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和平解放成為西藏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起點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這是西藏社會治理不可忽視的基本前提。正如費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其中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的變化”[2]。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即“十七條協議”)的簽訂,成為西藏和平解放的標志性事件。它所帶來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的變化,成為西藏新型社會治理的一個根本出發點。西藏的和平解放,創造了社會治理的嶄新前景。

西藏實現和平解放,從根本上結束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的不正常狀態,驅逐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而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則“暫維現狀”,其改革則放到西藏民主革命的第二步之中去做。這與和平解放時期西藏地方的現實狀況有關,不清除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在西藏的影響,就無法結束西藏地方對祖國采取“非愛國主義的態度”的現實,西藏要最終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就無從談起。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西藏,處于封建農奴制度的統治之下,“三大領主”既是剝削壓迫階級,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西藏民族。作為一個階級,其整體思想認識的轉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中國共產黨在西藏地區幾乎沒有任何社會基礎。暫時維持現狀,就是等待上層的覺悟,為實行社會制度改革創造合適的環境條件。

一直到1959年,進藏人民解放軍和工作人員,在鞏固國防、收回外交權之外,在基本的社會制度沒有變革的大背景下,慎重穩進地開展了社會治理工作。

1951年12月底,中國共產黨西藏工作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設立“派駐山南采購站”(當時稱拉南采購站),主要任務是宣傳“十七條協議”,開展上層統戰工作和影響群眾工作,并通過上層采購運輸部分物資,這一工作也涉及洛扎地方。1952年8月,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成立,洛扎一帶屬于江孜分工委管轄范圍。1952年12月,西藏工委社會部設立“派駐山南邊防站”,進行社會調查和邊防調查,它與采購站對外統稱山南采購站,隨即在拉康設立采購點,次年3月,根據西藏工委和西藏軍區的要求,采購點停止采購工作。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1956年5月,山南地區從江孜分工委劃分出來,成立山南分工委。8月,在原有的山南基巧基礎上,設立籌委會辦事機構——山南基巧辦事處,管轄范圍包括今天洛扎縣的生格、多宗、拉康、達瑪在內的26個宗谿(不包括現在屬于山南地區管轄的浪卡子縣所屬地方),其中宗10個(含多宗)、谿16個(含生格、拉康、達瑪);8—9月,山南分工委在全地區派出3個工作隊,其中第二工作隊轄多宗、生格、拉康、達瑪、哲古等地,工作隊駐地就在多宗,當年10月,山南分工委組建了包括多宗黨委在內的8個宗黨委,同時在這8個地方建立了宗辦事處。辦事處建立了電影隊、醫療組,開辟了洛扎到澤當(現在的山南行署所在地)的郵路。宗辦事處與基巧辦事處都是帶有政權性質的協商辦事機構,是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一級地方組織,行政事務的處理上有一定的獨立性。1956年11月19日,成立了多宗辦事處愛國婦女聯誼會籌委會。

根據中央關于西藏地區“六年不改”的方針(即從1957年算起,至少六年內西藏不進行民主改革),西藏工委做出了“緊縮機構,精簡人員”的決定,1957年7月,山南分工委撤銷,留下少量人員組成工作隊,同時多宗黨委和宗辦事處也相應撤銷,各地基層政權機構沿襲宗谿架構。

1958年5月,以恩珠倉·貢布扎西為首的叛亂分子在山南哲古(今措美縣境內)建立了反革命武裝組織“衛教軍”,當年10月下旬、12月中旬,先后在貢嘎、扎囊兩次伏擊人民解放軍運輸車隊和地方干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鑒于這種情況,西藏工委經請示中央批準,恢復成立了山南分工委,不過下屬的各個辦事處沒有恢復。

西藏和平解放時,反封建的任務還未提上議事日程。這主要是考慮西藏地方的情況與內地相比差異性很大。1956年前,洛扎地方仍然主要由宗谿來行使社會管理。1956年多宗辦事處成立,洛扎地方由多宗辦事處委員會管轄,依舊以谿卡名之。1957年“大收縮”后,宗辦事處撤銷,行政管轄方式恢復原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南昌市| 景东| 九龙县| 万全县| 铜陵市| 沂水县| 那坡县| 兴文县| 廊坊市| 深州市| 拉萨市| 建瓯市| 赣州市| 司法| 凤冈县| 荃湾区| 浦北县| 东光县| 达拉特旗| 白玉县| 瓮安县| 宣城市| 济宁市| 视频| 桃源县| 正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年县| 博野县| 宜兰市| 巴南区| 阿拉善盟| 扬州市| 青铜峡市| 麻江县| 万荣县| 雅江县| 镇巴县| 麟游县|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