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引言

疾病的負面影響和人的創造力往往是相互對抗的,有時二者之間還存在一種更有趣的共謀。

——奧利弗·薩克斯[1]

我躺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塞梅爾神經科學和人類行為研究所的腦部掃描儀的薄金屬管上,盡量控制自己不要去想棺材和地震之類的事情。我大腿上放著一個橡皮球,我感到恐慌時只要捏一下,就能立刻從這個白色巨型甜甜圈形狀的機器中解放出來。而我的腦袋,此時此刻就在“甜甜圈洞”的中央深處。就在剛才,當我順著滑軌被推進來時,不禁會聯想起太平間里裝尸體的抽屜。我戴著耳塞,但機器上的金屬發出的咆哮(伴隨著偶爾的抖動和尖厲的蜂鳴)還是讓我震耳欲聾。我有幽閉恐懼癥,厭惡巨大的噪聲,所以盡量讓自己集中注意去呼吸。我在這臺機器當中要完成的任務是測量沖動控制,但我的精力幾乎全用來逼迫自己不要馬上捏爆手里的小球逃離現場。

我來做腦部掃描,不是因為醫生讓我體檢。其實,我是主動參與了一項實驗,自己讓自己陷入了這種窘境。我希望深入了解成癮,想知道自己成癮問題的發展過程,以及更廣義上的成癮到底意味著什么。我想知道,我是怎么從一個“神童”、常春藤名校獎學金獲得者,一步步轉變成一個每天注射藥物多達40次的人的?我為什么能在23歲成功戒癮,而那個時代的很多人為擺脫成癮花了更長時間,或干脆徹底失敗了?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一個人是會上癮、會成功戒癮還是深陷泥沼?社會上的我們,關于成癮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我在掃描儀中等待的時候,回憶起過去使用藥物的痛苦歲月——那是1988年,我終日在注射、販賣和四處購買非法藥物之間輾轉。我想知道,什么東西改變了,什么東西從未改變。

可悲的是,80年代那會兒讓我萎靡不振的東西,在2015年幾乎是卷土重來了。但我發現,當時和現在的人們在定義和處理成癮問題上并沒有什么區別。當然,美國已經至少有4個州加上華盛頓特區銷售娛樂性大麻合法化了。如果你還記得“大聲說不”(Just Say No)[2]運動,一定會對此表示震驚——沒錯,成癮問題重回大眾媒體的視野了,不過最受關注的并不是可卡因,而是網癮、性癮、食物成癮、賭癮,以及過量使用處方藥致死這類頻頻上演的悲劇(受害者包括名人和普通民眾)。事實上,藥物過量目前已經超過交通意外,躍居美國人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元兇。

在今天,確實有數量空前的人認為自己正處于成癮狀態或者正試著擺脫某種物質依賴,2012年的一項大型調查的結果顯示,每10個成年美國人中就有1個——即超過2300萬美國人——聲稱自己成功擺脫了對某種物質或酒精成癮。此外,至少還有2300萬人正在飽受某種物質使用障礙的折磨,這還不包括對性、賭博、網絡成癮或正在戒癮的人,也不包括與飲食有關的心理障礙的患者數量。2013年,美國醫學會宣布:肥胖與成癮一樣,也屬于一種疾病,美國有多達1/3的人口體重超標,達到了肥胖標準。

與此同時,制藥業、食品業、煙草業、酒業和商業整體上似乎都深諳成癮的機制,更懂得如何利用它。但是,大多數美國民眾——包括大多數有藥物問題的人及其家人——都一無所知。人們對成癮的認識實在太陳舊了,很多觀念和滿街摩登女郎的美國禁酒時期[3]并無二致,人們仍然繼續進行陳詞濫調的辯論,實行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刑事定罪策略。但事情可以不這樣發展。

我建議人們從新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這一視角能終結目前在成癮問題上的停滯狀態,并向前推進成癮行為的預防治療或管理。本書要證明一點:成癮不是一種罪過,也不是一種選擇。但它同樣不是像阿爾茨海默病這樣的慢性疾病。正相反,成癮是一種發育障礙、一種與時機和學習相關的問題。與流行性腮腺炎、癌癥相比,成癮更像是自閉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4]、閱讀障礙這類心理障礙,有大量實驗數據和成癮者的個人體驗足以證明這一點。

