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元嘉三詩人: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

南朝劉宋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個詩運轉(zhuǎn)折時期。與魏晉詩人偏向歌唱自己的情感和內(nèi)心有所不同,南朝詩人更崇尚聲色,追求藝術(shù)形式的完善和華美。《文心雕龍·明詩》說:“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時期以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三位詩人為代表的創(chuàng)作。繼陶淵明開辟一片田園風光之后,謝靈運描繪自然山水,讓山水詩取代“淡乎寡味”的玄言詩,開創(chuàng)一個詩歌的新時代。顏延之以侍宴、應制之作居多,其特點是典雅、凝練,往往雕琢過甚,用典過多,雖亦有寫景之句,常有“雕繢滿眼”之弊。鮑照作品以樂府詩成就最高,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深度遠勝顏、謝。其他詩作則較重辭藻,與顏、謝相近,其特點是以奇險取勝。《南齊書·文學傳論》談到齊梁詩文時,曾指出有三個流派,一派學謝靈運,一派學鮑照,另一派雖未指出具體人名,而說他們的特點是最講究對仗和用典,顯然指顏延之等人。可見這三位詩人在元嘉年間及以后一段時期確有很大影響。他們的詩改變了東晉多數(shù)詩人平典無味的玄言詩風,形成了注重辭藻、講究對仗的共同趨向。比起齊梁詩來,他們的詩又都顯得較為古奧和剛勁。

謝靈運(385—433),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周口市)。他出身于顯赫的士族家庭,是謝玄之孫。劉宋代晉后,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jiān)、臨川內(nèi)史,終于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49歲。他從小才學出眾,自稱如果天下才學有十斗,陳思王曹植占了八斗,他自己占一斗,而剩下的一斗,是“天下人共分之”。可以看出他對自己才學的自信,也可以看出他性格是比較有鋒芒的。他本來在政治上很有抱負,但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政治斗爭激烈。宋初皇帝劉裕出身寒族,篡位成功后,采取對前朝士族進行壓抑、打擊政策,謝靈運也因此由公爵降為侯爵,也沒有封他很體面的官職。他本來性格就很狂傲,并不擅長在官場鉆營,因而抑郁不得志,內(nèi)心是很憤懣的。為了對抗朝廷,發(fā)泄不滿,他在出任永嘉太守期間,縱情山水,肆意遨游,有時一兩個月都不回來,任由公務堆積如山。謝靈運精通佛學,曾撰寫《辨宗論》討論佛教義理,并在山水清音中獲得頓悟,尋求心靈慰藉。東晉時期,以詩歌闡發(fā)玄理是一時風尚,而謝靈運的山水詩從根底上說,仍然有志于對生趣、理趣的追求和探索。他那些看似觸景而生的感悟,代表了他的這種哲學取向。

謝靈運的山水詩,大部分是他出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寫,將占其全部創(chuàng)作的一半。這些作品,以富麗精工、鮮麗清新的語言,生動細致地描寫了永嘉、會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如寫原野的句子:“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色彩明朗。寫林壑的句子:“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意境朦朧。寫深山幽泉的句子:“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幽靜中透著活潑。寫曠野樹林的句子:“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過白岸亭》),遠近之景和諧地構(gòu)成一幅水墨畫。當然,他最著名的詩句還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春天的鮮活全被他寫出來了。這些垂范后世的名句,善于刻畫奇山異水,尤其是對大自然的細節(jié)和輕微變化都有很好的把握,體現(xiàn)出高超的描摹技巧,從不同的角度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的美。鐘嶸所說他“尚巧似”,劉勰談到宋初詩歌所說的“情必極貌以寫物”,都與謝靈運詩歌在摹像上的特點密切相關。

歷代論謝靈運詩,有說他多佳句而少有完美全篇。意思是說,在一首詩里有那么一兩句好詩,但是整體上卻顯得不渾和,缺乏整體意境,沒有貫穿全詩的思想。客觀地說,這些評論并非無據(jù)。謝靈運的詩總在描摹山水之后,硬梆梆地加一句玄言詩來作為結(jié)尾。盡管如此,謝靈運的光輝與魅力依然不能被忽略。他是用詩展示山水畫卷之美的時代先鋒。

