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一物一太極

太極“”之要義,可以大分為二:其一,總宇宙萬物為一大太極義,即前所述者;其二,則為一物一太極義,今述于后。

一物一太極之義,為東方中、印哲學所同揭,西方古希臘哲學則對此義未予注意。古希臘哲學之興,與幾何學關系極密切,因而“全體”與“部分”之觀念鮮明,“全體”大,“部分”小,“全體”為完全,“部分”為不完全,這種觀念對西方人來說,成了必然而不必置疑之事。自古希臘下貫中古,到了近代萊布尼茲(Leibniz)的單子論(Monadologie),唱“每一單子均反映全宇宙”之說,才有類似“一物一太極”的思想。然萊氏之說畢竟與一物一太極之思想不同,萊氏之單子論,謂諸單子各不相交通,無限多的單子,如恒河沙數,是離散的。單子總上統于上帝,而各單子所以有一致的反應,若相互有影響者,乃由于“預定的和諧”(Pre-established Harmony)使然(上帝在創造各單子之初,即注入各單子以一致相應的因素)。大易哲學的“一物一太極”義則不然,宇宙間任何一物不但反映宇宙之全體,且物與物有心性上之互通交感。由此,橫而言,物物各為一太極之外,又有在互通交感之結合下而成之太極;縱而言,任一太極都在許多重重疊疊的其他太極之中。這縱、橫兩方面的關系,便是宇宙現象所呈現的太極圖。以下即依此兩方面分述:曰“廣觀物篇”,乃就橫的一面言;曰“深觀物篇”,乃就縱的一面言。

一、廣觀物篇

北宋程灝曾留下一聯名句: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這是十分耐人尋味的話,我們可以在一個心情輕松、精神暢快的日子里,在山嶺上坐著廣覽河川林原也好,在花草叢中俯身細尋蟲蟻游走也好;或者就今日的時代環境來說,透過天文臺望遠鏡看夜空無極中星球的悠悠運轉,架起顯微鏡看生物體內眾細胞的生動活潑,都會體味出大程子此聯的意味。

同樣,也自然使我們想起莊子與惠施辯魚樂之事: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img alt="《莊子·秋水》。"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13492/2111084540819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447176-pftl853v82xJ9gdaQEEBIqB5uphfsJ8e-0-b9465880beb4f8d7301e10f5fbfc72cc">


廣宇長宙之內,夫物蕓蕓,各自有其情趣,各自有其性分,觀察萬物之動靜變化,可見各在其性分內之圓滿自足。

那么,現在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大程子何以知道萬物皆自得及莊子何以知道魚樂?

第二,萬物及魚異類殊種,何故都能同樣地自得其樂?

前一問題自然是由于物與物相感通,大程子及莊子都是人,人是萬物之一,故能由感通而知萬物之“自得”及“樂”,大易哲學稱此為“應”。根據大易,太極之生化萬物,乾道變化生性命,坤道順承而益以形體(見本書第三講),萬物乃現;故萬物形體之差別是坤道變化中事,至于性命則同出于乾元。乾道變化之發生性命,因時因位,時、位均為流行義,故因其流行而生差別,是以人、馬、犬、牛、草、木均有靈知,而靈知之高低不同,實由性分之不同。同理,人與人之性分也各不相同,乃有才智庸愚之分。但性之“分”不同,性之“質”則一,以同出于乾元之故。因為性之“質”一如,故人與物或物與物間可以互相感通;因為性之“分”不同,故萬物感通之程度或敏或鈍,視其靈知之高低以別。大程子知萬物之“皆自得”,乃大程子與萬物性命相應故;莊子知“魚樂”,乃莊子與魚在性命上相應故。一個“應”字將宇宙萬物之離散個別體聯結在一起,便是大易哲學。記得前文筆者曾說過,兩儀、四象、八卦均為太極之“化身”,所謂“化身”者,非別有所生,乃即其本身而分化,換句話說,太極之性即陰陽之性,即萬物之性,在此一“性”之下建立起萬物的“平等”義。儒家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佛家說“狗子也有佛性”,都是在此同一道理下展開來。

關于后一問題:萬物異類殊種,何故都能同樣地自得其樂呢?這一問題與上面所述是相關的,萬物在乾道變化中已定其所受之“性分”,經坤道變化益以形體之后,其性分更分離為個別體,然以萬物性分之“質”同出于一如之大太極故,無論性分之差別如何,各有其“質性”之圓滿自足之狀態。質性圓滿自足,形體隨之而樂,是即此一問題之答案。然而,又因萬物之性可相互感通故,個別體之一物固有其圓滿自足,物物相感通后所成之結合體,更為一太極,也圓滿自足。舉例言之,一粒微塵,可與其他微塵結合而成一土塊石塊之太極,或與再多微塵結合而成一堵墻一座山之太極,或與更多微塵結合而成一地球一其他星球之太極。一滴水,可與其他滴水結合而成一冰一雹之太極,或與再多滴水結合而成一池塘一湖泊之太極,或與更多滴水結合而成一江河一海洋之太極。微塵與滴水也可以彼此結合而成大大小小之太極。盡管如是,當一微塵之為一微塵或一滴水之為一滴水之際,其所具備之太極“”之性,就“質”上言,同于一土塊石塊、一堵墻一座山、一地球一其他星球所具之性,同于一冰一雹、一池塘一湖泊、一江河一海洋所具之性。這就是說,一微塵或一滴水,盡管在性分的“量”上十分小,而在“質”上卻是活潑生動地圓滿自足。君不聞擊壤老人之歌?一介小民,其樂也,堯有天下何以過之?君不見林間鳥雀之噪舞?其自得也,萬里鵬飛何以過之?宇宙萬物,恢恑憰怪,各以其不同形態不同方式表現其圓滿自足之性,各自得其樂,莊子與大程子是明于此道者。那么,再從卦象上看,便更為分明了,六十四卦總而言為一大太極,分而言為六十四太極,每卦六爻又各為一太極。如乾卦初九爻辭為“潛龍,勿用”。知“潛龍”之時位,行其“勿用”,即為得乾初爻之圓滿自足;整個乾卦之用在于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做到了“見群龍無首”,便是得整個乾道的圓滿自足。其他各卦均如此,卦卦爻爻各有自性,而性性是平等的。

