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間,有人來報:“太傅,衛之太史伯求見。”
太史是各國的史官,官在上卿,負責記錄本國的天文和歷史。
章愷和輿人自忖自己爭論的事情肯定沒有衛國太史伯那么重要,很是知情識趣地向公子卬告辭回避。
公子卬則心中納悶,太史伯來他小小的長丘有何貴干?一般而言,一國太史外出公干只有一件差事,那就是對臺賬。
太史不僅要記錄本國和鄰國發生了什么政治事件,還要如實記錄天文地理。歷史這個東西被發明出來,就是為了方便周天子管理諸侯。在古代這種行為叫做記史,在現代則是臺賬。
周天子分封諸侯,為了防止諸侯隱瞞、欺騙天子,就需要他們遵循復雜的制度,定期對天子匯報史書,對鄰國的史書交叉檢查。比如齊國發生了大新聞,必須向匯報魯國和晉國。天子每年都會要求諸侯陛見,檢查他們的臺賬,也就是史書,檢查的時候會和其他國家的史書進行對照。史書造假那是一個也跑不了。
比如,天子一對史書,某年月日某事魯國史書上有,但是你宋國史書上不記載,你宋國是不是篡改史書,欺瞞天子啊?還有這里,某年月日,彗星襲月,人家記載的都是甲午日,你倒好,記成丁未日,你是不是干了什么缺德事,悄咪咪改了臺賬?
一通翻找史料,諸侯私底下干的什么爛事都給你找出來,你不記載不代表你鄰國不記載——大多數國家和鄰國關系都整不好,畢竟很多國家都和鄰國有水源、資源的糾紛,你們家出了爛事,別人很樂意記一筆。而且即使你和所有鄰國合謀一起篡改歷史,也是沒什么鳥用的,陰天有天文歷卡著你。太陽歷、月亮歷、星星軌跡,你總不能自己編時間吧?而且華夏最好的歷法大牛都是周天子獨家供養,諸侯解密歷法的難度堪比登天。
在太史-歷史臺賬的體系下,下面諸侯國的陽奉陰違,實際上天子都知道,只不過現在天子八師已經灰飛煙滅了,人家只是沒法懲罰你,不代表不知道諸侯的小九九。
公子卬請衛國太史上座:“太史伯蒞臨敝邑,卬歡迎之至。只是長丘沒有史官,不知……”
衛國太史擺擺手:“太傅不要誤會。我已經在商丘和貴國太史伯對照過史料了,今日不為史而來,而為公女而來。
敝國國君之女今年正值及笄的年紀,青春一十有五,欲物色青年才俊,約為婚姻。衛國姬姓,同姓不婚,而宋國子姓,且宋室公子在諸侯之間有尊重妻室的美名。恰聞太傅年少有為,雄姿英發,宋人稱頌,且無妻無子,品行端正,可堪佳偶,我特地慕名而來,不知太傅可有意衛女否?”
衛國太史并沒有對公子卬據實以報。在來宋國之前,衛國太史首先去楚國物色人物,畢竟楚國是衛國的屬國,能把衛公之女嫁給上國肯定最好,可楚王本人拒絕了。現任楚王乃是楚穆王,他不好美色愛江山,自從他弒父奪位以來,沉迷于戰爭游戲,平均一年滅一國,對女色是想也不想。楚穆王的公子也沒有迎娶衛女的可能——楚王子,也就是后來的楚莊王現在連十二歲都不到,追追都沒有發育完成,距離結婚的年齡還早。
太史伯又去了齊國,齊國姜姓,也是姬姓國婚配的大熱門。可齊國國君齊孝公暗弱無能,對內不能總人心,對外則被長狄吊打,每每用兵,無不敗績。太史伯又拜會了齊孝公的公子——頗像其父,廢物二代,不是良配。
太史伯又去商丘,宋國公子中老大公子江死了,老二杵臼是國君且有妻室了,老四公子鮑未成年。只有公子卬壯年且未婚。衛國太史和宋國太史互相匯報史書的時候,聽到最多的人名就是公子卬——今年公子卬對宋國歷史是決定性的。
聽到公子卬犯上作亂,抗擊廢公成功時,衛國太史冷哼一聲,只道這是個和衛國公子州吁一般的人物:窩里橫算什么本事?
后來記到公子卬驅逐為禍多年的山戎,太史伯心中咋舌:許是鄭昭公一樣的人物。八十年前,北戎為禍中原,還是公子之身的鄭昭公從父命,與齊國兵合一處,以少勝多,大敗戎人,諸侯以為能,競相說媒,欲嫁女于鄭昭公。
到了長丘,太史伯聽說公子卬一日一夜就剪滅為禍百年,樹大根深的長狄,俘虜像螃蟹一樣一串串在城外給長丘人挖水渠。太史伯眼睛都直了:這哪里是鄭昭公?這簡直就是齊桓公第二啊!
衛國附近常年戎狄為患,衛懿公時還被白狄滅國覆軍過一次,要不是齊桓公來救,衛國根本無力復國。衛公若是得到公子卬為女婿,太史伯斷定自己百分百會得到國君的嘉獎。
衛國太史努力克制自己不要用花癡一樣的眼光投向公子卬。
一旁的管理心中作嘔:“老東西真是不要臉,怎么夸公子卬的?品行端正?你見過哪個品行端正的正人君子把自己的國君打得落花流水的?這嘴臉哪里像是剛正不阿的史官?簡直就是J院的老鴇!”
公子卬記不得這是第幾十次別人給他做媒了:“不知貴國公女相貌、才智、性格如何?”丑女肯定不要的,胸小的也不要,笨蛋不要,性格有缺陷的也不要。根據公子卬以往的經驗,媒人一般會夸女孩子胸小如雞頭米——在這個時代胸小反而符合他們的審美。
衛國太史道:“自是上上之品!聞名不如見面,太傅不如親往衛國一晤。”
公子卬心說:“太史此人還真是自信,興許是個好姑娘。”
管理提醒道:“出于別國,靡費不少,太傅三思。”
衛國太史拍了拍胸脯:“此事勿慮。太傅車馬衣食,包在我身上。太傅見到人后,可逗留衛境,若佳人稱心如意,可下聘問,若不喜公女,敝國自會奉上儀金,定不讓太傅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