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神潘愛民

潘愛民開發VisionOS和盛大創新院的短暫輝煌

2009年,有人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寫一個像安卓那樣的移動OS,這個人就是當時微軟亞研系統組的資深研究員潘愛民。

2009年的一天,經本書出版方博文視點一位資深編輯引薦,許式偉在北京見到了潘愛民。潘愛民的好幾本書都是與博文視點合作出版的。

許式偉是個頗有名氣的極客,他是Go語言的中國領軍人物,金山WPS的架構師,2009年年初被陳大年從金山請到盛大創新院。許式偉也是中國個人云存儲的開拓者之一,他推動了金山快盤的誕生。

許式偉現身說法并當面邀請潘愛民加入盛大創新院,讓后者受到很大的觸動。但他并沒有馬上答應許式偉的邀請,因為他有3個顧慮:自己能在盛大創新院做什么?能不能在盛大創新院發揮所長?盛大創新院確實要找他這樣的人嗎?

許式偉返回上海后,先后將潘愛民引薦給盛大創新院院長陳大年及常務副院長郭忠祥。為了說服潘愛民加盟,盛大特別邀請潘愛民到盛大創新院上海張江總部做一次講座,順便參觀拜訪。

陳大年當面向潘愛民描繪了他對盛大創新院的規劃和設想。潘愛民向《沸騰新十年》表示,陳大年當時描述下一代計算和面向未來創新時的激情打動了他。另一個打動潘愛民的點是,陳大年介紹了盛大的另一位創始人譚群釗與潘愛民認識,譚群釗就希望將盛大的業務與新技術結合的想法,與潘愛民深入交談,向潘愛民展示了工程化的諸多可能。也就是這次訪問打消了潘愛民的顧慮。很快,他在一個周末從微軟正式離職,又在緊接著的周一就入職了盛大創新院。

當時的盛大創新院群星璀璨,除了潘愛民和許式偉,還有本書作者當年在《電腦報》的老同事樊一鵬“樊大師”,也有上文提到的郝培強和他的創業伙伴霍炬,有極客余晟,有從硅谷回來的多媒體大牛陸堅博士,有在語音技術方面的專家黃偉和吳義堅,有開源大神莊表偉,還有游密的白寧等諸多牛人。

關于盛大創新院,陳天橋、陳大年兄弟最初的設想,是模仿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及施樂帕洛阿圖研究中心的模式,招募一批頂尖高手,給他們充分的研究自由,讓他們做出一流成果回饋給公司。

當時盛大創新院招聘信息中的一段話引起了業內諸多關注:“我們崇尚基于信任基礎的自治文化……每一個創新院的成員都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項目,您可以在創新院完成立項和核心團隊組建的過程,在院內完成策劃、研發、試運營的過程,成熟后則由機構注資并剝離成獨立子公司,項目成員獲得包括獎金、利潤分成、股份期權等回報。”

盛大創新院開局極好,但在具體開展什么項目上,最開始沒有定見,只說要做前沿和基礎的項目。不過,當時盛大創新院就已經明確,在找人方面,尋找散兵游勇不是主要做法,更希望有人“拿槍帶隊”投奔。因此,盛大創新院具有某種孵化器色彩。

霍炬回憶說:“當時盛大創新院偏愛有創業能力的團隊,試圖提供一個類似孵化器的環境,幫團隊快速發展。和其他大公司內部孵化或者創新不一樣,創新院是完全從外部引進團隊。這種模式算是介于公司創新部門和加速器之間,之前沒人做過。”

然而,項目畢竟需要有人來管理,于是有了點評會。這個會議定期召開,對內部和外部的項目進行點評,參會者包括固定成員和報名參加的創新院員工,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余晟回憶說:“如果非要說創新院有什么等級,大概就是把最后的點評機會留給院長陳大年。但他的點評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多是以溫和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思考,大多數時候都能讓大家信服。”

陳大年在新加坡“WiFi萬能鑰匙”的辦公室里接受《沸騰新十年》的采訪時提到,他在盛大期間主要就做了4個產品:第一個是盛大游戲,第二個是起點,第三個是盛大創新院,第四個是“WiFi萬能鑰匙”。其中,用情最深、心血花得最多的是盛大創新院。技術出身的他本就喜歡討論本源問題,喜歡和工程師溝通,在負責盛大創新院期間,他事必躬親,一直盯著各種項目的進展。

盛大創新院常務副院長郭忠祥也是這種溫和氛圍的養成者。霍炬回憶說:“老郭是我見過最善良的人,大部分加入的人都是他親自談來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被他的善良和真誠打動,最終選擇加入創新院。最后創新院裁員的時候,老郭也是最傷心的人。他后來和我說過,‘大部分人都是我一個一個親自請來的,最后我又不得不一個一個親自送走了他們’。”

