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設計

1.3.1 研究內容

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作為經濟社會轉型中的現實問題而成為學術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本書基于規范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分析城鄉收入差距的歷史演進和區域差異;基于中國經濟增長“政府主導”的特征事實,探究城鄉收入差距的變遷問題。本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歷史演進及其區域異質性分析。結合中國經濟增長的政府主導性質,以政府對經濟的參與水平為視角,利用城鄉收入比、泰爾指數、基尼系數分析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歷史演進軌跡及其區域差異,為實證分析提供現實基礎。

第二部分: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中城鄉收入差距成因的理論分析。采用政治經濟學分析范式,從物質利益格局變遷、經濟主體行為選擇、城鄉發展制度供給、激勵機制設計四個維度審視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變遷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為下文實證分析視角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第三部分: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中城鄉收入差距變遷的實證檢驗。選擇市場化改革、地方政府競爭、人口流動、產業結構變遷等視角,利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統計中國省際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和穩健性分析,進一步考察制度質量、分權激勵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理論邏輯和數理依據。

第四部分:梳理本書的主要研究結論,提出促進中國城鄉收入差距收斂的制度變革與重構措施,優化激勵機制設計,促進激勵相容,最終實現城鄉共享發展。

1.3.2 技術路線設計

本書基于現有關于城鄉收入差距的研究現狀,選擇從“政府主導”的經濟性質為視角研究城鄉收入差距變遷問題,并對影響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變遷的制度和激勵等深層次原因進行分析。首先,基于城鄉收入比、基尼系數度量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的固有缺陷,本書選擇用泰爾指數度量城鄉收入差距,并對城鄉收入差距的歷史演變和區域異質性特征進行審視。其次,在此基礎上,采用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范式,對城鄉收入差距變遷中的物質利益格局、主體行為選擇、制度安排與激勵機制設計進行系統分析,進一步基于政府主導的視角,選擇人口流動、市場化進程、產業結構變遷和地方政府競爭等因素,分析其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理論機制與數理證據,并檢驗城鄉收入差距變遷中的制度和激勵性問題。最后,基于主要研究結論,并結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增長動力穩態轉換的現實背景,提出促進城鄉收入差距收斂、實現城鄉共享發展的政策建議。

在技術路線設計上,本書依然以“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對策研究”為主線,對政府主導型經濟中的城鄉收入差距變遷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基于主要研究目的,本書主要回答以下五個基本問題: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歷史演變出現什么趨勢?這種趨勢是否存在顯著的區域異質性特征?二是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變遷中政府作用的理論邏輯是什么?中國式分權下采取“維持市場的聯邦主義”的財政模式下地方政府行為選擇是如何影響到城鄉收入差距的?三是在政府主導型經濟中,政府主導的程度、市場化進程、地方政府競爭、人口流動、產業結構變遷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機制是什么?這種影響機制是否能夠得到數據支持?四是中國制度質量和分權激勵如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變遷,如何把制度和激勵進行量化,找出影響的理論機制和數理證據?五是促進中國城鄉收入差距顯著縮小、實現城鄉共享發展的制度應該怎樣實現有效供給?激勵機制應該如何設計構建城鄉共享發展的制度體系和設計促進激勵相容的激勵機制?本書研究的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

圖1-1 研究的技術路線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信丰县| 京山县| 常熟市| 浦北县| 德昌县| 开远市| 耒阳市| 库车县| 巴彦县| 抚远县| 盖州市| 成安县| 阿图什市| 马公市| 呼图壁县| 永平县| 小金县| 西峡县| 辽阳县| 措美县| 德州市| 盱眙县| 大同市| 平远县| 泰顺县| 略阳县| 万安县| 香格里拉县| 宁都县| 进贤县| 玉门市| 宝清县| 通化市| 忻城县| 达尔| 肇源县| 鹿邑县| 泸州市| 定结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