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英語議論文語篇修辭特征對比研究
- 唐麗君
- 17字
- 2021-09-28 15:45:55
第二節 英語議論文語篇修辭的理論基礎
一 對比修辭
對比修辭學(Contrastive Rhetoric,簡稱CR)作為20世紀60年代的語言學新興研究領域,主要是通過不同文化的母語與第二語言在語篇規約和修辭模式上的對比研究來探求第二語言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以啟示第二語言的寫作教學和實踐活動。烏拉·康納指出,對比修辭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發軔于羅伯特·卡普蘭[17]。1966年羅伯特·卡普蘭發表了對比修辭學奠基性文章《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維模式》,率先研究母語的修辭模式對第二語言寫作(以下簡稱“二語寫作”)的影響,指出母語寫作修辭會對二語寫作產生遷移和干擾[18]。他從語篇的視角研究二語寫作語篇修辭特征,因其獨特的觀點在語言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此后50多年里,語言學家和修辭學家從各個視角,采用各種理論和方法對二語寫作和母語寫作進行修辭對比研究,并取得了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F今,對比修辭學已發展成為一門綜合性、跨學科的獨立學科。
羅伯特·卡普蘭于1966年對600份國際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說明文作文進行分析后發現,語篇的組織模式具有語言和文化的特殊性,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寫作修辭方式不同,母語的修辭方式會對外語學習者的二語寫作產生影響。

圖1-1 羅伯特·卡普蘭1966年收集作文中的段落組織模式圖解(其中虛線表示不直接的相關陳述)
如圖1-1所示,英語作文的段落組織和發展呈直線型(Linear)。閃米特語族語言(包括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等)作文常常采用一系列平行結構方式。而東方語言(包括日語和漢語等)段落往往通過迂回的修辭方式來闡述發展主題,結構修辭方式呈螺旋型(Circular)。羅曼語族語言(包括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和俄語的作文常出現一些插曲,這在英語母語者(英美人)認為是離題的,語篇段落呈曲折型。
羅伯特·卡普蘭早期對比修辭學理論關注的是語篇結構修辭,有助于解釋學生二語寫作修辭特征,但是不足以解釋和描寫學術和專業寫作以及跨文化的二語寫作過程。[19]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二語寫作研究重心和范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時期對比修辭學不僅考慮語言變量,還考慮認知和社會文化等因素,意識到不同因素給二語寫作帶來的差異影響。由于從語篇語言學、寫作研究、文化人類學、社會學、跨文化交際學等相關學科吸收新的理論和思想,對比修辭學拓寬了其研究范圍和視角。烏拉·康納提出跨文化修辭學,其研究對象也發生了變化,從傳統對比修辭學關注母語對二語或外語寫作修辭的影響轉變為一種跨文化寫作修辭的對比研究,對比分析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的二語寫作語篇修辭的異同。[20]德懷特·阿特金森和保羅·松田強調文化因素在二語寫作中的作用,強調從動態的視角對待文化和二語寫作研究。[21]

圖1-2 傳統與現代對比修辭學的研究范圍和關系
如圖1-2所示,烏拉·康納認為現代修辭學的研究內容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對比語篇的語言學研究、作為文化和教育活動的寫作研究、基于課堂的寫作對比研究、寫作體裁對比研究等四個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完善了和發展了對比修辭學。[22]其中對比語篇的語言學研究是傳統對比修辭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從宏觀語篇層面和微觀語篇層面對比分析母語寫作語篇和二語寫作語篇的修辭模式異同;而其他三類研究是現代修辭學的新內容,已經超越了傳統對比修辭學的研究框架,是一種跨文化的對比修辭學研究,融入跨文化修辭學的研究框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