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政府系統優秀調研成果選編(2018年度)
- 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 4035字
- 2021-09-09 18:25:59
打造東西國際大通道 重塑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山東省商務廳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提出要“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重塑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為此,需要我們立足山東的基礎和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力構建面向日韓、輻射東南亞、西接歐亞大陸的東西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以下簡稱東西國際大通道),加快形成山東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重塑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一、山東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的意義所在
山東省第11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利用沿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著眼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優化山東開放戰略布局。基于以上定位,山東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可以把陸海統籌、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等方面的開放理念和戰略謀劃進一步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山東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在東亞物流體系中的樞紐節點作用,建立起面向日韓、輻射東南亞、西接歐亞大陸的東西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從而實現陸海有機銜接,更好地踐行絲路精神,在“一帶一路”倡議及中日韓自貿區開放格局中更好地展示山東特色,體現山東擔當,彰顯山東地位。
(一)提升山東融入“一帶一路”的區域發展戰略地位
山東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旨在把“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有機連接起來,向西能把“一帶一路”市場融入進來,向東更加緊密地聯系日韓、輻射東南亞。既有助于山東省企業更多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山東省企業布局中亞、歐洲市場,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提供有力支撐;也有助于促進日韓、歐亞大陸兩個全球大市場互聯互通,將山東由“一帶一路”末端提升為樞紐,更好地發揮戰略支點作用,形成區域發展優勢,擔當起國家賦予的重要使命。
(二)抓住中日韓自貿區機遇的有效途徑
2017年我國與日韓貨物貿易量達到39485.2億元,占全國貨物貿易總量的14.2%。山東省對日韓出口2123.6億元,占全國對日韓出口的13.1%,占山東省出口的21.3%。山東是日韓的重要合作伙伴,是日韓對華投資的主陣地,2017年源自日、韓的投資占日、韓對華投資的19%、49.3%。特別是當前我國與日韓的經貿合作形勢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我們應該搶抓機遇,加快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這不僅有利于發揮山東經濟特別是開放型經濟的優勢,更有利于山東抓住中日韓自貿區機遇、更好地發揮山東在東亞和東北亞地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帶動其更好地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與繁榮。
(三)重塑出口大通道的比較優勢
山東省相對便利的陸路運輸條件和港口資源,歷來就是我國東部貨物出海的重要通道。近年來,鄭州、重慶等中西部地區貿易大通道的建立,給山東省帶來了較大沖擊,如果不采取主動應對措施,現有的優勢就會進一步弱化。外貿出口地的選取,是企業綜合考慮便利性和成本等因素作出的選擇,快捷、低成本的運輸體系和高效的出口通關是能夠吸引貨源十分重要的前提。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可以吸引更多的出口貨源,有效鞏固山東省的既有優勢。
(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現實需要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再造山東省區域功能優勢,也迫切需要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山東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一直處于優勢地位,但產業結構較重,新動能成長不快,發展活力不足,導致優勢減弱。特別是近年來周邊地區發展形勢逼人。而受地緣政治變化影響,山東參與“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的區位優勢弱化,對外合作的海上大通道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加快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以大物流吸引人流、技術流、資金流匯集,形成區域性結算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先進制造業集聚中心,將有助于推動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并為中日韓自貿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山東在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方面前景可期
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重點應依托山東省沿海港口集群,突出日韓、東南亞跨境貿易、轉口貿易,在中歐班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發展陸海聯運、多式聯運、國際中轉集拼等,實現以貿易帶動投資,吸引各類生產生活要素聚集,促進形成物流大通道。從目前來看,這既有可能,更有必要。
第一,得天獨厚的區域位置、基礎設施和交通優勢為山東,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山東地處東亞經濟圈的中心樞紐位置,具備良好的港口資源,鐵路、公路運輸體系發達,是全國首個開展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的省份,為山東省打造東西國際大通道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二,中歐中亞班列的開行為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增強了內在吸引力。2015年以來,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陸路貿易通道,包括山東、重慶、鄭州在內多個省市開行了中歐班列。其具有用時短、費用少的優勢。截至目前,山東省共有8個市開行了14條線路,行經10多個國家,這為山東打造東西國際大通道提供了更強的現實可能,也注入了更為實在的內涵。
