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城市防御的基礎、策略與設施
墨學團體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又帶有扶危濟困的俠義精神,因此在當時的軍事斗爭中,墨學團體常常站在弱者一方參與軍事防御,因此在軍事防御,尤其是城市防御方面,對城市防御的基礎、策略與設施等內容深有體會,這也成為墨家軍事活動的重要特征。
一 做好防御準備
墨子的防御思想,首先表現在積極做好防御準備。[41]在《七患》篇中,墨子就說:“備者,國之重也。”將“備”置于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至于國家應當做何種準備,墨子具體闡述道:“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42]在此,墨子提到了所謂四備,指的是糧食、武器、城池、人心。
一是糧食。對于糧食儲備的重要性,墨子有著深刻認識。墨子將糧食視之為“民之所仰”“君之所養”。就是說,民眾要依仗糧食生存,君主要依靠糧食養育國家百姓。所以,墨子才會說:“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寶也。”并引用《周書》:“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家無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將“食”視為“國備”。
二是兵備。墨子高度重視武器裝備的作用,認為“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就是說國家如果沒有合適的武器儲備,即使是處于正義一方也無法取得戰爭勝利。
三是城池。墨子所說的“城”,就是城池防御系統,包括城墻、護城河、壕溝、塢堡等在內軍事防御設施。墨子主張要強固城池防御,并將“城”作為一個防御體系,而不是單純的一道城墻,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城”的防御效能。
四是“心”,即人心。墨子認為,做好戰爭準備,不光要有物質的蓄積,也應該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通過心理上的準備,不光要使得人們有居安思危的警惕心。還要理順上下關系,使軍民心氣和順,士氣高漲。對此,墨子就提出,在守城時就要做到:“人眾以選,吏民和,大臣有功勞于上者多,主信以義,萬民樂之無窮。”[43]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墨子對軍事斗爭中所需要的“備”,認識是比較全面的。墨子認識到,軍事準備既包括糧食、武器、城池這些物化要素,也包括居安思危的國防意識、上下一致的軍民士氣等精神要素,只有將這些因素統一起來,有效運用,才能真正達到有備無患的目的,顯然這一理念已經觸及軍事斗爭較深層面,是墨子對古代軍事斗爭經驗的規律化總結和升華。
二 守城的諸要素
在談到城市防御的問題時,墨子不僅總結了軍事準備的十四個方面,還分析了城市防御所需要的具體要素,墨子認為守城必須具備十四個方面的要素,“十四者無一,則雖善者不能守矣”[44]。也就是說這十四個要素缺一不可。墨子所說十四個要素具體是:
凡守圍城之法,厚以高,壕池深以廣,樓撕揗;守備繕利;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人眾以選;吏民和,大臣有功勞于上者多,主信以義,萬民樂之無窮。不然,父母墳墓在焉。不然,山林草澤之饒足利。不然,地形之難攻而易守也。不然,則有深怨于適而有大功于上。不然,則賞明有信而罰嚴足畏也。此十四者具,則民亦不宜上矣,然后城可守。十四者無一,則雖善者不能守矣。[45]
