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選題意義與研究方法

(一)選題意義

第一,加強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非裔女性作家群體研究。本書試圖打破對單一作家或單一作品進行研究的模式,通過研究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三位有代表性的女作家的“雙重認同與融合”主題、創作傾向以及文化取向,加強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非裔女性作家群體研究。這種共同的小說主題、文化取向和創作傾向是作家們通過差異化的書寫對象、書寫內容和寫作技巧呈現出來的。福塞特集中表現了中產階級非裔女性對身份、婚姻和事業的困惑和選擇,強調女性的雙重意識,主張女性堅持種族融合的態度。拉森運用現代主義的心理描寫技巧洞察游離于黑白兩個世界之間的混血女性的內心世界,探討生活在種族和性別歧視的社會環境下非裔女性對于自由、個性、文化身份和性的艱難追求歷程。赫斯頓則將目光轉向南方鄉村的非裔女性生活和民間文化,非裔民間的幽默傳統、黑人方言土語、歌舞、原始宗教信仰、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等都得到了詳盡的書寫。在目前國內外對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非裔女性小說研究主要聚焦于女性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題的現狀下,非裔女性作家群體研究不僅可以深化對女性作家整體創作的認識,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小說主題、“新黑人”女性形象、敘事特征、非裔民間文化和獨特宗教信仰的解讀,有利于肯定女性小說整體創作的文學審美價值,推動哈萊姆文藝復興非裔女性小說走向經典。

第二,加強非裔美國女性小說傳統研究。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非裔女性小說對非裔美國文學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現當代非裔女性文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研究百年黑人女性心靈與女性文學的最佳突破口之一。20世紀之前的非裔女性通常以奴隸身份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撰寫自己的奴隸經歷、抒發她們的情感和對自由的渴求。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小說創作在保留了自傳性小說風格的同時,超越了傳統的奴隸敘事,不再停留在控訴她們作為奴隸遭受的種族歧視,也不再滿足于表達非裔女性具備創作才能以推翻黑人是劣等種族的論調,而是從獨特的角度描寫現代非裔女性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繼承非裔民間文化、宗教信仰,同時又認可美國主流文化以應對美國現代生活。在此過程中女性對待性別、種族、階級、性、婚姻、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態度得到了充分的表達,非裔女性的形象也不再是傳統文學中的“保姆”,而是具有要求自我發展、自我追求和張揚個性等特點的現代女性形象,這為后期的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和女性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對現代非裔女性文學進行研究的論文將觀照視野置于莫里森、沃克等新文學作家身上,對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創作鮮有關注。然而,追根溯源,當代女性文學作家的創作主題,如“母女關系”“姐妹情誼”“黑人社群”“女性意識”“雙重認同與融合”等主題都在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小說中得到書寫。這一時期的小說還開始以現實生活為藍本,深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尤其是混血女性游離于黑白兩個世界之間的糾結心態。這群特殊身份的女性的愛與恨,對種族身份的選擇,對婚姻與性的幻想與失望,在逆境中頑強地斗爭和尋求自我實現的勇氣,對非裔民間文化的挖掘和肯定都在現當代非裔女性文學中得到繼承和進一步的書寫。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小說是美國非裔女性小說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現代黑人女性小說史的“開山”,構建了非裔美國女性小說傳統。

第三,構建美國多元文化和反對種族歧視的現實意義。當今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多元文化社會,來自世界各民族、種族的人在此工作生活,但種族沖突始終是美國社會無法回避的敏感問題。非裔美國人作為人口最多的美國少數族裔群體,始終與美國存在的種族歧視進行斗爭。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非裔女性小說就是女性作家對種族歧視、種族文化關系等問題進行思考的書寫,既描寫了少數族裔在當時美國社會生存的真實狀態,也提出了消除種族歧視的一些可能性方案。小說從女性的視角揭露白人對非裔的本質主義偏見,提出少數族裔想要消除歧視和平等地參與美國社會離不開自身的努力。這一時期非裔女性扭轉刻板印象的主要途徑有提升受教育程度、實現就業獲得經濟獨立和提升種族文化自信。此外,女性作家的創作中還強調了在與美國主流文化進行交流、互動和融合中維護少數族裔文化個性的重要性,這都有助于少數族裔化解文化同化危機。而維護種族文化個性則需要少數族裔群體樹立種族文化自信、堅守種族文化傳統、構建種族文化認同。總之,非裔女性小說中暗含的多元文化平等并存精神對解決文化沖突具有現實借鑒意義。

(二)研究方法

1.后殖民批評

“他者”“身份認同”和“混雜性”通常是后殖民批評中的關鍵詞,本書借助這些關鍵詞再現非裔女性這一邊緣化群體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尋找身份認同的掙扎歷程。通過對三位女性作家的十部小說進行文本細讀,考察階級、種族、性別對于非裔女性群體造成的身心創傷及認同困惑。首先,“他者”(the other)是相對“自我”(self)而言的,不論是在白人占統治地位的種族關系中,還是父權制男性權威占主導地位的性別關系中,非裔女性都是被邊緣化的“他者”。“他者”理論的運用有助于探討挖掘小說中非裔女性遭遇歧視和形象被扭曲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機制。其次,非裔女性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尋找無時不在,身份認同包含非裔女性的種族身份、文化身份等,認同的尋找過程幫助非裔女性深化對個人成長、種族和性別的認知。最后,混雜性是基于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提出的。非裔女性感受到了黑白種族文化的差異與沖突,她們需要對占統治地位的白人文化符號、文化實踐進行整合、適應以滿足自己的生存之需,同時她們也渴望堅守黑人種族文化以肯定自己的身份認同。兩種文化的互動、融合中呈現出文化的混雜性,雙重認同與融合成為非裔女性的文化取向。

