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勞動整體性與分配正義作者名: 秦子忠本章字數: 702字更新時間: 2021-10-11 18:14:31
第二章 人性與分配正義
本章主要依循三個維度,即正義分配的依據、分配的核心內容(分配的客體與主體)、分配方式與社會制度的關系,有所側重地呈現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們的正義分配理論。正義分配,一般可以分成一個整體的兩個階段,即正義的分配和分配的正義。正義的分配,主要探討正義的理論依據和原則,是思想家賴以展開他的正義分配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回答的是分配原則的正當性問題。分配的正義,探討的是分配的現實起點、過程和結果是否平等、公正和公平。在這個探討中,勢必涉及對兩個問題的回答。一是關于分配的目的及其目標群體的問題,如目的是實現人的德性或者人的欲望或者人的幸?;蛘呷说淖饑赖龋缒繕巳后w是自由民或者全體成員或者最多數人或者最少受惠者等。二是關于正義原則的歷史發展問題,即如果說某一分配原則是正義的,那么不在某一具體的社會之中而是在整個社會的歷史長河之中何為正義。它正義的依據是外在于社會的永恒的善,還是基于全體成員的普遍同意?是內在于社會的符合人的歷史發展,還是基于一種“最好的最壞結果”的理論設計?
為此,本章第一節對正義分配思想進行歷史考察。對于這一考察,筆者盡量以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勾勒出理論家正義分配思想的基本結構,并簡要地梳理這些理論范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演化發展。第二節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為軸心,借由對第一節幾個理論范式的批判來展開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的空間,并探究其一般特征。這里有必要說明的是,筆者所選擇的幾個人物及其正義分配理論,就直接關系而言,它們可能不全是馬克思的分配正義的理論來源和批判對象;但是就理論范式所具有的共性而言,對它們的歷史考察是全面理解馬克思的分配正義理論必不可省略的研究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