這十四個要素的具體含義是:第一,城墻要結實厚重,有足夠高度;第二,城外的護城河和壕溝,要既深且寬;第三,要修建樓塢,負責偵查守望;第四,武器裝備和各種器械要完善好用;第五,糧食柴草要充足,至少能夠維持三個月以上;第六,軍士要經過必要的選拔和訓練;第七,官民關系良好,上下一致;第八,大臣要具備足夠的能力,多數應該能立下戰功;第九,作戰是建立在道義基礎上,有其合理性,能夠獲取百姓的支持和擁護;第十,官兵多數是本地人,祖上墳塋就在于此,有守衛鄉土的感情;第十一,物產豐富,能夠從物質上支持戰爭;第十二,地形地勢有利,易守難攻,便于防御一方;第十三,官兵軍民同仇敵愾,有對敵的決心;第十四,君主賞罰分明,令行禁止。墨子認為:“此十四者具,則民亦不疑上矣,然后城可守。”此外,在《雜守》篇也指出,若出現以下五種情況,則無法成功守城。這五種情況是:“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眾,二不守也;人眾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遠,四不守也;畜積在外,富人在虛,五不守也。”[46]可以看作對上述十四點要素的運用和補充。[47]
三 有效組織防守
對于如何進行作戰,墨子既重視物的一面,也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他主張在防御作戰中,要合理分配兵力,進行有效組織,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軍隊的效能。[48]
在敵強我弱的背景下,為彌補兵力的不足,墨子主張要竭盡可能增加兵源,努力做到全民皆兵。墨子曾說“丁女子、老少,人一予”。“女子到大軍,令行者男子行左,女子行右,無并行,皆就其守,不從令者斬。”[49]就是說,被圍城市要發動男女老少,各盡其能,各盡其力,全力投入防御之中。
對如何具體配置守城人員,墨子也有詳細說明。他說:“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計之五十步四十人。城下樓卒,率一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城小大以此率之,乃足以守圉。”[50]這是介紹如何進行守城力量的分配,即城上五十步配置四十人,其中青壯年男子十人,青壯年女子二十人,老人少年十人;城下士兵每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按照城市的大小以此類推。
墨子又說:“客攻以遂,十萬物之眾,攻無過四隊者。上術廣五百步,中術三百步,下術百五十步。諸不盡百五十步者,主人利而客病。廣五百步之隊,丈夫千人,丁女子二千人,老小千人,凡四千人而足以應之,此守術之數也。”[51]這里講的是敵人密密麻麻來進攻,即使多達十萬人,也不過分為四隊,其中最寬的一路為五百步,中間三百步,最窄的不過一百五十步,因為敵人沒有充分的施展空間,所以這對防守一方有利而對攻方不利。對于五百步的一路,守城一方須用四千人為基本單位,其中青壯年男子一千人,青壯年女子二千人,老少一千人,這就足以抵抗住敵人的進攻。
對于城上的兵力部署和官民組織,也是十分嚴密的。對于城墻守備,墨子說:“設守門,二人掌右閹,二人掌左閹,四人掌閉,百甲坐之。城上步一甲、一戟,其贊三人。五步有五長,十步有什長,百步有百長,旁有大率,中有大將,皆有司吏卒長。城上當階,有司守之。移中中處,澤急而奏之。士皆有職。”[52]
這就是說,各個城門均派有專人守衛和專職的掌門人,城墻上每一步都有帶甲士兵、持戟士兵共五人。五步有一名伍長,十步有一名什長,百步有一名百長。城的各面有一名負責軍官,城中央有主將負責坐鎮指揮。
關于城內民眾組織,墨子云:“因城中里為八部,部一吏,吏各從四人,以行沖術及里中。”[53]即城內民眾分編為八部,各部均有官吏負責安全巡視。總之,“鈞其分職,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備;強弱有數,天下事備矣”[54]。盡最大可能,將人員合理編排。
合理安排好防守力量后,還要根據個人所長,做到人盡其用。對此,墨子就說:“有讒人,有利人,有惡人,有善人,有長人,有謀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內人者,外人者,有善人者,有善門人者,守必察其所以然,應名以內之。”[55]就是說,戰爭用的是人的長處,各色人等不應過多計較,但是用人必須用其所長,使之感到自重和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56]