和自閉癥一樣,成癮會出現與其他人溝通困難的癥狀;成癮也可能會像ADHD一樣,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病例數量多到驚人。而且,與其他發育障礙一樣,成癮不僅會帶來缺陷,也會帶給人們一些特長和優勢。比如,ADHD患者,作為企業家和探險家會取得成功,而自閉的人會在重視細節的工作中表現突出,很多人最終會成為才華橫溢的音樂家、藝術家、數學家或程序員。閱讀障礙患者的視覺處理能力和模式識別能力較強,在科學研究和數學上非常突出。成癮者經常伴隨著強烈的內驅力和偏執,而如果發揮得當,這兩點恰恰能幫助他們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甚至有一種觀點是,非法藥物成癮者具備一種“旁觀者”視角,使他們更有創意。在所有這些疾病中,正常行為和有害行為的界限往往十分模糊。

當然,從某些角度講,成癮跟其他發育障礙乍看非常不同,最明顯的區別是,成癮者會做出明顯故意、反復性的決策,而對于服用非法藥物這類決策,人們往往將其視為道德敗壞的行為。人生早期經歷的創傷事件,在成癮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自閉癥中則不是重要因素。但這些差異,掩蓋了它們之間重要的相似性。比如,人們經常將自閉者和成癮者的重復性適應行為誤認為病癥的誘因,而不是患者嘗試解決真實問題的方法。事實上,受到嚴重忽視的兒童,通常會出現類似自閉癥的行為,比如持續晃動身體以平復或刺激自己;受過虐待的兒童經常會患上ADHD,因為他們會對摔門聲之類的“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保持高度警惕。

在包括自閉癥在內的這些疾病中,重復、警惕或破壞行為經常不是主要問題。正相反,這些行為一般是患者對外部環境的應對機制,是他們嘗試控制經常讓自己感到威脅和壓力的環境的辦法。類似地,成癮通常是為了尋求安全感,而不是因為叛逆或自私,將自己封閉在自我的世界中(這也是此前人們對自閉兒童的指責)。在本書中,你們將會發現,把可理解的自我保護行為誤認為是一種享樂、自私或“瘋狂”,只是毫無意義地貶低患有成癮等發育障礙的患者,甚至將導致更多類似病癥的出現,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關鍵是,單純接觸毒品,并不一定會成癮,也不是具有某種特定的性格或遺傳背景的人就一定會成癮,盡管這些因素會起一定作用。相反,成癮是大腦通過學習建立起的一種相關關系,即接觸成癮物質或其他可能上癮的體驗的時機、方式,與個人秉性、文化和物質環境、社會和情感需求之間的關系。大腦發育成熟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初次接觸藥物時年齡在25歲以上的人來說,成癮現象并不普遍,二十五六歲的成癮者無論是否接受治療,問題都會逐漸減輕,這也恰好是大腦逐漸發育成熟的年齡段。事實上,90%的物質成癮都始于青春期,大多數違法物質成癮問題都會在30歲前終結。

從發育角度審視成癮問題的意義十分深遠。首先,如果成癮是一種學習障礙,那么發動“藥物戰爭”就是沒有用的。令人意外的是,在接觸過最臭名昭著的違法藥物——海洛因、可卡因、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的人中,只有10%—20%的人最終會上癮。而這些人往往童年遭遇過明顯的創傷,或者本來就有心理疾病,無論人們對各種藥物進行了多么嚴酷的打壓、管制,他們通常還是會出現某些強迫性的藥物使用行為。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徹底消滅某些藥物去解決成癮問題的思路,就像通過禁止銷售各種品牌規格的香皂去治療洗手強迫癥一樣荒唐。雖然,這樣也許能促使人們轉向危害越來越小的成癮物質,但強迫行為仍在繼續,僅僅是治標不治本。

其次,由于成癮是一種學習障礙,所以也未必是一個需要進行慢性治療的終生疾病,也不需要對它進行污名化。研究發現,大多數可卡因、酒精、處方藥、大麻成癮都會在人步入三十四五歲時解決,而且大多數人不用治療便可擺脫成癮。類似地,確診ADHD的兒童中有1/3到1/2成年后都不再符合ADHD的確診標準,盡管治療的確會影響人們取得成功的能力,但似乎不會對他們能否擺脫障礙癥產生太大影響。

