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 么振華 呂璐瑤
- 2092字
- 2021-09-08 12:16:16
(二)研究目標與基本內容
除了提出對于喪葬問題的安排及要求,遺言還體現出逝者對社會的認識,其內容涉及逝者的人生總結、生命感悟、處世態度、思想智慧等方面,逝者臨終前對生死或執著或勘破,在遺言中有較為充分的表露。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本書稿試圖全面搜集與整理傳統文獻與出土文獻中的隋唐女性臨終遺言資料,對遺言所體現的逝者臨終關懷事項及其心態進行系統的綜合研究。同時,親朋等是否遵照逝者囑托與愿望行事關系到遺言的實現與否,分析各種不能遵守遺言的原因,有助于加深我們對隋唐社會歷史的理解與認識。
以往學者對隋唐女性遺言的關注很少,而隋唐女性地位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相對較高,隋代獨孤伽羅與隋文帝并稱二圣,唐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曌,起義者陳碩真亦自稱文佳皇帝,中宗之女安樂公主還曾想做皇太女,故研究者希望能夠從遺言角度書寫隋唐女性史。凍國棟曾在《麹氏高昌“遺言文書”試析》一文中對唐代遺言資料的情況作綜括說明,認為唐代傳世文獻中保存下來的遺囑或遺言類資料,除皇帝遺詔、遺制及朝臣、節帥所上遺表外有數十例,大都是節文,其內容或是囑托薄葬,或是指明歸葬地點,還有少數幾條為處分身后遺產。[20]但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筆者目前已搜集到隋唐人遺言740余例,其中,女性遺言236例,數量相當可觀。已搜集到的遺言資料涉及諸多方面,種類十分豐富,諸如:一些上層統治者在遺言中表露了對社稷的關心;有讀書人非常不放心自己的著述,臨終前仍在堅持撰著,有的人則選擇焚毀文稿;有人會想對他人的恩情加以回報或對親族加以赒濟;有人臨終前表達了自己想要出家的愿望;自殺者會在臨死之前說明自己的死因;有人在臨終前對自己的心態也有充分的表達,死者希望身后處理的具體事務涉及較多,也有必要加以明確。筆者在書稿中將主要討論前人較少論及的女性遺言,對男性遺言的研究將是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希望相關研究有助于加深我們對隋唐時期女性思想與精神面貌的理解與認識,增進對隋唐社會及女性的了解。同時,透過千年前中古盛世女性遺言的研究,對死者的死亡觀進行思想史解讀,將遺言作為生者勘破生死的一把鑰匙,從中汲取使生者更有價值地生活的營養元素。這也有助于今人進一步了解古代喪葬文化和觀念,從而對現代社會殯葬文化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本書稿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隋唐女性臨終遺言研究》的最終成果,主要對隋唐女性臨終遺言中所體現的逝者的臨終關懷及其臨終心態進行系統的綜合研究,也涉及其親朋對逝者遺言所持的態度及是否執行及執行狀況,試圖從遺言角度探討隋唐女性的生活及其精神面貌,是從遺言視角撰寫唐代女性史及探究隋唐社會歷史的一次努力。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是梳理和分析隋唐女性遺言的內容及相關特點。明確每位女性遺言的內容及其時空坐標,在此基礎上,分類歸納唐代女性遺言的時代特點。分地區歸納唐代女性遺言的內容,分析死者的身份及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婚姻狀況、死亡年齡、死亡地點等對遺言內容的影響。
二是對后人及親朋是否遵照逝者遺言囑托進行考察,并對不能遵囑行事的原因進行分析。對逝者遺言實現程度的考察,可以使對逝者遺言的研究更加完整,也有助于增進我們對隋唐社會歷史及女性史的理解與認識。
三是對隋唐女性遺言中所體現的臨終心態與行為表現的相關資料的整理和探討,包括接受、遺憾、無奈、憂愁、悔恨、憂喜交加、曠達等諸種心態,分析不同唐人臨終前的心態的差異及其原因。
通過對上述內容的研究,結合中古社會背景,總結隋唐女性遺言的內容特點,分析她們提出相關遺言的原因及心理狀態。在此基礎上,分析隋唐女性遺言的特征,包括分階段對隋唐女性遺言內容的異同進行比較,與隋唐男性臨終遺言加以比較,從而明確隋唐女性遺言在整個中國古代古人遺言中的特色、價值與閃光點。這是隋唐女性的個性與精神特征的一個展現。
[1] 分載《市村博士古稀紀念東洋史論叢》,東京:富山房,1933年。
[2] 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37年。
[3] 載朱雷主編《唐代的歷史與社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498—511頁。
[4] 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5] 載《唐代の思想と文化》,東京:創文社,2000年,第329—362頁,第283—
[6] 3載2《8興頁。大歷史學報》2013年第27期,第29—52頁。
[7] 載《中華文化論壇》2008年第2期,第11—15頁。
[8] 《唐代婚喪》,第173頁。
[9] 載《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4輯,第7—32頁。
[10] 分載《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第10—17頁)、2013年第6期(第5—8頁)。
[11] 載《史學》第49冊第4期,東京:三田史學會,1980年,第143—156頁。
[12] 載《女子美術大學紀要》2001年第31期,第142—154頁。
[13] 《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第1期,第175—201頁。
[14] 《文博》1995年第4期,第44—48頁。
[15]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08—122頁。
[16]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第96—101頁。
[17]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第67—68頁。
[18] 載嚴耀中主編《唐代國家與地域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8—43頁。
[19] 載《黑龍江史志》2015年第5期,第99—100頁。
[20] 凍國棟《麹氏高昌“遺言文書”試析》,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編《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3輯,《武漢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2006年,第1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