謝靈運詩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樓》等,另有賦十余篇,其中《山居賦》《嶺表賦》《江妃賦》等比較有名,景物刻畫頗具匠心,但成就遠不及詩歌。謝靈運早年信奉佛教、道教,曾潤飾《大般涅槃經(jīng)》,撰寫《十四音訓敘》以注解《大般涅槃經(jīng)·文字品》。有《辨宗論》為其闡釋頓悟的哲學名篇。謝靈運還在元嘉間奉詔撰寫《晉書》,惜未成。

顏延之(384—456),字延年,瑯邪臨沂人。宋孝武帝時,為金紫光祿大夫,領湘東王師,后世稱其“顏光祿”。孝建三年卒,時年73歲。

顏延之與謝靈運年歲相差不多,在文壇的名聲也相近,合稱為“顏謝”。實際上,在思想和藝術(shù)成就方面,顏延之與謝靈運有較大差異。二人都重視雕琢刻鏤,但謝靈運致力于自然形象的捕捉,景中融情,情中寓理,突破了玄言詩的束縛,使人眼目一新。顏延之則主要著意于用事和謀篇琢句,謹嚴厚重,缺乏生動自然的韻致,甚至流于艱澀,也就是鐘嶸所評價的“蹈于困躓矣”。湯惠休說他的詩“如錯采鏤金”(見《詩品》),鐘嶸也說他“喜用古事,彌見拘束”。

顏詩多廟堂應制獻奉之作,用語典重,像《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辭藻華麗,頗能反映“元嘉之治”的氣象,用典亦貼切。

顏延之最為人稱道的作品是《五君詠》五首,稱述竹林七賢中的“五君”,即嵇康、向秀、劉伶、阮籍、阮咸,而山濤、王戎因為貴顯而不詠,借五位古人抒發(fā)自己的不平,體現(xiàn)了他性格中正直放達的一面,略顯清朗。《北使洛》《還至梁城作》,感慨中原殘破,像“陰風振涼野,飛云瞀窮天。臨涂未及引,置酒慘無言”及“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云;丘壟填郛郭,銘志滅無文。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墳”等句,感情比較真實。

顏延之的《秋胡詩》是一首敘事詩,敘寫魯國人秋胡娶妻不久就到陳國做官,五年后歸家,見路旁有美婦人采桑,贈之以金,不受。回家,才發(fā)現(xiàn)美婦人就是自己的妻子。妻子責以大義,然后投河自盡。

顏詩中也有一些詩句輕快流麗,如“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流云藹青闕,皓月鑒丹宮”(《直東宮答鄭尚書道子》),“側(cè)聽風薄木,遙睇月開云”(《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也有一些詩句悲涼壯闊,如“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云”(《還至梁城作》),“凄矣自遠風,傷哉千里目。萬古陳往還,百代勞起伏”(《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遺憾的是這些佳句數(shù)量并不多,而全篇的其他部分也往往不能相稱。

顏延之在散文和駢文創(chuàng)作上也取得相當成就。他是最早提出“文”“筆”對舉的作家。他的作品錄入《文選》的有《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陽給事誄》《陶征士誄》《宋文皇帝元皇后哀冊文》《祭屈原文》。沒有入《文選》的《庭誥》和《赭白馬賦》也很有特色。如《赭白馬賦》雖屬奉詔而作,但如“旦刷幽燕,晝秣荊越”之句,描寫駿馬奔馳之速,對后來許多詠馬詩都曾產(chǎn)生過影響。

顏延之和陶淵明私交甚篤。顏延之任江州后軍功曹時,二人過從甚密。后來,顏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經(jīng)潯陽,又與陶淵明一起飲酒,臨行并以兩萬錢相贈。陶淵明死后,他還寫了《陶征士誄》,這大約也是顏延之最為著名的一篇作品。這篇誄文,對陶淵明的生平事跡作了簡要概括,高度評價了陶淵明的德行。在東晉時,陶淵明并不聞名,他的作品也十分散亂。顏延之這篇誄文對他的文學藝術(shù)成就作了充分肯定,實為卓見。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充分反映了他對陶淵明的認知和評價,其中不少觀點都是基于顏延之的見解。

顏延之和著名的僧人如慧遠等人多有來往,是劉宋時期明顯受到佛教影響的詩人。在形神生死等問題上,他傾向于唯物主義,認為“有生必有死,形斃神散,猶春榮秋落”。元嘉十二年,顏延之和何承天之間展開了一場關于《達性論》的爭辯。這場爭辯,引起了宋文帝的注意,還數(shù)次致信陳述他對當時佛教流行的理解。

