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山東省國資委關于推動省屬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山東省國資委

中長期激勵是促進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勇于擔當、干事創業,留住企業核心骨干人才的重要途徑。實施中長期激勵,有利于建立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捆綁機制,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有利于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分配制度,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山東“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要求。為扎實做好這一工作,我委對省屬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情況進行了調研和總結,分析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解決措施。

一、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現狀及三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省屬企業的中長期激勵,分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和非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兩個方面。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面,截至2018年11月,共有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31家,實施股權激勵的6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9.35%,分別是浪潮軟件、浪潮信息、華魯恒升、山東路橋、魯商置業和新華制藥。其中,華魯恒升實行的是限制性股票,其他5家實行的都是股票期權。非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方面,個別企業做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沒有國家政策支撐,激勵方式和激勵力度等核心要素方面差異較大,沒有形成良好的典型帶動和引領示范作用。總體來看,山東省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力度不夠,激勵機制尚未健全,與山東省國企國資改革的總體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中長期激勵政策制度出臺數量較少,有章可循任重道遠

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務院國資委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基本都是在2008年以前制定出臺的,出臺時間較早且實施條件較為嚴苛,省屬企業上市公司大多不符合條件,推進難度大;非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方面,除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權激勵外,國家尚未出臺相關政策及操作規則,實施過程中企業也比較為難,一是沒有具體政策和操作規則,害怕觸碰紅線,實施起來“提心吊膽”;二是一級企業和上級公司管理者原則上不能做,企業負責人推行的積極性不高;三是成功的經驗和能發揮帶動作用的典型不多,具體操作時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心里沒底。

(二)企業實施激勵的意愿與實際行動差距較大,內部工作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很多企業對中長期激勵的重視只停留在主觀意愿上。在思想認識上,已經意識到中長期激勵對企業留住人才、形成利益捆綁機制和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但在行動上,缺乏先行先試的勇氣和決心,只探索研究短期激勵和現金激勵,忽視中長期激勵,認為眼前能看到的、能拿到手的才是實實在在的,中長期激勵沒有具體實施細則和成功典型借鑒,就不愿意在這方面多做探索。

(三)企業運營質量與監管要求匹配度較低,實施激勵的難度較大

根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需要滿足公司治理、業績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公司治理的基本條件是外部董事(包括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成員一半以上、薪酬委員會全部由外部董事組成;業績方面的基本條件是實施時的業績目標水平,應不低于公司近3年平均業績水平及同行業平均業績(或對標企業50分位值)水平,行權時的業績目標水平,應結合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特點和自身戰略發展定位,在授予時業績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并不得低于公司同行業平均業績(或對標企業75分位值)水平。從調研情況來看,完全符合條件的僅有3戶企業;基本符合條件的有10戶企業。

二、中長期激勵工作面臨的重要機遇

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工作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近年來,隨著加快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重要批示和山東“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要求,山東省省屬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同時,中長期激勵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機遇。

一是頂層設計為中長期激勵留足了空間。國家層面關于國有企業中長期激勵的具體制度雖然不多,但是相關文件和會議內容,為中長期激勵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2016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完善國有企業對科研人員的中長期激勵機制。符合條件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可采取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等股權方式,或項目收益分紅、崗位分紅等分紅方式進行激勵”。2018年10月9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會議要求“突出抓好市場化經營機制。統籌用好員工持股、上市公司持股計劃、科技型企業股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措施,充分調動企業內部各層級干部職工積極性”。這些意見、要求都為國有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留足了空間。

二是國有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的潛力巨大。根據調研的資本市場有關數據,2016—2018年11月初以來,全國范圍內共有1116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其中,中央企業36戶、地方國有企業38戶、民營企業922戶、外資及其他類型企業120戶。實施股權激勵的國有企業總體戶數較少,與國有企業的龐大體量、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不匹配。從山東省的情況來看,近年來,省屬企業實施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企業6戶,相比于省屬企業上市公司總戶數31戶,占比也不高。可見,未來國有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潛力巨大。

三是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的基礎逐漸夯實。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屬企業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力爭上游,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工作成效。2017年省屬企業實現利潤473億元,2018年前11個月快報利潤已達到584億元。為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實現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增長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三、“四措并舉”邁出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的重要一步

