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政治思想環境與文學創作的活力

唐代文學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與唐代獨特的政治思想文化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隋唐統治者在統一的國家中,推行了相對清明的政治經濟措施,實行科舉制選拔人才,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各階層的活力,成為文學繁榮的重要基礎。

在初盛唐的一百多年里,唐代統治者建立了一系列促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經濟政策。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適當減輕農民負擔,使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在政治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統治者為實現清明政治推行了許多積極措施。唐太宗主張以民為本,強調君臣相輔,在此思想指導下,他積極推進政治改革,善于用人,宗室與士庶并用,完善科舉制,廣攬俊彥。他還善于納諫,重視立法執法。開元時期,唐玄宗知人善任,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為宰相,同時重視地方吏治。在經濟上,他推行了勸農桑、薄稅斂、與民休養的政策,采取括戶與賦役改革、興修水利和貨幣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這些都為開元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至開元時期,唐王朝經濟繁榮,政治安定,被后世史家譽為盛世。大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后,深情地懷念開元盛世的安定、繁榮與富庶,他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皆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保ā稇浳簟罚┻@不是詩人的夸張,而是開元盛世的真實寫照。玄宗時,人口增加迅速,天寶十三年(754),全國有961萬9000余戶,和神龍元年(705)的615萬戶相比,50年間增加了346萬戶。天寶時期實際耕地面積大約在800萬頃到850萬頃之間,不僅農業發達的中原地區墾田有所增加,而且在山坡、溝谷等荒僻的地方也遍布耕地,所謂“四海之內,高山絕壑,耒耜亦滿”(《元次山集》卷7《問進士》)。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手工業、商業也有長足進步。商品交換豐富,物價低廉,城市增多,交通便利,社會秩序安定,“遠適千里,不持寸刃”(《通典》卷7),“路不拾遺,行不赍糧”(《唐語林》卷3)。經濟的發展為文化繁榮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唐朝的思想文化政策也比較開放,儒學固然是統治思想,除唐武宗會昌滅佛那段時間外,在唐代,佛道二教也可以合法存在,三教彼此并行不悖。唐代的皇帝有時組織三教人物一起討論三教關系。唐代不僅三教并行,許多外來宗教也在中國傳播,獲得信徒,主要有景教、祆教、摩尼教、回教等,這些宗教亦能在中國人中間引起相當大的反響。當時只被少數外國人和極少數國人信仰的“三夷教”,唐代的統治者也采取了寬容的態度。

國家的統一、政治的清明、思想的包容,造就了唐代士人胸襟開闊、積極進取、開朗自信的精神面貌,這一切都深刻地反映在唐代文學的創作中。唐人多有到名山大川、通都大邑甚至塞外邊陲漫游的經歷。李白自稱“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杜甫亦曾“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游》)。高適、岑參因入幕而遠赴邊塞,成為邊塞詩創作的代表詩人。孟浩然亦曾漫游吳越,描繪吳越山水,寫下大量佳作。唐代士人所具有的開闊視野,是前代詩人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唐代士人既有積極進取的激情,又有開朗自信的胸襟,在盛唐作品中,樂觀奔放的旋律,處處流露出青春年少的氣息,如王維的《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边@是對時代、對國家的自信,超越人生的悲歡離合。高適《別董大》勸慰遠行的友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離別的黯然被爽朗與自信化解。唐代士人這種昂揚自信的面貌,也與唐代統治者對待文學相對寬松的態度有關。唐代士人可以在文學作品中直接或間接地批評時政,不會受到類似后世文字獄那樣的迫害。白居易《長恨歌》諷刺唐玄宗,唐宣宗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贊美《長恨歌》膾炙人口,稱“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宋代魏泰《臨漢隱居詩話》批評白居易這首詩“無禮于君”,他的態度與唐宣宗形成鮮明對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邛崃市| 文昌市| 吉安县| 巴塘县| 塔河县| 凌源市| 永福县| 铁岭市| 枝江市| 扎赉特旗| 泰顺县| 黄陵县| 郴州市| 江安县| 孝昌县| 临湘市| 科尔| 承德市| 长汀县| 聊城市| 云安县| 新昌县| 枣阳市| 黎平县| 静安区| 公安县| 兴业县| 铜山县| 榆树市| 大竹县| 台中市| 张家港市| 筠连县| 台江县| 五家渠市| 喀什市| 江源县| 邯郸市| 临颍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