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政府系統優秀調研成果選編(2018年度)
- 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 6689字
- 2021-09-09 18:26:02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 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調研報告
山東省政府研究室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是一家集煤炭、煤化工、物流貿易、現代服務業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近年來,受外部環境和自身經營不力等因素影響,企業連年虧損,曾一度走到生死存亡的邊緣。2016年3月,新礦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在山東能源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謀新求變,在改革創新、瘦身減負、去產能、促轉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近日,我們赴新礦集團開展了專題調研,總結了該企業的經驗做法,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礦集團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前身是新汶礦務局,創建于1956年,1997年進行公司制改制,2011年成為山東能源集團最大權屬企業。新礦集團曾經是山東省煤炭行業的佼佼者,煤炭生產在全省率先突破千萬噸產能大關。2013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煤炭價格大幅下滑,煤炭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時期。在此背景下,新礦集團作為老國有企業,人員多、包袱重、投資大、負債高、歷史遺留問題多等一系列負面因素的影響急劇放大,企業發展陷入困境。
當新礦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臨危受命,接過企業改革發展的“接力棒”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系列難題。企業連年巨額虧損,僅2016年一季度,虧損額就高達3.6億元;累計超過300億元的投資,因轉化項目不到位,短期難見回報;各大銀行累計抽貸、壓貸72.26億元,資金鏈條瀕臨斷裂;老礦區轉型壓力巨大,新礦區競爭能力不足,煤炭產量大幅減產;集團內部機構臃腫,人員冗雜,人浮于事;歷史遺留問題、職工訴求矛盾加劇;等等。
面對錯綜復雜的困難局面,新礦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以共產黨人的勇氣和擔當,披荊斬棘,迎難而上。
(一)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打破體制頑癥
一直以來,層級多、機構多、冗員多、效率低是制約國有企業活力的突出問題。新礦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聚焦勞動、人事等企業核心因素,以劍指困難領域、打破體制頑癥的勇氣,突破藩籬,瘦身強體。
一是深化機構改革。集團內部全面實施減層級、減機構、減職數、去行政化的“三減一去”改革。根據產能、區域、規模等重新確定各權屬單位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管理崗位一律實行公開選聘、競爭上崗、動態管理。按照職級檔案化、崗位契約化的原則,減少行政管理人員,充實基層生產一線,大幅度提升機構運轉效能。2016年以來,處級管理人員、副總師、科區級管理人員、機關管理人員分別由560人、234人、5336人、3447人,減至418人、148人、1978人、1318人,減幅分別達到25%、37%、63%、62%。科級機構由1027個減至548個,減幅47%。
二是深化用工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機關補充一線、地面補充輔助、輔助補充采掘、采掘補充省外”的梯次轉移機制,拓寬富余人員轉移通道,實現“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2016年以來,控員分流19564人。同時,選拔4名85后優秀大學生走上中層管理崗位,80后中層管理人員達18人,優化了管理人員年齡結構和學歷層次。
三是深化勞動組織改革。立足讓煤礦工人體面尊嚴地生活,在確保產量不減、產能不降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生產礦井采掘區隊取消夜班生產,徹底改變傳統“三班倒、打連勤”作業模式,引領了煤炭工業勞動組織的歷史性變革。目前,12對礦井取消采煤夜班生產,17對礦井實現集中休息。
(二)創新管理方式,實現降本增效
為破解管得過死、機制不活、內生動力不足等突出問題,新礦集團堅持“放管結合、管控有度、責權清晰、規范運營”,簡政放權,有效激發企業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一是創新“三管三放三自”管理。徹底改變過去對權屬單位的統管方式,進一步明確集團與各單位的職責邊界,集團重點管單位主要負責人、管主要指標、管監督考核,放開自主經營權、自主用人權、自主分配權,讓各單位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徹底改變過去慣用的拉鋸式分配指標的做法,變集團“下達指標”為各單位“自報指標”,變年底綜合考評為每月張榜、動態排名,增強了各單位自我加壓、爭先進位的主動性和緊迫感。
二是創新“首簽首責”制。按照“依法合規按程序”原則,規范各類事項研究、把關和審議流程,實行“首簽首責”制。首簽人承擔60%的責任,逐級遞減,各負其責、終生追責,起到了壓實責任、逐級把關、筑牢防線的良好效果。
三是創新“降本增效”管理。倡樹“成本制勝”“省下就是賺下”理念,全要素、全過程降低成本。同時,加強政策創效、經營創效、財務創效,深挖潛力。圍繞政策創效,按照“上追五年、動態跟蹤、全力爭取”原則,梳理9大類、128項優惠政策,其中以資源開發三項費用管控為重點,減免費用5.52億元;圍繞財務創效,加強承兌匯票、存貸優化、稅收籌劃管理,2016、2017年分別創效12億元、15.57億元;圍繞資產創效,成立資產管理中心,統籌管理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開展存量資產清查,盤活資產378項。
(三)加快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破解動能接續不暢、轉型升級乏力等突出問題,新礦集團通過主業升級、技術輸出、拉長產業鏈等措施,大力推進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一是鍛造創新鏈,推動產業智慧化。堅持做強做優煤炭主業,以裝備自動控制、數據自動采集、崗位無人值守為方向,積極攻克智能采煤、無人掘進等前沿技術,推進由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向“智能化無人”邁進。目前,已建成4個智能采煤工作面、1個無人掘進迎頭。2018年年底前,將建成18個智能采煤工作面;集團所有礦井運煤皮帶、主排水系統均實現自動化集控;實施機器人巡檢,真正實現無人值守;新巨龍公司實施綜掘機遠程監測控制,掘進迎頭無人作業。創新設備直租模式,變買設備為買服務,引入盾構機用于井下巷道掘進,掘進效率將提高3倍以上。
二是升級技術鏈,推動智慧產業化。依托國家級研發中心、國家級充填實驗室等載體,充分發揮防沖技術、瓦斯治理、水害治理等技術優勢,推動技術產業化、服務高端化,拓寬創業增收空間。充填開采工藝配套輸出到河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區的9對礦井;瓦斯深度開發治理形成產業鏈,為40多家大中型煤礦進行瓦斯體檢;推廣“110”、探索N00留巷工藝,自主研發應用“鋼束可彎曲切頂留巷新工藝”獲得國家專利技術證書,打造了設計、制造、技術指導一條龍服務模式。
