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何以為師
  • 張麗敏
  • 1661字
  • 2021-10-11 18:00:53

第一節 研究緣起:震撼心靈的拷問

我選擇教育專業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源自于從小埋在心底對教育的愛:對教師這份傳遞文明之美、智慧之光的神圣職業的敬仰以及對兒童和兒童世界的天然喜歡和向往。本科期間,我沉浸在各種教育理論和兒童理論的學習之中,經歷了一段來不及好好體驗就匆匆結束的教育實習——一所示范園、兩名年長的優秀骨干教師為指導老師[5]。但是,這一切都是美好的。碩士期間,我關注和研究學前教師的政策制度,努力以“宏觀視野”探討“頂層”和“艱深”的政策議題。在數據和文字上,我可以嫻熟地計算和表達出研究成果具有的深遠政策價值,而在心靈上卻真的無法觸摸、感知,更不用說體驗和共鳴。于是,這一切有些空洞了。這些算得上“精致”的過往,讓我徒具一份蒼白的夢想和一份脆弱的情懷;最終,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

2012年是我踏上博士旅程的第一年。而從這一年,各大網絡、紙質傳媒的話語中最高頻詞匯是“幼兒園教師虐童”。虐童事件的報道層出不窮:上海托班女童下體被放蕓豆(東方網,2012-05-22);山西5歲女童因不會10+1被老師10分鐘扇70記耳光(燕趙都市報,2012-10-23);浙江溫嶺幼兒園幼童被老師揪耳朵離地扔進垃圾桶(新華網,2012-10-30);等等。當大眾還未有時間喘息,2013年的虐童事件已接踵而至:吉林幼童被老師從背后抽凳子反復摔倒(中國新聞網,2013-01-17);河南孩子被老師頭朝下提著到教室外受凍(新浪新聞網,2013-01-18);等等。短短一年多,這些見諸報端的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新聞數量(平均每月2—3件)已是觸目驚心,而且膠帶封嘴、針刺、劃傷等虐待的花樣也不斷翻新、方式令人發指。

虐童事件頻頻曝出,吸引大眾眼球的同時也強烈地撞擊著整個社會的神經,引發了集體的震驚和憤怒。面對如此幼教之殤,輿論一片嘩然,大眾憤怒地指責、聲討或痛罵,當事教師檢查、停職或開除;園所機構道歉、賠償或取締;各路專家評論、批判或倡議……也是此時,教育部與中央編辦、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印發了《關于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師〔2012〕11號),規定幼兒園教師須取得相應教師資格證才可上崗等。嘩然之后,事件也便告一段落。然而,這些被揭露而為人可知的事件是否只是冰山一角?究竟還有多少未曝光的罪惡?還有多少隱性的虐童,如言語傷害、冷暴力呢?這些偶然中卻包含必然的現象對我來說,意味著不僅是因現實殘酷帶來的悲傷和淚水,更是震撼心靈的拷問:為什么幼兒園教師從“慈愛的媽媽”變成“兇狠的狼外婆”、從“天使”墮落成“魔鬼”?教師資格證政策的條文規定,是否能真正徹底地根除虐童問題?理所應有的教育之愛消逝何方?又該從何處尋回?

2013年7月,我在上海參加第65屆世界學前教育大會。廣西師范大學侯莉敏教授分享了她在做的項目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身為幼兒園老師,您的理想是什么?”研究結果令她意外并且感到悲哀:“買彩票中大獎”“嫁個有錢人,有車有房”“有N多錢”……近300份的答案中不超過10份提及教師職業的理想。“……想不到竟淪落至此!那么,幼兒園教師到底應該懷有什么職業理想和情懷?”侯教授的痛心感慨和憂心追問引發會場一片唏噓。幼兒園教師中虐童頻發、理想貧瘠的怪現象,是群體還是個案?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里?面對這一切,我們究竟該如何反思?

是的,我曾美好的夢想就這樣被現實狠狠擊中,脆弱的外衣碎裂無遺,散落一地。所幸,師者們的思想和智慧滋養過的我,依然保存不曾荒蕪且依舊堅定的心靈,攜帶一份關注現實的教育情懷和一股本真而執著的力量,去觀察、去感悟、去反思。所以,在研究前進的路上,這一切才變得真實可觸!

我想帶著一顆懷有“教育愛”的初心,走進幼兒園教師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去關注和傾聽教師們的心聲,去觸摸這群弱勢的教育者的靈魂,探知在實踐工作情境中如何看待自己,是否體驗著有意義的生活,能否體驗到自我實現的價值、認同感和使命感,進而去解釋幼兒園教師虐童的變態和理想的蒼白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理解為什么有些人把教師職業只看作是謀生手段,而有些人則非然?而在這一切之后,才能最終思考如何找尋孕育教師教育理想的土壤。這是我將幼兒園教師身份的探討作為研究議題的初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上思县| 临颍县| 霸州市| 三门县| 西华县| 安化县| 敦煌市| 拜泉县| 伊春市| 苏州市| 安顺市| 盈江县| 年辖:市辖区| 中卫市| 高邮市| 汪清县| 观塘区| 大同县| 大名县| 霍林郭勒市| 武乡县| 遂平县| 都匀市| 林芝县| 临江市| 金川县| 简阳市| 禹州市| 工布江达县| 湄潭县| 临泉县| 达拉特旗| 平罗县| 吉水县| 丽水市| 大同市| 南投市| 北票市| 资兴市|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