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政策研究
- 薛正斌
- 1148字
- 2021-10-20 20:05:17
序二
教育是通向美好未來大門的鑰匙,而掌握這把鑰匙的人就是伴隨他們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教師。教師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人物,是提高教育質量的能動因素,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證,是一切重大教育變革的核心力量,更是推動家風民風社風積極轉變的重要力量。教師所能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硬件資源都不能替代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教師卻可以在硬件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彌補硬件配置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教師是第一教育資源,教師隊伍建設對教育發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鄉村教師隊伍是鄉村教育發展的關鍵力量,黨和政府高度重視,2015年專門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支持計劃》)。目前,五年時間已經過去了,那么《支持計劃》政策的實施效果如何?亟須對政策作出評價。薛正斌教授抓住了這個問題,運用政策學相關理論,對《支持計劃》的實施成效、存在的問題與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政策實施效果的建議。
該書有一定的新意。首先,研究發現,《支持計劃》政策自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效果,拓展了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增加了鄉村教師數量、緩解了鄉村教師短缺問題,促進了城鄉教師交流、加強了鄉村教師培訓、提高了鄉村教師質量,提升了鄉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充分調動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本書依據政策學相關理論,從政策文本、執行主體、目標群體和政策環境四個維度建構了《支持計劃》政策的分析框架,這四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構成了《支持計劃》的政策執行體系,并認為該系統從開始的非均衡狀態逐步趨于和諧。最后,根據政策文本、執行主體、目標群體和政策環境四個主要因素探究了《支持計劃》政策執行存在的問題,如一些地方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對象范圍籠統、模糊;政策監督制度缺失,監督機制不完善;政策實施存在盲點等,并運用該框架分析了《支持計劃》政策實施存在問題的影響因素。針對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提出改進和完善《支持計劃》政策執行的建議。
國家層面的《支持計劃》政策是宏觀的,而全國范圍內區域差異大、情況比較復雜,難以做到量體裁衣。所以,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結合地方實際,制定詳細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對國家《支持計劃》政策的執行過程,就是對《支持計劃》政策的再制定過程。實際上,政策實施過程就是政策文本的再生產、決策過程。薛正斌運用史密斯政策執行模型分析影響《支持計劃》政策執行的要素,清晰發現政策系統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較好地反映了《支持計劃》政策的執行過程。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發展目標,為了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國家正在研制《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議的意見》,希望薛教授能提前謀劃、持續跟蹤,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貢獻智慧。
鄔志輝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