三是延伸產業鏈,推動跨界融合化。圍繞煤炭主業跨界電力、化工等行業做文章,布局煤電、煤焦、煤氣化三大一體化產業,建成一批煤炭深度轉化項目,加快內蒙古基地崛起,新疆基地突破,實現了跨界融合。新疆年產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工程半年時間累計出氣5.5億立方米,創收超過6億元,成功并入“西氣東輸”管道;伊犁四礦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安全出煤500萬噸;伊犁一礦恢復生產、順利出煤。內蒙古長城一礦、二礦、三礦、五礦、六礦和魯新煤礦取得國家發改委產能置換方案批復。與國家電投合作開發寧夏紅墩子礦區,將一次性增加15億噸煤炭資源儲量、1000萬噸/年產能。
(四)打造創新平臺,帶動全員創新
新礦集團堅持把創新作為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抓住平臺、技術、機制三個關鍵,推動創新、創業、創優,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一是搭建創客平臺,促進產學研融合。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搭建集團公司“創客聯盟”、權屬單位“創客中心”和基層科室、區隊“創客工作室”三級平臺,覆蓋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非煤產業等“六大專業”,構建起以集團公司為引領、二級單位為主體、全面輻射區隊班組,跨部門、跨專業、跨領域的“大聯盟”。目前,已經與2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聯合,打造了14個研究所、127個研究室、2個試驗室、1個檢測站、31個試驗基地。涌現出新巨龍公司“新聚龍”、伊犁能源“新絲路”、翟鎮煤礦“匠心坊”等60多個創客中心。
二是突出技術創新,強化聯合攻關。通過創客大講堂、創客分享會、創客發布會等形式,由聯盟協調各單位成立聯合攻關小組,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打破專業、單位、時空限制,資源共享、聚智攻關。截至目前,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率達到91%;主導編制行業標準18項,頒布實施13項,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科研攻關和新技術推廣項目629項,34項通過省部級技術鑒定,22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獲授權專利119件,創效達27.7億元。
三是加大經費投入,激勵創新創優。新礦集團每年科技研發投入占總收入比重超過2.5%,設立2000萬元科技創新獎勵基金,重獎創新成果。2018年2月,僅重獎孫村煤礦一項科技研發成果就高達500萬元。同時,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濃厚氛圍,尊重職工首創精神,大張旗鼓地宣傳創新成果。如,翟鎮煤礦技術創新成果以職工姓名命名,充分體現了對職工創新熱情的尊重和保護。
(五)堅持固本強基,強化黨建引領
為解決上熱中溫下冷、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兩張皮等問題,新礦集團將黨的建設融入企業各項工作,固本強基,脫虛向實,創優品牌,為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發揚“創客精神”,打造“聚能黨建創客聯盟”。依托集團公司黨委聚能黨建創客聯盟、基層黨委聚能黨建創客中心、黨支部聚能黨建創客工作室三級創客平臺,成立了黨委綜合、組織人事、宣傳思想、紀檢監察、群眾工作、治安穩定等八大專業黨建創客聯盟,構筑了黨委扛旗領跑、支部對標趕超、黨員爭星爭標、全員創新創效的黨建引領體系。
二是圍繞“創新創效”,打造基層黨建品牌。深化萬名黨員創新創效、百個黨組織攻堅踐諾等活動,著力建設標準黨支部、特色黨支部、標桿黨支部,涌現出一大批黨建工作品牌。如,翟鎮煤礦,形成“初心圃”黨建工作研究帶動安全生產“匠心坊”、經營活動“創效崗”、技術升級“優化群”1+3幫帶建設機制,提升了黨群工作效能和創新能力,實現了黨群工作落地生根。
三是狠抓責任落實,創新考核評議。嚴格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分管領導一崗雙責,以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工作為抓手,對照清單抓落實、依據清單嚴考評。制定《新礦集團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辦法》,把黨委工作任務分解為7個部分、58大項、171小項,實現工作全覆蓋、考核全層級,推進了黨建工作內容、活動方式、考核機制、評先導向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新礦集團通過思想大解放、理念大革新,有效激發了集團上下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改革發展的斗志;通過用人、用工、管理等制度改革,徹底打破了國有企業“官本位”的傳統觀念和“級別”“身份”概念,顛覆了傳統礦井生產組織方式、傳統煤炭企業管理模式;通過加快技術創新和輸出,推動了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迅速融入了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十強產業”和“一帶一路”“西氣東輸”等重大國家戰略。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新礦集團增強了質效提升、內涵發展的“軟實力”,實現了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的“大發展”。2016年,新礦集團在產量同比減少440萬噸、影響收益15.94億元的情況下,實現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增加142億元;利潤在消化一季度虧損3.6億元基礎上完成8.6億元,增盈減虧21.2億元。2017年,完成產量4620萬噸,同比增加320萬噸;營業收入635億元,同比增加249億元;全年實際完成利潤65.9億元,資產總額1070億元,資產負債率降至71.9%。在補發、補繳工資、補貼、保險等33億元,補繳2015年以來職工住房公積金13.8億元的基礎上,利潤、利稅、人均創利、在崗人員平均工資、采掘工人均工資等12項指標均創建企以來最好水平,企業主體信用等級重回AA+。
二、新礦集團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幾點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多次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國有企業不僅要做承擔新歷史使命的先鋒隊,更要做實踐習近平治企新思想的主力軍。山東是國企大省,國有經濟舉足輕重,有責任發揮制度優勢,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新礦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勇于直面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險境,銳意改革、奮發進取、不懈探索,在改革創新、轉型發展上取得一系列進展和突破,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做法和經驗。