有效組織作戰,墨子認為:“命必足畏,賞必足利,令必行,令出輒人隨,省其可行、不行。”[57]就是說作戰離不開賞罰嚴明,令行禁止。墨子對于戰爭中的賞和罰十分重視,強調“賞明可信而罰嚴足畏也”[58]。墨子說:“諸守牲格者,三出卻適,守以令召賜食前,予大旗,署百戶邑若他人財物,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有能捕告之者,賞之黃金二十斤。”[59]就是說對于立有退敵之功,及告發不軌者,要予以重獎;對破壞戰事者,墨子主張嚴厲處罰:
城禁:使、卒、民不欲寇微職和旌者,斷。不從令者,斷。非擅出令者,斷。失令者,斷。倚戟縣下城,上下不與眾等者,斷。……客在城下,因數易其署而無易其養。譽敵少以為眾,亂以為治,敵攻拙以為巧者,斷。客、主人無得相與言及相藉,客射以書,無得譽,外示內以善,無得應,不從令者,皆斷。禁無得舉矢書若以書射寇,犯令者父母、妻子皆斷,身梟城上。[60]
在這里,墨子詳細列出了守城所禁止的各種行為,以及應該給予的相應處罰。不過,應該注意到的是,墨子雖然主張對所禁止行為嚴厲懲處,但墨子并不主張濫用刑罰;相反墨子認為賞罰必出于公。就是說各項處罰應處于公心而不是私利,事實上,墨子將各種處罰公之于眾,也正是為了使人人知曉,使處罰盡量建立在公正的基礎上。[61]
四 城墻防御體系
墨子善于城市防御,所謂“墨守成規”,其實講的就是墨家擅長利用城市進行防御。而古代城市防御,其核心陣地就是城墻及其附屬設施組成的城墻體系,包括城墻、護城河、城郭等。
(一)城墻
古代城市防御,城墻是最主要的防御設施,是城市防御的主陣地。對于城墻防御系統,墨子說:“大城丈五為閨門,廣四尺。為郭門,郭門在外,為衡,以兩木當門,鑿亓木,維敷上堞。”[62]“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為閨門兩扇,令各可以自閉。亭一尉,尉必取有重厚忠信可任事者。”[63]墨子所設定的城防體系,同樣以城墻為核心,在城外建郭,郭外再建亭,形成了一個以城墻為主,由里外三道防線組成的防御體系。最外層防線是亭,亭一般建在交通要道、險要之處,呈點狀分布,負責重要地點的守備和警戒。亭既和內層防線相通,又可以為內層防線提供屏障。中間一層是郭,郭即外城,呈帶狀環繞城墻,起著掩護主陣地的作用。第三道防線才是城池。
在墨子的時代,城墻一般以夯土筑成,城墻必須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要能達到“厚以高”[64],夯土土質經過層層捶打,土質堅硬結實,具有較好的強度和承載力,可以容納承載各種防御設施和軍隊在上面活動,也能夠較好地承受進攻者的各種破壞,是守城殲敵的主力所在。
城墻都有城門。在和平時期,城門是人們來往城市內外的必經通道。在戰爭時期,城門既是敵人攻城的重點,也是防御方殲敵的重要場所,成為敵我雙方必爭關鍵之處。
對于守城時城門的設置和利用,墨子也有專門論述:“故凡守城之法,備城門,為縣門,沈機長二丈,廣八尺,為之兩相如。門扇數和相接三寸,施土扇上,無過二寸。”[65]“大城丈五為閨門,廣四尺。為郭門,郭門在外,為衡,以兩木當門。鑿亓木,維敷上堞。為斬縣梁……”[66]“三十步一突,九尺,廣十尺,高八尺,鑿廣三尺,表二尺,為寧。”[67]“城百步一突門,突門各為窯灶。”[68]可見,《墨子》中記載的城門就有懸門、閨門、郭門、突門等不同種類,在城防戰中,它們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所謂懸門,位于城門洞內,之所以稱為懸門是因為它裝有控制升降的設施。閨門是在正門之外建的旁門,郭門則位于閨門之外,即外城之門,突門每三十步設置一個。此外,各個城門處都挖掘兩個洞,一個用來偵測敵情,二是為了隱藏守軍,向敵人放箭。在城百步的突門,是進窯灶的地方。[69]
為充分發揮城墻的防御效能,城墻上還建有各種樓:“二百步一立樓,城中廣二丈五尺二,長二丈,出樞五尺。”[70]“百步一木樓,樓廣前面九尺,高七尺。”[71]“土樓百步一,外門發樓,左右渠之。為樓加藉幕,棧上出之以救外。”[72]“守堂下為大樓,高臨城,堂下周散道,中應客,客待見。時召三老在葆宮中者,與計事得先。”[73]
