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投資簡史
- 龔詠泉 郭勤貴
- 3391字
- 2021-09-17 17:17:28
摩根的創投實踐
幾乎在荷蘭成立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的同一時期,英國開始了在北美的殖民活動。1607年,第一批英國來的殖民者在現在的弗吉尼亞州的詹姆斯敦建立了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個殖民地;1620年,一批英國來的清教徒在新英格蘭地區建立了第二個殖民地。
哥倫布和麥哲倫等探險家的航海探險,為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等國家帶來了香料和黃金等商品貿易成本的降低。直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殖民活動的規模基本上都不大。在以紡織機、蒸汽機和鋼鐵技術為核心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歐洲獲得突破性進展之后,機器大生產時代來臨,勞動分工日益細化,生產率大幅度提高,這時英國、法國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急劇擴張的生產力已經超出了國內市場的需要,在資本的推動下,打開和控制其他國家的市場就成了這些率先進入資本主義階段的國家的國家行為。
為了把本國生產的商品傾銷到海外市場,這些國家不惜通過武力占領和開拓海外殖民地市場,英、法、德等國家的殖民擴張速度加快,殖民活動也開始規模化。
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在北美洲東海岸先后建立了13個殖民地,隨著人口的增多,殖民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逐漸發展和成熟起來。
社會成熟以后,殖民地人民主張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追求與英國平等的地位,作為宗主國的英國自然不甘心把已經吃到嘴里的肥肉拱手送人,于是雙方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戰爭。1775年,“萊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這場戰爭持續了8年。英國與美洲大陸畢竟隔著大西洋,山高水遠,在補給能力受限而且法軍“背后捅刀子”的情況下,英軍最終以慘敗收場。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
在此之后,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組成了聯邦國會,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這13個殖民地就是美國最早的13個州,在獨立戰爭時期任大陸軍總司令的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成了美國第一任總統。
美國獨立之后,經濟持續發展,也像歐洲一樣逐漸出現了風險投資的萌芽性實踐活動。哈佛商學院教授湯姆·尼古拉斯(Tom Nicholas)曾把北美的捕鯨活動視為美國最早的風險投資的實踐。
鯨魚全身是寶,鯨油、鯨蠟可用作工業潤滑劑和燃料等,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因此,在北美的新英格蘭地區,從17世紀中葉開始就有商業化的捕鯨活動,到了19世紀中葉,美國的捕鯨業迎來了鼎盛時期:1858年,該地區的捕鯨船數量一度高達199艘;即使在南北戰爭時期,該地區仍有167艘捕鯨船。
囿于自然環境和技術等條件的限制,19世紀的捕鯨還是一樁風險很大的生意,不同的船長在不同的情況下出海捕鯨,成果可能有很大差別。此外,每次出海的成本為2萬~3萬美元,相當于今天的60萬美元。于是,為了降低風險,市場上出現了專業中介機構,負責從企業或者富有的個人投資者那里募集出海資金,并對不同的捕鯨船和船長開展盡職調查,與選定的船長確定出海捕鯨的策略和航線。這種合作模式與現代創投基金的運作模式有很多相似之處:專業中介機構扮演GP的角色,船長和捕鯨船則相當于創投企業,而投資人扮演LP的角色。
在一定意義上,商業化的捕鯨代表現代風險投資模式在美國的萌芽,但是在20世紀40年代之前,美國風險投資的探索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富裕的家族和個人主導的。
***
談起美國富裕的家族在早期進行的風投實踐,就不得不提美國金融史上舉足輕重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及其家族。
摩根于1837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一個背景顯赫的家族,是個十足的“富二代”。他父親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曾與倫敦的銀行家喬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一起創立了皮博迪摩根銀行(Peabody, Morgan & Co.)。他父親還分別在美國南北戰爭和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發過不小的戰爭財,為家族邁向更輝煌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皮博迪去世之后,摩根家族全面接手皮博迪摩根銀行,把銀行改名為J. S. Morgan & Co.;1895年,摩根把紐約公司的名字改為J. P. Morgan & Co.。