最后,從學習障礙的角度看待成癮問題,也能提供關于其他疾病的深刻認識,從焦慮障礙到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郁癥,這些疾病通常會在成癮前就已經存在了,用類似方法去思考它們,讀者可能也會有新的收獲。

本書對成癮者“脆弱的大腦”和單純的“癮君子性格”提出質疑,并提供了一種思考藥物、渴望、強迫行為的全新方式。而渴望、強迫行為,在極端的藥物使用和日常節食等行為中都會出現。

在我等待掃描儀檢查我頭骨下柔軟的腦部結構時,我不禁開始思考這個被科學家視為已知全宇宙最復雜的器官——大腦。我知道,人類所有的體驗,都會以某種方式記錄在腦中。在我腦海中,一定存儲著我以前學會的、如今記得或已經忘掉的一切,也有我有意識和無意識做出的所有選擇的記錄,它們就藏在那些蜿蜒的溝回、不斷發出脈沖信號的表面中的某個地方。

在我腦白質和腦灰質的某處,存在著某種神經結構,早在我開始服用藥物之前,它們就注定了我有著較高的成癮風險,也是在這里留下了成癮物質導致的化學變化的殘留痕跡。無論是現在的我、過去的我,都在某個時刻以化學結構或電信號的方式反映在這里。這里不僅有我的成癮記錄,還有我超過25年的戒癮經歷和幾十年的人生故事。

我希望腦掃描的結果能解釋清楚為什么學習過程對于這種障礙至關重要。我擁有幾十年的成癮題材的閱讀、報道和寫作經驗,成百上千次對專家的訪談,以及對服用藥物或以前服用藥物的人(其中很多人都有成癮經歷)的更大量的訪談。因此我開始相信,學習,是讓人們更好地治療、預防成癮和制定相關政策的關鍵。盡管科學家早就認識到學習對成癮至關重要,但大多數民眾并不理解,也不會意識到這樣看待成癮問題的重大意義。但是,在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時就去嘗試理解成癮,和不懂樂理就去分析歌曲和交響樂別無二致,你雖然可以辨別樂章是刺耳還是優美,卻永遠無法理解悅耳旋律產生的原因。

無法認識到成癮問題的本質,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會阻礙我們有效解決所有種類的藥物問題,無論是預防和治療成癮,還是政策方面的問題。這會掩蓋治療成癮的個性化方案的需求。這也會讓關于藥物的爭論,止步于“成癮究竟是一種犯罪還是一種疾病”的乏味辯論。而且,對成癮的誤解,讓藥物政策繼續被當成有爭議的政治和種族問題,因為美國現行的無效政策,造成人們對受成癮問題困擾的人群和家庭普遍感到絕望。但事實上,研究表明,成癮總體上是一種最有可能恢復的精神障礙,而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預期后果最差的精神障礙。

人們不是由于無意間使用了一種化學物質,之后再有規律地使用它,就會產生成癮問題。成癮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而且個人、社會和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過往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影響。人們之所以會把成癮視為簡單的腦部疾病或犯罪行為,恰恰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成癮的發展史,也不了解它如何以多種多樣的方式造成一系列問題,盡管這些問題從表面上看都很類似。理解學習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能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問題是什么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將成癮狀態中的大腦視為一種病變,這并不恰當,它只是經歷了不同的發育過程。和ADHD或自閉癥一樣,成癮也是一種神經回路異常,并不一定伴有組織損傷,不過某些藥物在特定劑量下確實會損傷腦細胞。和其他學習行為一樣,成癮問題也會隨時間推移變得更加根深蒂固,而通常隨著年齡增長,其實人們戒掉毒癮的可能性會逐漸增大,而不是減小。如果把這種表面上的自相矛盾看成人生不同階段略有差異的發育障礙,似乎就合理多了。

