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文化就是文化史,它是一種動態的演變歷程。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一直綿延數千年而生生不息,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從中華主流思想文化的視角看,它大致經歷了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實學等發展階段。

一 先秦子學

先秦時期是中華文化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大發展的時期,是中華文化元典誕生的關鍵時期,諸子百家的相互爭鳴成為兩千多年來中華文化不斷發展的源頭活水。按照西漢史學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的說法,先秦、漢初主要有六大思想派別: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尤其是主張以仁義禮樂成就道德教化的儒家和主張以虛靜無為、守柔不爭來實現萬物之自然發展的道家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談到了諸子思想興起的原因:“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可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是適應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劇烈變革之需而產生的文化繁榮,體現了百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現實政治的關懷。諸子突破了原始巫術和宗教崇拜的傳統,憑借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

二 兩漢經學

漢王朝建立后的近七十年,朝廷采取黃老之學治世,休養生息的舉措帶來了文景之治。然而,隨著中央集權的削弱,董仲舒提倡大一統的儒學思想成了官方的現實需要,于是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儒學開始逐漸被定于一尊,正式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漢人主要運用文字學方法對儒家經典進行解釋、闡述和研究,于是形成了與先秦原創儒學不同的經學傳統。經學具有鮮明的政治化傾向,它是融合價值觀念與政治制度的一種文化創造。當然,儒家文本典籍在不斷被經典化和神圣化的過程中,有時也體現出神秘化的傾向。例如,董仲舒運用陰陽五行學說改造傳統儒學,建立了天人感應的經學體系,倡言人間禍福與天道變化息息相關,故難免帶有神秘主義的傾向。

三 魏晉玄學

漢末三國,戰亂頻仍,儒家的經學地位開始動搖。魏晉以降,政權頻更,文士多厭惡官場政治,轉而投向注解易、老、莊“三玄”以期探問宇宙人生的終極問題,并借此調和儒家“名教”與道家“自然”之間的沖突,于是產生了魏晉玄學。魏晉玄學是儒道合流的結果,也可以被視為道家在魏晉時期的新發展,它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作為玄學形成期的正始玄學(240—249),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作為玄學拓展期的竹林玄學(255—262),代表人物是阮籍、嵇康;作為玄學成熟期的元康玄學(約263—316),代表人物是裴頠、郭象。玄學家探討的理論問題包括“有無”“本末”“體用”“言意”等,而其核心議題則是“自然與名教”。“名教”是指儒家的等級名分、倫理道德、制度典范等,“自然”則指萬物和人的自然本性、原初情態。王弼認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夫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莊子注》)。郭象的觀點意味著玄學家對“自然”與“名教”進行調和的最終完成。

四 隋唐佛學

文化的活力在于不斷有異質文化的匯入。東漢時期,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過早期的經典譯介及南北朝時期的快速發展,至隋唐時,佛教已頗為繁盛。唐朝統治者實行儒釋道三教并行的政策,而到了唐宋之際,已基本完成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融合過程,佛教遂與中國本土文化熔為一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發展出天臺宗、三論宗、華嚴宗、唯識宗、禪宗、凈土宗、密宗、律宗等派別。佛教重新激活了儒學和道學的活力,除了促進道教的發展和完善以外,還直接促成了宋明理學的興起。所以我們今天談中國傳統文化,離開了佛學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像禪宗這樣的中國化佛教,已經在不違佛旨的基礎上與儒道思想融為一體了。

五 宋明理學

魏晉時期玄學的盛行,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繁榮,隋唐時期儒釋道三家并存,這就使儒學在漢代形成的獨尊地位受到了挑戰。于是在中唐時期就出現了像韓愈、李翱這樣以力排佛老、復興儒學道統為己任的人物。到了北宋,儒家學者也像韓愈那樣,自詡直承孔孟、接續道統,但在實際上則是融匯佛老思想來詮釋和構建新的儒學體系,于是就形成了圍繞理這個概念而展開的新儒學,即理學。所以說,理學本質上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產物。理學的理論形態也是多元的,大體包括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理本論,以張載為代表的氣本論,以及以陸九淵、王陽明為代表的心本論。宋明理學在元明清時期獲得官方正統地位,影響后世長達八百年之久。

六 清代實學

到了清代,宋明理學的異化與積弊已經非常明顯,為了矯正空談心性之風,儒家學者又重新發揚漢代章句訓詁之學重新詮釋儒家經典,重振儒學經世致用的傳統,這一思想階段就是清代實學。這一時期的文化形態表現出三大特點。第一是啟蒙思想的興起,代表人物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反對家天下而主張公天下,反對重農抑商而主張工商皆本,在學術上則倡導經世致用而痛斥空談性理。第二是文學藝術上表現出較明顯的反叛意識,如《紅樓夢》《聊齋志異》等作品都表現出對舊有的倫理綱常、科舉制度等方面的批評。第三則是對傳統文化的總結,清代學者對先秦以降的全部文獻尤其是儒家經典展開了整理和研究,還調動人力、物力編纂類書、辭書等,從而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清理和總結。

中華文化如同一條奔騰的巨流,它源遠流長、融匯百川,千百年來無私地潤澤著神州大地,滋養著中華兒女的心田。她應時而變,歷久彌新,在科技和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也必將重新煥發出璀璨的光芒和迷人的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甸县| 大港区| 海丰县| 镇赉县| 扎赉特旗| 宝坻区| 湛江市| 巴林左旗| 天峨县| 德兴市| 陵川县| 桂林市| 乌兰浩特市| 永安市| 砚山县| 绥芬河市| 都匀市| 藁城市| 合江县| 宜州市| 武胜县| 库伦旗| 永城市| 白玉县| 马关县| 礼泉县| 琼结县| 思茅市| 宜昌市| 高州市| 东平县| 定兴县| 忻州市| 忻城县| 安达市| 南和县| 台北县| 深水埗区| 凤庆县| 汤阴县|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