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綠色發展視域下長江上游流域治理的現實需求

長江流域具有豐富的淡水、礦產、農業生物、旅游資源等,開發潛力巨大,同時長江流域歷來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據統計,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占全國40%以上,不僅現代工業集聚,同時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廣闊,使得長江流域孕育了發達的長江經濟帶。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長江流域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帶覆蓋的11省市,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國土面積雖然只占全國的21.4%,但集聚了42.8%的人口,2018年創造了全國44.1%的國內生產總值,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推動長江上游地區實現流域的科學治理和綠色發展,有利于推動其成為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創新示范帶、新動能引領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和區域合作機制體制協調發展帶,有利于加快實現長江流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

一 長江上游流域水利水電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凸顯

長江流域大部分水能資源集中在上游地區,水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如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1565億立方米,流域內人均占有水資源量7472立方米,遠高于長江流域和全國平均值。長江流域是全球人口最密集和建壩最多的流域,共有水庫5萬余座,水電站近2萬座。這些工程在長江防洪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了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及水電裝備制造業等走向世界高端。然而,它們也讓長江流域生態系統承受了巨大壓力,突出表現在,水利水電開發對流域生態影響明顯,中下游水環境污染嚴重,氣候變化尤其是極端災害天氣頻發對流域生態系統干擾很大,流域內生物多樣性喪失加快。大規模的梯級水庫的建設和運行將顯著改變長江天然的水文過程、水沙分配比例,對流域生態系統與環境產生重大影響。近20年來,伴隨著眾多水利水電工程投入運營,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改變甚至是趨勢性變化。此外,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給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同樣帶來了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

二 部分地區生態資源過度開發現象嚴重

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資源集聚地,是巨大的生態寶庫。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對水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等生態資源的需求不斷提高,同時又由于部分地區的生產技術水平有限,資源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長江流域部分沿江省市流域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底線”思維不夠,對資源環境承載上限及生態格局安全的基礎前提重視不足,在經濟活動過程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隨意開發建設。長江上游部分省市如云南、貴州等仍處于工業化中期,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大,資源、勞動力、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迅速,但創新技術水平相對較弱,資源利用率偏低,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相對較弱;部分企業在流域內進行大規模開發,環保設施不健全,導致生態資源無序開發、過度開發等現象突出。

三 水質穩中向好,水污染從單一污染向復合型污染轉變的態勢加劇

根據長江水利委員會2018年水資源公報顯示,近年來長江流域水質穩中向好,2018年長江流域全年期評價河長85842.9公里。水質為Ⅰ—Ⅱ類、Ⅲ類、Ⅳ類、Ⅴ類、劣Ⅴ類水河長分別占評價河長的68.1%、20.1%、7.5%、2.0%、2.3%,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等。與2017年同比,水質劣于Ⅲ類水的河長比例下降了0.1%,且在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長江流域實施了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水土保持項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兩類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共涉及319個項目縣,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662平方公里。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數據(2013年公布),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38.46萬平方公里,占流域土地總面積的21.37%。其中,水力侵蝕面積為36.12萬平方公里,風力侵蝕面積為2.34萬平方公里。與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數據(2002年公布)相比減少14.62萬平方公里,減少比例為27.54%。

但水污染問題突出,水污染向復合型污染轉變的態勢進一步加劇,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水污染從流域污染問題逐步演變為河流、湖泊污染,同時地表、地下污染蔓延;(2)已經形成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排放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形成復合污染的態勢;(3)從污染物種類來看,從一般常規污染物,如COD、氨氮等發展到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重金屬、總氮(TN)、高錳酸鹽、總磷(TP)等污染物同時并重,其中,飲用水污染類型已由20世紀60年代的以微生物為主,70年代的以重金屬污染為主,轉為以有機物污染為主。長江流域每年接納廢水量占全國的1/3,部分支流水質較差,湖庫富營養化未得到有效控制。中下游湖泊、濕地功能退化,江湖關系緊張,洞庭湖、鄱陽湖枯水期延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多種珍稀物種瀕臨滅絕。

四 傳統的開發治理模式亟待轉型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下,在綠色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理念要求下,流域治理面臨全新的挑戰,現有開發治理模式迫切需要轉型。流域是包含水、大氣、土地和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在內的重要單元,人類在該空間的社會經濟活動必須嚴格控制在流域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范圍內,以往粗獷的開發建設模式以及忽視環境污染的生產生活方式將不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迫切需要我國流域治理模式在理念、體制、思路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和豐富,以適應新時代綠色發展的需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银川市| 黄浦区| 吐鲁番市| 贺兰县| 延庆县| 西平县| 班玛县| 唐河县| 托里县| 清流县| 亳州市| 蕲春县| 天门市| 车险| 锦屏县| 平泉县| 巴彦县| 修文县| 宕昌县| 土默特右旗| 叙永县| 禄劝| 子长县| 咸阳市| 芮城县| 新营市| 乌海市| 宁晋县| 阜南县| 苏州市| 颍上县| 宁城县| 临夏县| 光泽县| 清水县| 和林格尔县| 左贡县| 南投县| 西丰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