2.女性主義批評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致力于重新發現和重新閱讀處于被淹沒狀態的女性文學,關注女性生活體驗,提升女性地位,重視女性自我定義。本文運用女性主義批評分析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非裔女性小說對女性生活體驗的書寫和新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非裔女性在美國社會受到種族、性別和階級的三重壓迫的事實,探討非裔女性對于自我身份、追求平等和個性發展等方面的艱難追尋。哈萊姆文藝復興之前,女性作家主要采取奴隸敘事的方式揭露奴隸制度對非裔女性身心造成的巨大創傷,表達了女性渴望獲得種族平等的心聲。正如黑澤爾·卡比所言,“通過描寫反抗故事,把遭受的苦難、殘酷的壓迫傾訴出來”[29]。從哈萊姆文藝復興開始,新黑人女性的女性意識開始覺醒,女性嘗試自我定義并邁出了自我實現的步伐。對女性自我的性別身份和國族身份重新定位與尋求過程中,新黑人女性的內心感受、焦慮、困惑和認同選擇是一種豐富、復雜的流動現象,需要借由女性主義批評方法進行深入挖掘。

從女性視角來閱讀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非裔女性小說不僅能將注意力集中到長期被忽略的女性作家身上,還能更真實、全面地認知這一時期女性作家與男性作家及運動領袖人物的思想交鋒與互動,展示女性作家獨特的創作策略以及對黑白種族文化的思考與選擇。在父權制社會中非裔女性承受著來自白人男性和黑人男性的雙重壓迫。從女性自身的經歷出發進行思考和寫作是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女性作家的必然選擇,造成了她們與白人男性、非裔男性作家在寫作內容和方式上的差異。與此前的非裔女性前輩作家們相比,福塞特、拉森和赫斯頓都有在美國著名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背景,她們親身經歷了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美國對非裔美國人生活帶來的巨大沖擊,對非裔女性的城市生活經歷、黑白種族文化有著更為獨特的體悟。女性作家對黑人種族文化與美國主流文化的思考必然反映在文學創作中。她們在文學作品中有意識地選取20世紀初期女性為書寫對象,借此來反映處于社會重大變革時期女性的處境,表現女性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在揭露種族歧視和壓迫的同時,女性小說格外重視從女性獨特的角度去描寫女性經驗,抨擊性別歧視,扭轉男性文學對女性歪曲或排斥的“他者”形象,恢復非裔女性完整、復雜并具有力量與尊嚴的“人”的形象。

3.社會—歷史批評

社會—歷史批評作為文學外部研究活動,主要探究社會歷史對作家創作內容、主題的影響。本書結合20世紀初期美國的社會歷史背景,緊緊圍繞哈萊姆文藝復興這一特殊的歷史語境,聯系福塞特、拉森和赫斯頓三位女性作家的人生經歷、小說創作時間、創作內容和創作主題,探究特定的社會歷史語境對女性作家創作傾向和文化取向造成的影響。首先,這一時期非裔女性小說中蘊含的雙重認同與融合取向與20世紀初期美國的社會歷史環境、文學理論、文學流派有著密切關系。伴隨著美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美國經濟迅速發展,文化上出現了多元文化的主張,種族問題也成為主流文學中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其次,它與黑人種族在美國特殊的生活經歷和歷史不無關系,尤其是與20世紀初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現實處境有關。由非裔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發起的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引發了對種族身份與美國身份之間關系的討論、對本民族的民間文化傳統與美國主流文化關系的再審視,如何在挖掘、整理和張揚非裔民間文化的同時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中成為黑人必須思考的問題。非裔女性作家雙重認同與融合的文化取向與運動宗旨相合,表明女性作家創作對哈萊姆文藝復興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最后,女性作家自身的家庭背景、教育歷程和旅行經歷也對作家的創作傾向造成了影響。福塞特在從事《危機》雜志編輯工作期間的歐洲旅行、赫斯頓在海地的民俗田野調查經歷等,對作家們的種族觀和文化觀都形成了影響。總之,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創作研究必然要涉及20世紀初美國非裔女性生活的狀況和歷史,女性作家通過文學創作對20世紀初期非裔女性的處境和出路進行了分析,為全面認識哈萊姆文藝復興和20年代美國社會提供了新視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腾冲县| 上饶县| 湟源县| 满城县| 遂宁市| 岚皋县| 张家港市| 南岸区| 读书| 合水县| 东丽区| 常宁市| 西平县| 元江| 什邡市| 新宁县| 二连浩特市| 博爱县| 麻栗坡县| 龙川县| 五华县| 门头沟区| 云林县| 伊川县| 临澧县| 泽普县| 昌黎县| 庆城县| 巴林右旗| 顺平县| 泗阳县| 肥东县| 尼玛县| 全椒县| 乌兰浩特市| 确山县| 新蔡县| 闸北区| 武义县| 余江县|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