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儒雜俎
- 楊世文
- 280字
- 2021-09-28 15:54:12
漢代災異說與儒家君道論
從漢代災異說的歷史淵源來看,殷商時期還沒有形成“譴告”意識和“君道”觀念,周人開始把對天人交感的認識建立在“明德慎罰”“敬天保民”的思想基礎上。春秋以降,一些思想家強調(diào)君主的行為選擇必須對自然界的災變承擔責任。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的《呂氏春秋》為漢代的天人感應論和災異說建構(gòu)了嚴整的框架。漢代儒學在獲得了官方的支持以后,一方面強化尊君的思想;另一方面把陰陽家學說融入儒家學說,用天人感應、災異譴告來警戒、限制君主的失德行為,使“天”成為儒家的道德政治符號,災異說成為漢儒的政治語言。漢儒用災異說制約君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在后世被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