷偉表示,參考設計的開發很大程度上基于來自中國的客戶需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在中國本地開發的應用已經在服務全球。
而這,正是中國智能產業的“積極溢出效應”,不只提升國內智能化水平,也向外部釋放智能紅利,對亞洲乃至世界都至關重要,它將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一針強心劑。
當前,戰勝疫情、恢復經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首要任務。中國一直堅定地向全世界開放,共享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技術應用市場,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萬物正在彼此相連,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經濟發展共同體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都將順應智能化發展趨勢,為世界經濟復蘇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