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蠻族世界的拼圖:歐洲史前居民百科全書
- (波蘭)彼得·柏伽基
- 537字
- 2021-09-28 15:31:14
銅的冶煉
石器時代的農民開采和熔化銅來制作工藝品和工具的做法源自公元前六千紀的巴爾干地區,但在中歐其他地區大張旗鼓地這樣做卻是始于公元前四千紀。冶煉銅需要達到很高的溫度。純銅在1981華氏度(1083攝氏度)熔化,要達到這樣的高溫需要有足夠先進的制陶技術。銅礦石加熱到熔點時,銅就從雜質中分離出來。分離出來的銅可以敲打成銅條和銅片,石器時代的人用它們制成各種工藝品,如珠鏈、手鐲和吊墜,它也可以用模子澆鑄后制成更大的物品,如斧頭。
孔雀石和藍銅礦這類銅礦石只出現在特定地區。13在北歐,研究得最為透徹的礦石資源出現在阿爾卑斯山東部、德國中部的哈茨山脈(Harz Mountains)、威爾士北部和愛爾蘭西南部。礦坑挖在山側,開采者加熱礦層,再澆上冷水使巖石裂開。這樣開采出來后熔化的銅又轉到金屬工匠手中,后者將它打造成裝飾品和工具。
銅有個重大缺陷——非常柔軟,除非加入錫或砷煉成青銅合金。銅錐和銅針一扎就彎,銅刀和銅斧如果真正用于砍切,壽命也會很有限。出于這個原因,剛打出閃亮耀眼的銅時,它主要被用于制作裝飾品,供佩戴者炫耀自己得到奇異材料的能力。功能有限的銅制工具作為地位的標志也許比拿來砍樹更有價值。然而銅的好處是它可以熔化后重復利用,因此對于希望得到實實在在有價物品的石器時代的農民來說,它是一種很耐久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