在面向下一代計算這個主題上,盛大創新院和微軟亞研是趨同的,但在具體實現路徑上,兩者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微軟亞研更像一個大學的研究生院,雖然也在做創新,但更重要的指標是發論文;盛大創新院更像一個創業公司,面向業務研發,前后共有50多個項目立項,也折騰出很多有意思的創新項目。這對于已經做了10多年基礎研究的潘愛民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加分項。

潘愛民當時常駐北京,但是他每隔兩周就會在上海待幾天。在剛進入盛大創新院的前兩個月,他更是一直待在上海,所以和院內同事、領導們都很熟悉。

潘愛民和陳大年的直接交流也不少,每隔一兩個月,兩人都會湊到一起當面會談。交流的內容天馬行空,從技術方向、細節、功能,再到合作伙伴選擇、資源支持等。以潘愛民的視角來看,陳大年對技術認知頗深,話題交流幾乎無障礙。

做一個比肩安卓、超越WebOS的移動OS,也是潘愛民與陳大年多次思維碰撞出來的結果。潘愛民把他在盛大做的這個移動OS稱為VisionOS。

當時盛大移動互聯版圖不小,不僅有潘愛民帶領的小組做移動OS,還有后來去了樂視的黃濤在帶人做ROM,更有人埋頭做硬件設備,包括電子書Bambook和盛大手機。

潘愛民一直向《沸騰新十年》講述一個觀點,那就是在2015年之前,都存在趕超安卓做另一個移動OS的機會,而最好的時機其實是2012年之前。安卓技術并不完善,用戶體驗、系統流暢方面都與蘋果相差甚遠,即使是當時最好的安卓手機HTC,操作體驗也要比蘋果差一截。

在潘愛民的追趕計劃里,第一是提升性能。潘愛民稱,同期的盛大VisionOS,在圖形性能、硬件加速等方面,相比安卓有明顯的優勢。潘愛民還保留了一段VisionOS的演示視頻:整個手機系統的畫面清晰度頗高,應用運行和響應都頗為順暢。只要移植一下,VisionOS就可以在盛大手機、三星手機、三星平板上運行。

由于擔心未來不可控,他們沒有借鑒安卓技術和組件,具體代碼由組員編寫,架構也比較“薄”。團隊從零開始搭建,邊招人邊做,2010年下半年相當于練手,直到2011年湊到了10個人時,才開始正式按工程化方法進行研發,小組巔峰期有近20個人。

第二是打造應用生態。早年安卓的真正壁壘在于應用生態,潘愛民當時計劃的超越方案是支持HTML5應用。

當年還有一個背景事件——應用支持技術Flash和HTML5的“王位爭奪戰”。Flash和HTML5是當時最流行的移動游戲、閱讀等應用內容的支持技術。從1996年誕生到2010年,矢量動畫Flash一直是制作視頻、廣告和頁游的首選技術。而喬布斯打破了這個局面。蘋果想要壟斷內容,所以拒絕了被Adobe(奧多比)公司收購的Flash,選擇了更加開放的HTML5。2010年開始,Flash逐漸被邊緣化;2015年之后,大多數科技公司全面轉向HTML5。

潘愛民曾和陳大年聊過Flash和HTML5的技術選擇。他的判斷是,HTML5會是未來應用生態的主流技術,Flash底層代碼積重難返,很難從CPU改到功耗更大的GPU上運行;另外,科技公司肯定不愿受到Adobe的控制。陳大年聽完也支持他的觀點。

所以,雖然VisionOS同時支持Flash和HTML5,但潘愛民還是更加側重對HTML5的研究。

不過到了2012年下半年,陳大年找到潘愛民,表示盛大已經無力支持移動OS的研發,潘愛民需要自尋出路。而此時,潘愛民在其微軟亞研的老同事張春暉的推動下,與王堅在杭州見面。兩人談了一下午,王堅視潘愛民為知音,當場邀請潘愛民加入阿里云OS。

當時,除阿里外,有意愿且有實力做移動OS的還有一家公司——華為。

2012年夏天,華為的任正非在一個講話中提到兩個“備胎”計劃,一個是關于芯片的,另一個就是關于操作系統的。

有意思的是,華為和阿里都意識到潘愛民對自身的重要性。華為也邀請潘愛民到松山湖長談并提出邀約,但最終因特殊原因潘愛民與華為擦肩而過。最后,2012年年底潘愛民加入了阿里云OS,擔任阿里云OS的首席架構師,并帶去了許多盛大VisionOS的人。