鮑照(414—466),字明遠。鮑照地位不高,曾在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時獻詩言志,毛遂自薦,獲得賞識。臨海王劉子頊鎮(zhèn)荊州時,曾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公元465年,劉彧弒殺前廢帝劉子業(yè),自立為帝,是為宋明帝。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為正統(tǒng)的宋帝,出兵攻打劉彧。鮑照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為劉子勛年號),在軍中被亂兵殺害。鮑照的妹妹鮑令暉,也是著名詩人。

鮑照的人生經(jīng)歷,與顏、謝二人差別很大。他自稱“賤門孤生”,鐘嶸評價他是“才秀人微”。長期處于底層社會的鮑照,在詩文中主要描述的是坎坷身世和對無常人生的悲憤。他撰寫了大量的樂府詩,且以五言為主,較為著名的有《代出自薊北門行》,寫邊塞風光,《代白頭吟》寫世道狹邪,《代貧賤苦愁行》寫下層士人生活的艱辛,內(nèi)容很廣,十分關注社會現(xiàn)實。還有一些擬詩,內(nèi)容題材同樣是抒發(fā)寒士的困苦與不平,感情十分強烈。如《擬古》八首,有模擬左思《詠史》八首的痕跡。鮑照在詩歌中也摹寫山水,但是毫無歡樂欣喜情調(diào),而是常將筆觸置于險峻蕭條、冷落壓抑的氛圍之中,流露出格外憤激的心態(tài)。正因為此,鮑照的詩在南朝時期評價不高,有“險俗”之評。

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表現(xiàn)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其中還有若干描寫邊塞戰(zhàn)爭和征戍生活的詩句,為唐代邊塞詩的萌芽。

鮑照的五言詩講究駢儷,圓穩(wěn)流利,內(nèi)容豐富,感情飽滿。七言詩變逐句用韻為隔句押韻,并可自由換韻,拓廣了七言詩的創(chuàng)作道路。他的樂府詩突破了傳統(tǒng)樂府格律而極富創(chuàng)造性,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語言容量大,節(jié)奏變化多,辭藻華美流暢,抒情淋漓盡致,并具有民歌特色。清代文學家沈德潛對他評價很高,稱其“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

鮑照的辭賦也很優(yōu)秀,現(xiàn)存十余篇,以《蕪城賦》最為有名。元嘉末年和大明中期,廣陵城兩次遭受戰(zhàn)火,生靈遭到荼毒。鮑照將此時凋敝的廣陵城,和昔日熱鬧繁華的廣陵城作為對比,抒發(fā)了強烈的無常之感。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作于元嘉十六年,是鮑照赴臨川國侍郎的途中所寫,常為歷代選本收錄。這封書信抒發(fā)了遠離親人、苦于行役的悲傷,是鮑照初踏仕途充滿期待同時又憂心忡忡的生動寫照。

在詩歌藝術(shù)方面,鮑照的詩主要學習張協(xié)和張華,善于摹寫形狀,與元嘉其他詩人相類似。宋代嚴羽《滄浪詩話》將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的詩風中的相似之處加以概括,名之曰“元嘉體”。

作為一個底層詩人,鮑照的創(chuàng)作又有不同于顏謝的地方,在當時略顯異類。顏延之曾問鮑照,他自己與謝靈運有什么優(yōu)劣,鮑照回答說:“謝五言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君詩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南史·顏延之傳》)如果說謝詩自然,顏詩雕繢,那么鮑照則激憤。這種激憤之情,傳染到南朝的江淹、謝朓、吳均以及唐代的李白、韓愈等人。明代胡應麟《詩藪》稱其“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拉萨市| 色达县| 大冶市| 平凉市| 达拉特旗| 禹城市| 工布江达县| 土默特左旗| 保靖县| 西平县| 资溪县| 大连市| 宜兰县| 金塔县| 英吉沙县| 凉山| 安宁市| 青神县| 金沙县| 临朐县| 淮安市| 库尔勒市| 安多县| 大渡口区| 长葛市| 钟山县| 高雄县| 宁津县| 汝阳县| 城步| 樟树市| 和静县| 商城县| 渭源县| 杭锦旗| 毕节市| 喀什市| 新建县| 铜鼓县|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