而且,所有家長和老師都深有體會,學習基本不可能靠強迫或逼迫完成,尤其是改變一種已經成為習慣的行為。正如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觀察到的:“一個受過懲罰的人,并不會傾向于避免會招來懲罰的行為,他最多只學會了如何避免懲罰。”恐懼和威脅也會讓涉及自制力和抽象推理功能的腦能量流出,而當你竭盡全力教會某人一種思考和做事的新方法時,這恰恰是你最需要避免的。如果有周圍人的支持、同理心和積極鼓勵,改變行為就會簡單很多,很多心理學研究都已證實了這一點,但成癮治療和政策總是忽略這一點的重要性。這一研究結論,顯然對用刑事司法體系改變成癮行為的前景具有啟發意義。

最后,學習和發育在成癮問題中的作用可以表明:與大多數生理疾病不同,文化、社會和心理因素在成癮的生物學過程中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單獨分析任何一個方面,這些復雜的觀念就會糾纏在一起,變成難以理解的一團亂麻。只要我們把成癮歸為純粹由生物、心理、社會、文化之中任何單一因素的結果,就不可能理解問題的本質。但是如果把學習生活環境和發育的重要作用都考慮進去,成癮問題就更容易解釋和解決了。

把成癮看作一種學習障礙,能讓我們回答很多之前覺得復雜的問題。比如,為什么繼續某些行為明明弊大于利,而成癮者仍然主動維持現狀?比如掩蓋吸毒行為、繼續購買毒品。學習也可以幫助解釋,為什么文化趨勢和遺傳因素都會產生影響,以及成癮行為為何會越發多樣化。進一步而言,學習和發育的理論也能闡釋就業、社會支持等因素為何對戒毒恢復的意義遠大于對治療生理疾病的意義。談戀愛、步入婚姻雖然無法讓腫瘤消失,但很可能會讓酒精成癮和其他成癮問題得到改善,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本書其他章節中,我們會發現學習如何與成癮的方方面面產生緊密聯系,從某種藥物的服用模式和藥物體驗對腦部分子層面的影響,到個體、家庭、文化和歷史環境介導的特殊信號和記憶與藥物之間的聯系。通過講述我的親身經歷,我會生動地說明為什么一種成癮以這種方式表現出來,而其他成癮會以其他方式出現。盡管我的故事明顯不具有什么普遍性,但其中的細節,卻可以證明學習在成癮過程中表現出的共性,以及在所有案例中為什么學習的非凡特質對我們理解更宏觀的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成癮如何涉及一種非常特殊的學習,這一習得過程,產生自古老的腦回路,它的演化學意義是提高了人類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由于生存和繁殖是一切生物最基礎的兩個使命,所以生物會產生動機極其強烈的行為。在饑餓時、在求愛和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生物仍然能面對負面結果并堅持不懈,這恰恰是成癮行為的本質。用程序員的話來說,這不是生命的漏洞(bug),而是一種特質,可能會導致生與死、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但是,當原本用于促進進食、社交、繁殖和撫育后代等行為的腦回路參與到成癮當中時,它的優勢就變成一種詛咒。愛與成癮,是同一個腦回路的兩個互斥的過程,這也恰恰是關懷與人際關系對戒毒至關重要的原因。

全世界終于認識到,美國這樣用懲罰的方式解決成癮問題,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但這種方法已經主導了過去一個世紀的藥物政策。要改進解決成癮問題的方法,我們有必要重新理解這種障礙,以及它與藥物和其他行為的關系。只有明白了成癮是什么、不是什么,人們才能找到更好地克服成癮問題的辦法;只有把成癮者看作不同的個體,滿懷同情地去治療他們,我們才能更加觸及問題本身,并找到減輕藥物附帶傷害的更好途徑。

就在我躺在掃描儀中的時候,我腦海中一直循環播放著“傳聲頭”樂隊的一句歌詞:“哎,我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這個問題是每一個成癮問題背后的謎。為了解開它,我們需要從成癮者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它,通過觀察他們的個性,來闡述普遍的共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大邑县| 博野县| 南开区| 寿宁县| 涞水县| 濉溪县| 陇南市| 东丰县| 化州市| 台北市| 铜鼓县| 南召县| 江陵县| 青神县| 福海县| 韶山市| 平昌县| 上栗县| 大丰市| 彰武县| 岳普湖县| 嘉义市| 鹤庆县| 通河县| 米泉市| 渝中区| 江门市| 凤台县| 城步| 浏阳市| 竹北市| 武鸣县| 锡林郭勒盟| 左权县| 大名县| 东兰县| 探索| 梓潼县| 沁源县| 安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