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歷史唯物主義的學科性質研究作者名: 潘中偉本章字數: 521字更新時間: 2021-10-15 19:55:31
第一章 康德哲學帶來的哲學研究重心的轉移
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來源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立在對德國古典哲學的繼承、批判和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點是為人所共知的。那么,對于德國古典哲學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究竟繼承了什么,批判了什么,又發展了什么,才成就了其自身呢?這些問題并不是沒有爭議的,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理解,也使得人們在“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問題上聚訟紛紜。當然,在“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問題尚未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歷史唯物主義或唯物史觀究竟屬于什么樣的學科這一問題必然也是懸而未決的。
更為復雜的問題在于,自叔本華以來,對于康德之后德國古典哲學中哪些東西是真正有價值的,同樣也存在著質疑的聲音,哲學史的發展也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些質疑并非空穴來風。時間是真理最好的裁判,它會慢慢地淘汰掉那些沒有價值的東西。假如說這樣的質疑能夠成立的話,人們就必須重新審視以往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也許人們以往認為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東西并不屬于它。這樣一來,也許會迫使人們重新定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概念。
無論如何,康德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開端和源頭,由此出發審視德國古典哲學的意義所在,也許不失為一個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