可以看到,樓包括立樓、木樓、土樓、發樓、雜樓、屈樓、侯樓等不同類型,它們位于城墻之上,既方便觀察不同方向,也可以藏兵于其中,從不同角度打擊敵人。[74]
此外,城上還建有櫳樅,在城墻周圍還建有附屬防御設施令耳等。
墨子曾總結敵人攻城的十二種方式:臨、鉤、沖、梯、堙、水、穴、突、空、蟻附、贛韞、軒車。針對敵人的攻城之法,墨子也制定了守法十二種:備城門、備鉤、備沖、備梯、備堙、備水、備穴、備突、備空洞、備蟻附、備輳韞、備軒車。有針對性應對,形成了完備防御戰術。
此外,墨子還制作了各種守城器械,包括藉車、連弩車、沖車、渠答、藉幕、蒺藜、軺車等,并對操作的官兵進行專門培訓以達到能夠熟練使用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墨子還高度重視戰爭中的信息順暢。除了在部隊中,編列有專門的通信人員外,墨子還主張建立了完備的通信系統,有:烽燧、樹表、舉旗、擊鼓、口傳等,以最大可能保障信息暢通。[75]
(二)護城河
為加強城墻的防御作用,一般的城墻外面還設有護城河。古代的護城河有的是直接利用自然河道,如殷墟的洹水就是如此。但也有不少護城河是改造自然河道,或干脆就是人工開挖河道。護城河環繞城墻,加大了進攻方的進攻難度,有效降低了敵人偷襲的可能性,有些護城河,在水下暗設有竹箭;護城河與城郭之間放置了樹枝等障礙物,更加提高了防御效能;為便于交通,在護城河上架有吊橋,在吊橋前面的道路下還設有陷阱;因此,護城河與城墻相互配合,使之成為一種很有效的防御手段。[76]
《備城門》篇:“壕池深以廣”,“去城門五步大塹之,高地三丈,下地至,施賊亓中,上為發梁,而機巧之,比傳薪土,使可道行,旁有溝壘,毋可喻越,而出佻且比,適人遂入,引機發梁,適人可禽。適人恐懼而有疑心,因而離”。[77]此段引文大意為,在距離城門五步遠的地方挖掘壕溝,在地勢高的地方挖一丈五尺深,地勢低的地方要挖到有地下水,然后再往下挖三尺深。在壕溝上架設棧板,棧板上設置懸梁,在上面安裝機關,棧板外面鋪上草和土,以讓人們可以在上面行走,兩邊建有溝和壁壘無法逾越。完成準備后就可以出城挑戰,然后佯裝敗北,引誘敵人走上棧板,開啟上面的機關,將敵人擒獲。如果敵人恐懼懷疑,也會就此撤退。
在護城河外,還設置有屏障和柞格:“池外廉有要有害,必為疑人,令往來行夜者射之,謀其疏者。墻外水中為竹箭,箭尺廣二步,箭下于水五寸,雜長短,前外廉三行,外外鄉,內亦內鄉。”[78]
這就是說,在壕溝內要安裝竹箭,箭頭放置在水面以下五寸之處,箭頭長短不一,前排三行箭頭朝外,其余的箭頭向內,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敵軍越過壕溝。
此外,還要在壕溝外面,離城墻十尺處,設置木樁組成的屏障。木樁長五尺,上端鋒利,粗一圍半以上。排五行,行距三尺,深埋二尺,使木樁安放的犬牙交錯。“杜格,貍四尺,高者十尺,木長短相雜,兌其上,而外內厚涂之。”[79]杜格即柞格,其形狀是尖樁柵欄,但外面要涂上厚厚的一層泥土來偽裝,使得敵人很難辨認。[80]
(三)城郭周圍的警戒設施
為進一步加強城郭的防御,在不少城郭外面的四周還建有望敵之樓、亭、塔等,它們作為警戒設施,能夠防止敵人突襲,起到預警作用,必要時,還可以進行一定限度的抵抗,為城市防御贏得時間。[81]
在墨子城防設施中,“井”是一種很獨特的設施。《墨子》載: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問古人有善攻者,穴土而入,縛柱施火,以壞吾城,城壞,或中人為之奈何?子墨子曰:問穴土之守邪?備穴者,城內為高樓,以謹候望適人。適人為變,筑垣聚土非常者,若彭有水濁非常者,此穴土也,急塹城內,穴亓土直之。穿井城內,五步一井,傅城足,高地,丈五尺,下地,得泉三尺而止。令陶者為罌,容四十斗以上,固順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聰耳者伏罌而聽之,審知穴之所在,鑿穴迎之。[82]
可見,井除了指普通水井外,也指用來對付敵人進攻的地道。它的作用在于容納污水,以及用來聽敵人動向,以化解敵人的進攻。[83]
通過對墨子所談各種守城器械的記載,可以看到墨子所設定的城防體系是以城墻為核心,由城墻、樓、亭、井、壕溝等組成的堅固防線,同時配有各種武器,這一切都使守城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