第三,日益壯大的貿易規模為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撐。從山東省對歐貿易看,2017年山東省對歐洲出口、進口分別為1924億元和1041.4億元,占山東省的19.3%和13.3%,主要產品為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儀器儀表等。從山東省對日韓貿易看,韓、日是山東省的第二、第三大貿易伙伴,2017年貿易額占山東省外貿總額的19.2%。從日韓對歐亞大陸貿易看,日韓對歐洲和中亞的貿易額占日韓貿易總規模的15%左右。韓國三星、LG等大企業每周有60~70個集裝箱標箱運往中亞、歐洲。通過中歐中亞班列不僅具有較大的規模優勢,也具有品種優勢。可以設想,如果山東的東西國際大通道建立起來,將是一條頗具競爭力的“黃金通道”。
第四,日韓政商界對山東區位優勢的重視和認知為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增添了新期待。2018年3月,山東省在日韓舉辦以“新發展、新機遇、新開放、新環境、新愿景”為主題的“2018山東商務周”,其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協力局李鎬俊局長表示“廣東對面有香港,福建有臺灣,而山東有韓國啊”。日韓方面對山東省開行多個中歐中亞班列非常關注,認為這是通往中亞、歐洲貿易通道的重要選擇,是雙方企業開展“一帶一路”沿線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重要支撐。
第五,有利于借此大通道吸引日韓實體產業向山東轉移。韓、日一直是山東省實體經濟引資的主要來源地。截至2017年底,山東省累計吸引韓資378億美元、日資110.4億美元,占累計吸引外資的23.8%,日韓投資制造業占其全部投資的比重分別為92.7%和85.1%。山東省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將為日韓在華企業進出口商品運輸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對于吸引日韓制造業特別是電子、汽車等到山東投資將十分有利。事實上,一些日韓企業已經看到其中蘊藏的商機和發展趨勢,提前進行了布局。日本小松逐漸將在中國的生產重心集中到濟寧,先后投資了多個項目。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日照布局了發動機、變速箱等項目,在煙臺設立了現代汽車(中國)研發中心,分別成為現代汽車集團在海外最大的動力生產基地和海外唯一的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等等。
三、措施及建議
(一)著眼于“大通道”,把打造東西國際大通道作為重塑山東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
東西國際大通道以山東為樞紐,東部與日韓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合作,西部吸收部分中國省市區參與,與歐亞大陸相連接,通過促進大物流、暢通大通關、開展大合作、搭建大平臺,實現跨區域聯動、國內外合作,共同構建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山東“兩個走在前列”“重塑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重要指示的關鍵抓手,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切入點,也是山東省開放格局的重大調整,以此可有效破解山東省對外開放面臨的瓶頸制約,加快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高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二)著眼于“大物流”,不斷創新“中歐中亞班列+陸海聯運”的運營模式
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向東與日韓的陸海聯運、向西與歐亞大陸的中歐中亞班列,是這條大通道的兩翼,也是這條大通道的生命線。建議:進一步優化整合中歐中亞班列,加快聯運模式創新,通過進一步發展鐵海聯運、多式聯運、國際中轉集拼等,形成符合山東實際的“中歐中亞班列+陸海聯運”新模式。堅持市場化運作,集成中外資源優勢,打造利益共同體。
(三)著眼于“大通關”,積極探索與之相適應的通關便利化營商環境
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離不開頂層設計、政策協調,離不開港口、鐵路作支撐,更離不開便捷高效的“大通關”。建議:在省級層面建立協調機構,研究制定東西國際大通道的規劃和實施方案,指導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加快落實國家《關于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的意見》,做好港口、鐵路、公路、航空資源規劃布局和資源整合,提升與日韓和沿線國家設施聯通水平,盡快形成海鐵聯運、跨境鐵路運輸等為主的多式聯運體系。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做到共享優勢、共解難題、共擔責任;同時,積極助推中日韓通關國際合作。
(四)著眼于“大合作”,拓展形成國際大通道框架下的產業經濟帶
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在促進大物流、暢通大通關的基礎上,應加快發展轉口貿易、跨境貿易,并以此為契機,加快中韓(煙臺)產業園、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步伐,科學規劃布局一批國別特色園區,依托現有國家級、省級經濟園區,規劃一批日韓、歐美及中亞國際合作園區,統籌做好吸引日韓、歐美產業轉移的工作,推動山東省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一條貫穿東西國際大通道的產業經濟帶。
(五)著眼于“大平臺”,有效把國際大通道這一元素嵌入開放型經濟當中
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將成為山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創新元素。建議:將構建東西國際大通道作為山東的比較優勢,積極申建國家自貿試驗區及自由貿易港;在參與中韓自貿區第二輪服務與投資談判和承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爭取將東西國際大通道列入其相關內容,為中韓(煙臺)產業園、威海中韓FTA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青島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等注入引擎;積極爭取國家在山東舉辦東亞、歐亞博覽會等國家級綜合性展會,賦予山東擴大開放更多的平臺,通過東西國際大通道,進一步擴大山東與東亞、中亞及歐洲經貿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水平。
(調研組:佘春明、張義英、賈善和、賈繼慶、孫羽、邱田賓、馬俊、徐麗、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