人在一生中只要在國運上升期抓住一兩次趨勢性機會,就可以取得空前絕后的成就,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19世紀中后期,隨著歐洲工業革命成果的引入和自身技術的進步以及北美洲統一市場的形成,美國搖身一變成了世界級的“基建狂魔”,進入一個大建設時代。摩根抓住了美國鐵路基建大躍進的機會,通過兼并處于困境中的鐵路資產并進行資源整合、管理提升和債務重組等方式,一舉成為當時擁有最多鐵路資產的銀行家,一度控制全美1/6的鐵路。他擁有的鐵路公司的營收之和相當于當時美國政府年度財政收入的一半。
1901年,摩根出價4.8億美元收購卡耐基鋼鐵公司,并與其他煤炭、鋼鐵和運輸公司合并成立“美國鋼鐵公司”(The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合并后的美國鋼鐵公司市值突破14億美元,是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許多金融史研究者認為這是現代金融史上第一樁私有股權的并購交易。
摩根一生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分別發生在1895年和1907年。1895年,摩根牽頭與羅斯柴爾德等家族組成了一個銀行財團,向美國政府提供了6000多萬美元的貸款,挽救了當時已奄奄一息的金本位制度。1907年,美國發生了恐慌性“擠兌”,先后有300多家金融機構倒閉。眼見美國陷入巨大危機之際,摩根召集全美最大的銀行家在其紐約的豪宅開會,他挨個點名施壓,迫使與會的銀行家答應掏錢收購行將破產的金融機構,以穩定市場,挽救瀕臨崩盤的美國經濟。
在危急關頭,摩根挺身而出、力挽狂瀾,這一方面提升了他的威望,另一方面也讓政客和民眾對他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感到恐懼。1907年的危機平息之后,美國的媒體和政界進行反思,很多人把摩根稱為“世界債主”。社會上批評摩根家族以及要求對大財團進行監管的聲音逐漸響亮起來,這是美國在1913年設立聯邦儲備銀行并在1914年通過《克萊頓反托拉斯法》(Clayton Antitrust Act)的重要原因。
***
富可敵國的摩根不僅對金融和鐵路感興趣,在他父親去世前后,他還逐漸把公司業務重心由安全保守的商業性貸款轉向風險更高的早期創業項目的投資。
摩根曾投資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公司,并且請愛迪生為其紐約的豪宅設計并布置了照明電路,成了照明產品的首批測試用戶。在測試產品期間,摩根的豪宅曾發生數起電線起火的事故,發電機巨大的轟鳴聲還曾引發鄰居的投訴,但這沒有影響摩根對電力照明的熱情。在自己的豪宅成為全美第一座安裝上照明系統的房子之后,摩根感到非常興奮,他立刻加大了對愛迪生的公司的投資,并計劃幫助愛迪生在全美推廣他的照明產品。
這時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打亂了摩根的如意算盤。愛迪生的公司有一個名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員工,還沒干完六個月就辭職了。特斯拉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一生中有多項發明,包括迄今仍在無線電領域使用的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連埃隆·馬斯克創立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但在愛迪生的公司工作時,特斯拉只是個初來乍到的移民,囊中羞澀、籍籍無名。有人說“自古文人相輕”,發明家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們也同樣有一條“鄙視鏈”。特斯拉在愛迪生手下工作并不開心,他認為愛迪生沒有給他應有的職位,也沒有兌現承諾的獎金,因此有種被耍弄的感覺,于是他就帶著自己發明的、不受愛迪生重視的交流電技術加入了西屋公司。愛迪生的公司是以直流電技術為基礎的,但人們逐漸發現交流電具有更多的優勢,因此西屋公司擊敗愛迪生的公司,贏得了多個重大項目。
已經投資愛迪生并且習慣于做行業第一名的摩根當然不甘屈居人后,擅長資本運作的他將愛迪生的公司與其他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并且轉而采用了交流電技術,與西屋公司直接競爭。
不僅如此,1900年摩根還為特斯拉提供了15萬美元(相當于2019年的46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支持他生產無線電報系統,直接與另一位發明家伽利爾摩·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競爭。摩根在特斯拉的初創公司中占了51%的股份。可惜的是,后來摩根以特斯拉違約為由,拒絕繼續追加投資,因此這個項目最后胎死腹中。
1902年,為了壟斷跨大西洋航運業務,摩根投資了國際航運公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 Company,IMMC)。IMMC是一家控股公司,旗下有一家經營旅游業務的子公司,即“白星線”(White Star Line)輪船公司,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但一定聽說過它曾擁有的豪華郵輪的名字,那就是“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
1913年,也就是“泰坦尼克號海難”發生之后的第二年,摩根在睡夢中溘然長逝,但人們對他的功過得失的議論并沒有就此畫上休止符,多年以后,摩根對美國的影響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摩根對愛迪生、特斯拉和IMMC的投資,雖然與現代獨立和專業的創投基金的模式有很大區別,但仍可以說,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美國富裕家族對風險投資的早期探索,為后來的風險投資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