(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確保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更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新礦集團堅持把打造堅強的領導班子作為實現黨的領導、加強企業黨的建設的重要保證,明確提出“六為六不一落實”的重要遵循,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以發展為上、以大局為重、以員工為本、以創新為魂、以務實為先、以律己為要,提升思想境界不僵化、堅定信心不動搖、規范決策不任性、團結協作不折騰、履職擔當不懈怠、勤政為民不妄為,千方百計抓工作落實”。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的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牢記為黨工作的第一職責,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行動落實到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中。領導班子的身體力行、廉潔自律、率先垂范,引領和帶動了集團上下思想觀念、內生動能、體制機制和優良作風等方面的活力競相迸發,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都得以充分發揮,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增強競爭實力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必須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更好地發揮企業家作用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是企業的靈魂和統帥。特別是國有企業家,他們不僅是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更是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是治國理政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來源,肩負著經營管理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責任。作為國有企業的帶頭人,企業家勇于負責的擔當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報效祖國的奉獻精神和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都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別是新常態下,尤其需要企業家具備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膽識和魄力,積極尋求適合企業的發展思路、經營模式、轉型路徑,尋找新動力、實現新跨越,推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以董事長張若祥為當家人的集團領導班子,深知他們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歷史重任。“六為六不一落實”既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的要求約束,更是他們為自己立下的自律準則。調研中,我們能夠時刻感受到,他們所具備的責任擔當意識、開拓創新精神和奉獻進取情懷。正是這些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凝聚成了新礦人信心百倍、迎難而上的精氣神,匠心奇思、顛覆傳統的新思路,深化改革、啃硬骨頭的膽與識,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執行力,匯聚起推動新礦人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
(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必須著力深化改革,激發企業內在活力
改革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兩年前,在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新礦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吹響改革集結號,下了一招“治虧創效、改革脫困”先手棋,重點針對思想僵化、體制不活、管理落后、發展粗放等弊病,以市場化和去行政化為方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他們強化目標引領,先后提出“三年三步走”“四強新礦”“實現雙跨越”“爭當雙第一”的目標,以美好愿景凝聚起干部職工的精氣神;他們開展頭腦風暴,舉辦全員大討論,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使“把人員當資源、把負債當機遇”“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節約”“干毛巾也能擰出水”等一系列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化為果;他們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大膽挑戰既定利益格局和體制頑癥,重塑企業活力,推動企業走上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
(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必須加快動能轉換,厚植競爭新優勢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全球范圍能源戰略轉型快速演進,能源企業處于厚植發展優勢、調整優化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需求增速大幅下滑、國內外競爭日趨激烈的復雜形勢,同時也承擔著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艱巨任務。如何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重塑企業競爭新優勢,是擺在國有企業面前的首要問題。過去長期靠拼資源、拼環境、拼勞動力的粗放發展方式已經無法持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成為企業謀求發展的客觀要求。新礦集團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期,積極融入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緊緊圍繞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這一核心,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要素為支撐,堅持創新鏈引領、技術鏈輸出、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在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同時,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積蓄發展新優勢。新礦集團提出,下一步,將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原則,全面推動集團新舊動能轉換。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雛形基本形成,構建煤炭、化工、電力、現代服務業新四大板塊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不斷譜寫新礦集團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