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人類學的浙江姑蔑文化
- 林勝華
- 2419字
- 2021-09-28 15:51:39
序
——尋找金華歷史文化的源頭
葉志良[1]
浙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宜居宜業的生存條件,成為古代先民繁衍生息的聚居之地。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留下了先民們層層疊疊的歷史足跡。金衢盆地是浙江省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區,勤勞智慧的先民世世代代于此漁獵耕稼,繁衍部落,設都建國,肇基興業。經過生生不息的奮斗,建立了永垂史冊的烈烈功業,創造了彪炳千秋的上古文明,成為華夏文化、姑蔑文化的主要源頭。考古發現,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發掘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20多處,而位于浙江的金(華)衢(州)盆地就占了18處之多,且遺址的面積之大,實屬國內罕見。其中在浙江金華西部域界,有9000年前的山下周遺址、11000—4300年前的青陽山遺址、3000年前的貞姑山和老鷹山遺址、冷水井和龍口遺址以及山下陳古遺存等。這充分證明,從新石器早期到商周時期是浙江錢塘江上游的集中居住區,在歷史上某些時期占據重要地位,是浙江新石器時代文明的發祥地,也是稻作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充滿了“文明發源地”氣息。
歷史篇章翻到春秋時期,黃河流域有個古老的國度,叫姑蔑國,它被吳國打敗后,從山東遷居到浙江,很多學者認為它當時遷徙到了今天的浙江省龍游縣一帶。據古籍記載,姑蔑國的故地不僅僅在龍游,也包括整個金衢盆地及周邊地區。有學者曾對姑蔑國的疆域進行考證,姑蔑國勢力范圍大致包括:東至太湖,南至麗水和福建閩北,西至江西贛東北廣豐玉山,北至安徽休寧等。而浙江金衢盆地,只是姑蔑古國的腹地,如今金衢盆地上的金華湯溪和衢州龍游、開化、常山、江山以及江西玉山、廣豐等地,相互之間用各自方言交流而不用說普通話就可以直接聽得懂。
姑蔑國歷史記載模糊,但當地民間傳說比較清晰。距今4000—3000年的江浙一帶小國林立,金衢盆地曾建有與越國齊名的姑蔑古國,發達一時。在浙江金華九峰山之東,有一條河稱“越溪”,在九峰山之西的中戴境內,有一條溪名莘畈溪,當地一些老者卻稱之為“姑蔑溪”,“越溪”為越國和姑蔑國的邊界。金華境內的九峰山下、姑蔑溪旁建有姑蔑國都邑,與當時的吳國、越國同為春秋時代的諸侯國。九峰山2300多年歷史的湯溪鎮沙頭村村譜《蘭源戴氏文獻譜》(第一卷)《蘭谷義田賦》記載:“龍邱,古太末里,姑蔑墟也。縣之東南四十里地名蘭坡,有蓉峰拱秀峙于南,蘭谷潴清流于東。宋德祐間”。《婺遺續識》:太末(龍游)故城在九峰山麓,水源自山際流出,蜿蜒而下蘭江,波紋如綺,則瀫水之濫觴于茲山也。《逸周書·王會解》:“東越海蛤,歐人蟬蛇,蟬蛇順食之美。姑于越納,曰姑妹珍。且甌文蜃,共人玄貝,海陽大蟹。自深桂,會稽以鼉。皆西向。”《元和志》載:“婺州,春秋時為越之西界,秦屬會稽郡。今之州界,分得會稽郡之烏傷、太末二縣地。”乾隆《湯溪縣志·瀫水圖說》曰:“漢地理志曰,會稽太末有瀫水,東北至錢塘入海。又水經注曰,浙江錢塘瀫水入焉,源出太末,是瀫水專屬太末明甚。湯邑九峰之下實惟舊址,殘碑斷碣所留尚可約略。其概今泉自山際流出,轉衢而下,滔滔不息環帶于邑之西北者獨名瀫江……”乾隆《湯溪縣志》記載:“太末縣舊址在九峰山下,其城(門)街址,歷歷猶存。”
浙江姑蔑,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姑蔑,作為古老的文明,對其文化事象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浙江姑蔑地,自古以來是婺(金華)、衢、處、嚴四府交匯地,連接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交通要道,境內峰、巖、洞、石、湖、潭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自成特色。在漫長的歲月中姑蔑人創造了璀璨的歷史文明和地方文化,處于吳、越、楚文化之間,將儒雅婉約的吳文化、激越慷慨的越文化、浪漫柔媚的楚文化精華吸收糅合,千百年來耕讀立身,文化傳世,從而為浙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民間,隱藏著非物化的底層遺存,而這個底層正為現代訊息所湮沒、所同化。由于記載姑蔑的材料極少,且語焉不詳,所以探索姑蔑古史極為不易。林勝華著的《基于文化人類學的浙江姑蔑文化》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著重圍繞浙江,對姑蔑歷史文化作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整理。其中,有的已在國內媒體上發表過。全書選題之準,涉及歷史、文化、經濟、生活各方面,具有涵蓋性;取證之博,引證古籍之多,非追求者難以達到,具有權威性;所論之言,精辟深化,客觀謹慎而中肯,具有科學性。向讀者們展現了姑蔑之源、姑蔑之說、姑蔑之脈、姑蔑之史、姑蔑之學、姑蔑之儒、姑蔑之遺、姑蔑之韻、姑蔑之習、姑蔑之尚、姑蔑之食、姑蔑之珍、姑蔑之文、姑蔑之旅等,以文化軟實力提升浙江經濟發展硬實力;作者從“姑蔑”這個族名入手,窮古今圖籍秘籍,旁征博引,科學論定,受到國內史學界肯定,就浙江姑蔑的文化研究方面來說,具有開創先河和奠基者的地位,做出了可貴的歷史貢獻。《基于文化人類學的浙江姑蔑文化》的撰著、刊印、流傳與價值研究,既浸潤于博大精深浙江文化之中,又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成為研究浙江歷史文化之文獻寶庫。該專著筆觸生動、思考深邃,述其版本,錄其資料,是浙江省罕見的地域文化研究之集成,為浙江文獻瑰寶。對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國社會科學文化繁榮興盛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者林勝華是長期在教育文化戰線工作的副研究員,利用早晚工作空隙,而始終堅持做到不甘寂寞,孜孜不倦地潛心研究所在地區的歷史文化,且能達到這種水準,實屬不易。本書是林勝華先生在其故鄉姑蔑實地探索、反復研究的結晶,書中字字行行都滲透著作者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充分表現出他對家鄉、對國家、對人民群眾、對事業的一種真摯無私的愛。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啟示當今、有益后世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史料考證價值,細讀回味,有所借鑒、啟迪。本書提出的結論未必是唯一答案,但它卻提供了一個研究浙江上古史的全新角度。我為作者而自豪,用一人之筆,借眾之力,蘸滿激情之墨力挽狂瀾,奮起而搏之,為浙江有這樣的專著問世而高興。
2019年8月
[1]作者為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二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