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1644-1800年(上卷)
- (美)裴德生
- 544字
- 2021-10-30 01:54:53
第三章 康熙朝
愛新覺羅·玄燁,生于1654年,1661—1722年在位,史稱康熙皇帝。他是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其在位不僅時間最長,而且期間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盛和復雜的時期之一。盡管他可能有時冷酷無情或者疏忽大意,也曾決策失誤,但他敏于自察,具有使命感,這使他成為能夠用自己的意愿和行動來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絕無僅有的幾個人物之一。中國、日本和西方的許多歷史學家注意到,他的統治時期恰與俄國彼得大帝、法國路易十四同處一個時代,這三位君主具有某些共同特點,這些特點可能標志著前工業社會里封建君主所能達到的頂點。[1]
當然,任何中國皇帝都只是一個在其所在社會中占有特殊位置的個人,他們并不能充分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此外,歸于他名下的那些行為和思想常常是他人的行為和思想,這些人包括皇親、近臣、宦官和朝臣。因此,將某個帝王與其統治時期畫等號,把我們的視野局限于帝王本身,這樣的思維方式一定要慎用。然而,康熙帝在對許多事務的處理上果敢剛毅,對國家事務和文化事業孜孜求治,其作為和個性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切入點,來理解清王朝統治得以鞏固的諸多因素。[2]
這一章由康熙朝簡要大事記開始,通過六個寬泛的主題介紹了康熙朝的政治史:年少登基;統一全國;鞏固邊界;康熙朝的黨爭;康熙年間主要的行政和經濟政策;這一時期文化生活繁榮的某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