盛大資本發力,墨跡天氣成明星

盛大不僅建立了盛大創新院這樣的組織,對包括移動互聯網領域在內的下一代計算方向進行創新嘗試,還建立起盛大資本,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重倉投資諸多早期項目。盛大資本由朱海發領銜,國金投資的創始人之一嚴彬和盛大自己培養出來的吳峰是主力擔當,顧曼旻、莊明浩、崔婧、蘇明明、谷承文、李甜等年輕人也嶄露頭角。這些人后來都成為早期各大機構的中堅力量。

盛大資本的明星項目有之前提到的機鋒網,有后續會提到的蝦米音樂、TalkBox和格瓦拉,而至今還有蓬勃生命力的當屬墨跡天氣。

可能每個人的手機里都安裝著一個默默工作的墨跡天氣。作為日常生活資訊的剛需應用,墨跡天氣也是少見的塞班、安卓和iOS這3個生態通吃的應用。更準確地說,它是從塞班平臺移植過來的。

沈陽人金犁是“80后”,曾經任職于埃森哲。2005年開始,他就在埃森哲的項目里編寫移動端應用;后來他去了塞班——那時候是塞班被諾基亞收購的前夜。金犁敏感地察覺到,塞班已經落后了,而他手頭的項目要3年后才能面世。他不愿意坐看外面風云潮起,而自己被關在大公司里消磨時光。

金犁強烈地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千萬人認可,強烈地渴望自己的產品具有3G網絡時代“實時在線”的特點。他給自己的產品列了這樣幾個條件:滿足大眾需求;高頻,最好是每天都要用的;不是離線的,而是一個必須聯網才能用的產品,因為只有能實時聯網的產品才能看到到底有多少人在用,才能了解日活躍用戶數量(以下簡稱日活)和月活躍用戶數量(以下簡稱月活)等數據。

更有趣的細節是,2009年12月30日也就是他26歲生日那天,金犁突然覺得:“我得開始了。”

于是第二天晚上,也就是12月31日,金犁開始在家里寫程序,一直寫到新年的凌晨3點。中間朋友電話不斷,有找他唱歌的,有拉他去酒吧的,他都以寫程序為由一一回絕了。

金犁告訴《沸騰新十年》,“墨跡”這個名字,不是磨磨嘰嘰的諧音。墨,代表中國風;跡,代表痕跡。所以,“墨跡”的初心是想做一款讓世界驚艷的、極致的、本土化的產品,滿足人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改變人們看天氣預報的方式。

墨跡天氣的第一個版本基于諾基亞的塞班系統。當時大家對塞班的普遍感受是界面老舊難看,但墨跡天氣做出了第一個塞班的雙重滑動版本,有動漫效果,跟后來的安卓系統很像。有人驚嘆說:“一個天氣軟件居然也能做得那么好看。”

墨跡天氣不僅界面好看,而且很節省流量。當時同類的天氣應用同步一次需要耗費10KB,墨跡天氣只需要1~2KB。更重要的是,早期的墨跡天氣能同時支持2000多個城市,而其他應用覆蓋數量最多的是500個。所以,墨跡天氣很快就火了,靠在幾個塞班論壇里發帖子,第一天的下載量就達到了1000次。

金犁沒有什么廣闊的人脈,兩個合伙人趙東和孫增斌也只是他的大學同學。因為這個項目是他發起的,所以金犁的股份稍多一些,擔任CEO,每個月給自己開3000元工資。他的工作地點就是家,早上起來就寫代碼,一直寫到半夜。

墨跡天氣也是一款很早就有商業收入的軟件,這主要取決于它穩定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較高的打開率,畢竟天氣是每個人每天都要關心的資訊。不過商業模式則純屬巧合——金犁為了方便用戶,設置了很多圍繞天氣的“指數”,沒想到,這些指數居然成了其他軟件看中的“入口”。從這個意義上說,早期的墨跡天氣起到了一個導航站的作用——它的第一個客戶是老虎地圖,而在“穿衣指數”里,最具標志性的客戶是阿迪達斯。直到現在,指數欄目作為品牌入口,仍然是墨跡天氣的基本商業模式之一。

牢牢抓住基本需求、極度重視用戶體驗、充分考慮到了早期流量費用較貴問題、想辦法替用戶省錢、漂亮的界面等,都是墨跡天氣成功的重要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贵定县| 红原县| 乌兰浩特市| 瑞金市| 上虞市| 南和县| 连州市| 车致| 嵊泗县| 通渭县| 内乡县| 始兴县| 凤冈县| 陈巴尔虎旗| 波密县| 天台县| 北流市| 辰溪县| 观塘区| 新巴尔虎左旗| 盐边县| 剑川县| 青海省| 隆子县| 赣州市| 平泉县| 瑞安市| 平安县| 临城县| 米易县| 岗巴县| 澎湖县| 临江市| 青阳县| 荃湾区| 阿城市| 弥渡县| 香格里拉县| 定远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