二、深觀物篇

廣觀物篇乃放眼四顧,做平面的觀察萬物,所見者為森然并列的相錯相結的無數的太極。深觀物篇則是做立體的觀察萬物,所見者為任一物之太極均在重重疊疊之許多連環相套結之太極中。今就一人之身為一單位之太極言,《大學》上說:“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一身固為一太極,一家也是一太極,而身在家中;國與天下也各是一太極,身與家在國中,而身與家與國之太極在天下之太極中,是身、家、國、天下為環環相套結之太極圖。更推天下而上,假使天下指此一整個地球言,則地球一太極之上有太陽系之太極,太陽系之上有銀河系之太極,銀河系之上更有統若干銀河系之宇宙之太極,其外更有大宇宙之太極,尚非今日人智所能知。復推人身而下,身之一太極之內有無數個細胞之太極,每一細胞之內有許多分子、原子之太極,原子之內又有電子、質子之太極,而更趨微妙則尚非人智所能知。

從人事上看,同樣真切,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备V屡c禍之事各為一太極,而互相倚伏;即從福中可展開禍,從禍中可滋生福。太史公作《史記》成,名垂千古,推其堅定成該書之志,自受腐刑一事中展開;唐玄宗天寶之歲,宴游終日,樂盡人寰,而安祿山叛亂,天下亂離之災,由之展出。邯鄲道中,黃粱一夢之頃罷了,而盧生歷盡一生富貴;大好山河,六朝繁華,到頭來全付一江東流。再就眼前時代而言,西亞國家石油禁運,歐美之主婦炊爨為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成,炮灰蟻民尸橫戰場。近世以來,大小太極相套結關聯之義,更為人類所深切領悟到,個人的太極的作為,莫不與由之推展出的無數太極的休咎息息相關。此一太極圖可以無盡的事例舉證,卻難以圖示。

雖如此,我們在這里所要說的,卻非止于上述環環相套結之太極圖,重要的是各太極均有其圓滿自足之性,而縱貫于各圓滿自足之性中,尚有上趨于大太極之“向道”之傾向與下趨于小太極之“向欲”之傾向。

“向道”與“向欲”二詞,乃據我國傳統思想撰立,含義指上行與下行的兩種趨勢。如前面所述,宇宙是無窮多的太極重疊錯綜而成,任一太極均在上下之中,而上下兩無窮。然而我們不能忘卻,括宇宙一切太極之大作用是圓道周流的,所謂無窮多之太極者,只是此大作用在流行中的現象;此等現象一方面做如是如是之呈現,一方面又不息地做如彼如彼之流行,而流行之勢用表現在錯綜復雜之物物太極上則或上或下。“上”“下”的立名,當然是以人為立場而言,依大易哲學的宇宙生成論,太極生陰陽,陰陽生萬物,由一大太極到萬物之一的人,是下行化生之流行;而人以其靈智,自覺而反,逆溯而上,精神回于一大太極之本,是為上行反本之流行。于是站在“人”的立場,因靈智之不齊,便有了“上行”與“下行”之分。儒家思想于此特別著力,孔子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img alt="《論語·憲問篇》。"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13492/2111084540819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447176-pftl853v82xJ9gdaQEEBIqB5uphfsJ8e-0-b9465880beb4f8d7301e10f5fbfc72cc">孟子謂:“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孟子·告子上》。即“向道”與“向欲”之分,孟子謂:“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孟子·梁惠王下》。也是勉人上行“向道”。關于儒家這一部分的思想,后文將詳述。

總之,一物一太極之義,是一方面物物各有其圓滿自足之性,一方面又極盡其活潑生動,做上下左右的感應、結合、流行。從性之“質”上言,性性平等互通;從性之“分”上言,有小大晦明之別。而人之處身于如是之太極圖中,貴在通一己太極之性,與其他縱橫大小之太極之性合。通乎此,則可各隨其性而得其圓滿自足:


夫子撫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論語·微子篇》。


是孔子通一己之太極于人類之太極,于此求得其圓滿自足。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老子》四十七章。


是老子收天下之太極于一己之太極,于此求得其圓滿自足。關于一物一太極及其交感互通、重疊錯綜之義,繁復難描,筆者才思不逮,言者少而遺者多,甚望慧識讀者,來日有以唱發大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水县| 若尔盖县| 鄄城县| 新泰市| 塔城市| 黄冈市| 五大连池市| 甘泉县| 吴桥县| 来凤县| 旬阳县| 门源| 正镶白旗| 新安县| 隆安县| 临沧市| 留坝县| 泸定县| 台前县| 秦安县| 雷波县| 高台县| 泉州市| 洞头县| 高清| 孝义市| 磴口县| 丹江口市| 关岭| 合肥市| 汉寿县| 崇州市| 合江县| 永丰县| 樟树市| 松滋市| 广水市| 蓬莱市| 龙山县| 江津市|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