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野名勝
- 聶好春
- 495字
- 2021-09-30 12:10:05
第六節(jié) 萬壽塔(延津縣)
萬壽塔位于延津縣城北街的大覺寺(古亦稱“大乘寺”)內(nèi),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24—755年),1986年11月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覺寺,位于延津縣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tǒng)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cè)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后為水陸殿(萬歷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現(xiàn)僅存大殿。
“萬壽浮屠”是延津十六景之一。萬壽即萬壽塔;浮屠即佛塔,也作“佛圖”“浮圖”。明朝李戴纂、劉元會修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延津縣志》卷四記載了十六景及郁華、越應(yīng)揚作的十六景詩,其中描述萬壽塔的詩為:
突兀浮圖百尺梯,□憑井邑嘆遺黎。
中天萬壽如清問,好仗慈恩為品題。
明御史周詠題詩一首:
浮屠高起城之陬,乘月攀登絕頂游。
危蹬盤旋迷眺望,虛窗縹緲豁吟眸。
本來生滅原無相,豈是廢興自有由。
會得空門真意味,乾坤古今一浮漚。[13]
萬壽塔整體建筑結(jié)構(gòu)莊重渾厚,建筑宏偉,風(fēng)格統(tǒng)一,嚴謹規(guī)整,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為研究明代建筑史、科技史和藝術(shù)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