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第四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譯文】
蒙:亨通。不是我來求蒙昧的孩童,而是蒙昧的孩童來求我。初次占筮告訴他結(jié)果,再三占筮則褻瀆《周易》,不再告訴他結(jié)果。占問有利。
初六:啟發(fā)蒙昧,利于使用受刑的人,卸去他們身上的枷鎖。使他們外出則不利,會有憾惜。
九二:包容蒙昧,吉利。娶妻,吉慶,兒子成家。
六三:不要娶這個女子,她見到有錢的男子,就喪失了貞操,娶她沒有什么好處。
六四:困于蒙昧,艱難。
六五:孩童幼稚、蒙昧,吉利。
上九:攻擊蒙昧,不利于侵犯別人,利于抵御侵犯。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yīng)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譯文】
《彖》:《蒙》卦,(坎下艮上),山下有險阻,看到險阻而止步,(不知該不該繼續(xù)前行),說明處于蒙昧狀態(tài)啊。《蒙》卦亨通,因其以順行事又隨時中道啊。“不是我求蒙昧的孩童,而是蒙昧的孩童求我”,這樣孩童學(xué)之志與老師教之志才能相應(yīng)。“初次占筮告訴他結(jié)果”,因為求筮者誠德在中。“再三占筮則褻瀆《周易》,不再告訴他結(jié)果”,是因為求筮者輕慢無禮又愚昧無知。《蒙》卦之義在于使孩童養(yǎng)成純正無邪之性,這是圣人的功德啊。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象》曰:“子克家”,剛?cè)峤右病?/p>
[六三]《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四]《象》曰:“困蒙”之“吝”,獨(dú)遠(yuǎn)實也。
[六五]《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譯文】
《象》:“高山下流出泉水,(泉流被大山所遮攔),是《蒙》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當(dāng)用果斷的行動來培育自己的美德。”
[初六]《象》:“利于使用受刑的人”,目的在于端正法紀(jì)。
[九二]《象》:“兒子成家”,說明陽剛與陰柔相接。
[六三]《象》:“不要娶這個女子”,因其行為不貞順。
[六四]《象》:“困于蒙昧”而導(dǎo)致的“艱難”,因其遠(yuǎn)離客觀事實。
[六五]《象》:“孩童幼稚、蒙昧”是吉利的,因其柔順而服從。
[上九]《象》:作為抵御侵犯是有利的,因為自上而下都順從、支持。
【注解】
[1]蒙:卦名,意為蒙昧。
[2]我:指童蒙的老師。
[3]瀆(dú):輕慢;不敬。
[4]刑人:受刑之人
[5]說:通“脫”,卸去。
[6]桎梏(zhì gù):腳鐐手銬。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來拘系犯人。
[7]納婦:娶妻
[8]取:通“娶”。
[9]金夫:多金的男子,也指英俊強(qiáng)健的男子。
【釋義】
《蒙》卦是開啟蒙昧之卦,所以卦爻辭從各個方面喻說開啟蒙昧之道。卦辭講述了孩童教育的問題,認(rèn)為在孩童的學(xué)習(xí)上,不是老師央求孩童學(xué)習(xí),而是孩童求著老師教著學(xué),才是正途。可見西周社會已經(jīng)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問題。古人視占筮為探查上天意志的神圣活動,所以對那些褻瀆占筮神圣性的行為,也視為蒙昧行為而予以批判。
初六以柔處陽位,居下卦之下,瀕臨險地,故有桎梏之象。桎梏者,鐐銬也,在足曰桎,在手曰梏,皆為下位之象。陰質(zhì)柔弱,又無上應(yīng),故出行則艱難,不利。當(dāng)蒙之始,民眾茫然不知所從,唯有行曉諭、開導(dǎo)之道,令百姓熟悉法律政令,方能釋民惑,收民心,定民志,得民望,然后根基得以穩(wěn)固矣。
九二以剛處陰位,居下卦之中,具陽剛之質(zhì),有包容之德,行中庸之道,故能剛?cè)嵯鄳?yīng)而得吉也。“包”者,《說文解字》:“象人懷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dú)馄鹩谧印W樱怂病D凶笮腥倚卸懔⒂谒龋瑸榉驄D。”故以“包蒙”言娶妻得子之吉也。
六三柔處陽位,居位不正而躁動者也;居下卦之上,乘凌九二而欲系牽上九者也。上九天位,故有乾金之象,此喻女子處蒙之中而不能以堅貞自守也,貪昧金錢而失貞正之德,娶這樣的女子怎么會有好處呢?
六四上下皆陰,無“比附”者也;初六質(zhì)柔,不能接應(yīng)也;遠(yuǎn)離陽實,陷于蒙昧也;以柔處陰,不能出蒙也。故為蒙所困,其艱難可知矣。
六五之柔與九二之剛,志氣相應(yīng)也,二者共成“蒙以養(yǎng)正”之義也。孩童幼稚、蒙昧,然其心地若山下初出之泉流般澄明潔凈,故師者當(dāng)循孩童好奇、愛問之天性,因勢利導(dǎo)而以時通之,傳之以道,授之以業(yè),培之以德,啟之以智,使孩童養(yǎng)成端正的品格,這是圣人的事業(yè)啊!
上九下?lián)帲美ぶ娨玻轫槪试弧吧舷马槨币病.?dāng)啟蒙之終,瀕陰陽之變,斯時斯地以施教,則無所不用其極,故曰“擊”蒙也。然于冥頑不化者,當(dāng)頭棒喝,亦未必猛醒也;于禮教未施之地者,雖道德仁義未必有用也。故于愚昧之人,謹(jǐn)慎防御則可,不可盡行啟蒙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