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列國紛爭的歷史畫卷——《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所纂集的一部書。班固說司馬遷作《史記》,“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實際上,在司馬遷時代,只有名為“國策”或“短長”等的名籍,并無“戰國策”。“戰國策”作為書名,是西漢后期劉向整理圖書時才確定下來的。

《戰國策》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對戰國縱橫家策謀之辭的纂集。在諸侯混戰造成的瞬息萬變的形勢下,這些被劉向稱為“高才秀士”的縱橫家們,善于揣摩王侯心理,能夠提出扶急持傾、兵革救急的計謀,他們利用翻手成云、覆手為雨的雄辯之術,對當時諸侯國關系的發展變化往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策士們的巧言辯辭,根本目的在于打動王侯,其中充滿了機心算計、挑撥離間。正如清人陸隴其所言:“其文章之奇足以娛人耳目,而其機變之巧足以壞人之心術。”但是站在戰國時代特殊的歷史語境中來看,縱橫家十分明確的政治目標與其說辭可能發揮的政治影響,給他們附加了一種時代喉舌的作用。他們的言語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當時社會的時代脈搏與價值取向。

與思想內容的備受批判相比,《戰國策》的語言藝術達到了當時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也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縱橫家游說王侯的語言習慣。與《左傳》的沉懿雅麗相比,《戰國策》的語言表現出了恣肆辯麗的特點。如《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在記敘蘇秦游說失敗之后有一段文字:“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贏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采用駢辭儷句,把蘇秦落魄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

《戰國策》非一人之作,非一時之記。其中除縱橫家恣肆辯麗的游說之辭、飽受詬病的機心算計之外,其中也記錄了不少很有意義的歷史故事,如《燕策三》“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寫荊軻,寫得沉雄悲壯,司馬遷幾乎一字不改地把它錄入了《史記》。燕太子丹從秦逃歸,秦將滅燕國,兵臨易水,燕丹想要使人行刺秦王,問計于田光,田光推薦荊軻,并且自殺以激荊軻,荊軻要借秦國逃亡在燕的樊將軍的頭作為見秦王的禮物,樊將軍慨然自刎。這個敘述過程,把“士為知己者死”的慷慨悲壯寫到極致。之后的易水送別則是全篇最動人的一段: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忼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自從秦孝公變法圖強之后,秦國力量日漸強大并表現出“席卷天下,包舉宇內”的氣勢與雄心,使之成為關東諸侯眼中的虎狼之國。在人人談虎色變的形勢下,荊軻刺秦無異于以卵擊石。“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作為可以預知的必然結果,強化了參與者與記述者的慷慨悲壯的感覺,整段文字飽含著充沛濃烈的感情,人物形象飽滿,呼之欲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敦化市| 南雄市| 岑溪市| 天全县| 来宾市| 开阳县| 黄陵县| 吴桥县| 浮山县| 东光县| 香港 | 车险| 合肥市| 宜章县| 青岛市| 七台河市| 淳安县| 平定县| 拜城县| 灌阳县| 会理县| 江永县| 古交市| 株洲县| 开平市| 大荔县| 锡林浩特市| 涿鹿县| 监利县| 图木舒克市| 弥勒县| 鲁山县| 望谟县| 商河县| 庐江县| 柞水县| 鞍山市| 通州市| 团风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