在對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十條意見》情況的督查中,有的企業負責同志直言不諱地說,“在涉及下步國企改革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激勵問題”。省國資委“四措并舉”,積極穩妥地邁出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的重要一步。

(一)出臺指導意見

起草并通過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省屬企業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意見》《關于省屬企業非上市公司實施中長期激勵的試點意見》(以下簡稱《兩個意見》)。《兩個意見》,一是針對企業反映的“實施難、門檻高”等問題,在股權授予條件、激勵對象、首次授予額度和業績指標四個方面做了調整和突破;二是對省屬企業非上市公司實施中長期激勵的試點原則和條件、激勵對象和水平做出了具體規定,同時,明確了超額利潤提成、項目跟投、虛擬股權和科技型的激勵四種激勵方式的核心要素。

(二)開展專題培訓

為貫徹落實《兩個意見》有關內容,進一步提高省屬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思想認識和能力水平,省國資委組織召開了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培訓會。培訓會議上,委內有關人員對《兩個意見》有關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選取了華魯恒升、浪潮信息、煙臺萬華和山東重工分別就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股權激勵和科技創新激勵等情況做典型發言,同時,專門邀請了國務院國資委專家庫成員、康智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就非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方式選擇及激勵計劃制訂、科技型企業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等相關內容進行了專題講解。

(三)篩選試點企業

在全面調研省屬企業情況的基礎上,省國資委按照積極穩妥的總要求和《試點意見》內容,結合企業實施意愿和自身條件,初步將魯商集團、山鋼集團等7戶省屬企業所屬的魯商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山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17戶企業作為首批試點。在試點的篩選過程中,主要堅持了四項篩選標準:一是主業清晰且處于市場化競爭較充分的行業和領域。二是企業產權結構清晰,治理結構規范。三是基礎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執行,近期無財務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記錄。四是達到規定的業績條件。

(四)組織專家評審

為幫助試點企業制定符合政策企業和自身實際的激勵計劃,省國資委建立了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計劃專家評審制度,成立了由專業咨詢機構、省屬企業中熟悉激勵、財務、法律等業務的專業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并建立了專家評審工作規則。專家組成員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試點意見》內容,對試點企業的中長期激勵計劃進行評審,并出具評審意見。試點企業集團董事會結合專家評審意見,對激勵計劃進行修改完善。

四、幾點具體建議

根據省屬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機制的工作實際,結合中央和其他省市國有企業先進做法,以及省屬企業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建議:

(一)加強“三個聯系”,建立協同機制

一是省屬企業集團總部加強與實施中長期激勵的試點企業、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確保激勵工作過程的流暢和高效。二是省屬企業加強與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中長期激勵評審專家的聯系,對有關法律、財務等方面的問題積極征詢意見。三是省國資委加強與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等有關部門的聯系,積極主動對接,建立同頻共振工作機制。

(二)做好“三個堅持”,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堅持依法合規,無論何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機制,都應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制定。二是堅持對標站位,省屬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中長期激勵,應積極對標中央企業、其他兄弟省份的地方國有企業,尋求適合自己的激勵機制。三是堅持提質增效,確保激勵約束相對等。省屬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要從增加的效益中體現個人利益。對弄虛作假兌現激勵收入或者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積累寶貴經驗,適時完善政策

根據《試點意見》要求,省屬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特別是非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采取試點先行、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省國資委應在充分了解企業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發現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研究解決措施,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細化和完善《試點意見》等中長期激勵有關政策。

調研組:邵澤武、曾繁領、薛潔、盧源、宿慶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清河县| 揭东县| 分宜县| 泾川县| 长葛市| 崇信县| 高碑店市| 临沧市| 寻乌县| 荆州市| 闽清县| 枣阳市| 焦作市| 吴旗县| 临汾市| 甘孜| 辛集市| 延吉市| 宜都市| 大洼县| 榆社县| 师宗县| 宜宾县| 东安县| 内乡县| 新源县| 八宿县| 洛阳市| 嘉定区| 三河市| 保山市| 阳泉市| 长宁县| 怀来县| 闽清县| 荆门市| 丽江市| 中西区| 松江区|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