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推動青島市經濟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初步研究

青島市發展改革委

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2018年9月,國家出臺了《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成為引領改革發展的根本性要求。青島正處于乘峰會東風、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既是時代的要求、發展的必須,也是青島作為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必須扛起的重大責任。

一、青島市加快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發展”。當前,青島市歷經改革開放40年發展,經濟社會取得顯著成就,已經具備從“數量追趕”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的客觀基礎,具備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主要體現在:

一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呈現高質量優化。2018年,預計生產總值突破1.2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有望突破1.8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標準,已邁入高收入行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3:40.5:56.5,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突破60%,呈現“高比重、高貢獻率”的雙高特征。收入質量不斷提高,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76.1%,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7.9%和7.7%,居民恩格爾系數29.7%,居民消費逐步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

二是創新驅動深入實施,新舊動能實現高質量轉換。自主創新加速發展,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1%。截至目前,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為25021件、27.18件,均居山東省首位。國家級孵化載體達到129家,居副省級城市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41家,占山東省1/3,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實施“雙百千”行動和“一業一策”計劃,打造“956”產業新體系,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6%,新經濟增加值比重達到26%。市場主體達到133.8萬戶,居山東省第一。人才總量達到185萬人。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成為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三是區域協調步伐加快,陸海城鄉實現高質量統籌。“三灣三城”的海灣型城市空間布局逐步構建,組團式發展態勢初步形成。重點板塊加速崛起,西海岸新區總量穩居全國新區三甲,膠州灣北岸城區高端要素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膠州灣東岸老城區有機更新逐步展開。國際海洋名城建設深入實施,青島藍谷、青島高新區、金家嶺金融區等創新高地加快崛起,“透明海洋”工程等海洋科創領域取得突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實施,一批特色產業功能區成為新的增長極,美麗鄉村省級達標村達到59.3%。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膠東國際機場將于2019年轉場運營,濟青高鐵、青連鐵路、董家口疏港鐵路即將通車,地鐵輕軌年內將開通至4條,開工在建5條。

四是美麗青島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展現高質量改善。峰會帶動效應持續發揮,美麗青島三年行動深入開展,城市顏值和美譽度明顯提升。藍色海灣行動深入實施,空氣質量達到2013年以來最好水平。低碳城市試點持續深化,“工業綠動力”計劃加快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441萬噸標準煤以內,4100余輛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五是對外開放全面拓展,國際城市建設實現高質量提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成功舉辦,青島邁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在GaWC《2018年世界級城市榜單》中由“Gamma+”級躍升至“Beta-”級世界級城市。國際貿易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跨境電商、汽車平行進口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千企招商大走訪和現代產業精準招商深入推進,截至目前,共有145家世界500強在青島市投資設立了278個項目。“一帶一路”節點支點功能提升,國際友城發展到72個,與海外22個港口建立友好港關系,17個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加快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98個境內外經貿項目加快推進。

六是全力增進民生福祉,社會事業實現高質量共享。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6.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和200個省定貧困村、310個市定薄弱村摘帽。牢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全力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以來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5.9%,同比提高7.3個百分點。

七是重點改革持續深化,改革牽引作用高質量發揮。“一次辦好”改革和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制度全面推行,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權力事項精簡率分別達到61.7%和54.9%。財政管理體制日趨完善,政府性債務有效管控,財政存量資金形成支出占比排名全國第一。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推進,80%國有資本集中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國家級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加速建設,連續三次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重點功能區改革的“引擎效應”進一步凸顯,大部門制、法定機構、職員制等100多項改革率先實施,加快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初步形成領域、區域、平臺融合,海軍、海洋、海防融合的“三融三海”模式。

二、青島市高質量發展也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

按照國家初步提出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我們對標重點城市進行深入分析,總體來看,青島市高質量發展水平優于全國、山東省,處于25個重點城市中游,與青島市經濟總量排名基本一致。但從綜合質效以及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等具體方面分析,也存在不少短板弱項。具體如下:

(一)綜合質效表現較好,但營商環境亟待提升

綜合質效總體得分居25個重點城市第9位,涉及6項指標,目前可比4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政府負債率分別居11、12、11、5位,均在12位之前。營商便利度,雖無法統一考核,但從前期國家對22個城市進行試評價情況來看,我市排名估計并不靠前;同時,山東省對17個地市進行營商環境綜合評估,青島市居倒數第2,僅高于濟南,營商環境亟待優化提升。

(二)創新投入力度尚可,但新動能成長力明顯偏弱

創新發展總體得分居重點城市第16位,涉及的3項指標中,除研發占比之外,其余2項均較為落后。研發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青島市為2.81%,居第11位,投入力度居中。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速,青島市21.7%,高于全國3.95個百分點,居重點城市第10位;交易規模不大,僅居16位,低于沈陽、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城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產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產值)比重,青島市為21.5%,居第19位,表明青島市產業結構亟待優化,新興產業培育力度亟待加大。

(三)協調發展水平不高,城鄉差距依然比較突出

協調發展總體得分居重點城市第20位,涉及3項指標中,地區勞動生產率差異系數暫無法測算,其他2項均排名靠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青島市為72.57%,盡管高于全國(58.52%)、山東省(60.58%),但僅居重點城市第16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青島市為2.44,居第19位,深圳為1,長沙、鄭州、寧波、杭州、成都、早已降至2以內。這暴露出青島市城鄉差距大的現實狀況,二元格局尚未改變,鄉村振興任務非常艱巨。

(四)空氣質量明顯好于水體質量,用能、用地集約水平仍需提升

綠色發展總體得分居重點城市第14位,涉及4項指標,除空氣質量外,其他排名均靠后。PM2.5年均濃度,市區37微克/立方米,低于全國、山東省6到20微克/立方米,居重點城市第6位。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青島市僅為51.9%,低于全國16個百分點,居重點城市第17位,長沙、杭州、大連、重慶、廈門等城市都高于80%。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根據自然資源部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指數通報,青島市居重點城市第17位,顯著低于深圳(82.85)、廣州(62.3)、廈門(59.02)、武漢(54.51)、天津(53.22)等先進城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青島市為3.99%,居第18位,考慮到青島市單位能耗2016年已降至0.31噸標準煤/萬元,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543),大幅下降的難度較大。

(五)開放優勢相對突出,但與港口地位不夠匹配

開放發展總體得分居重點城市第9位,涉及3項指標均表現不錯。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實際使用外資、對外直接投資占全國份額分別達到1.84%、5.68%和0.85%,分居11、5、12位。但相比青島的港口地位,貿易優勢并不突出。2017年,青島港口貨物吞吐量5.1億噸,居國內港口第6位;集裝箱吞吐量1831萬標箱,居第5位。雖然港口優勢強于天津(5億噸)、廈門(2.1億噸)、杭州(1.1億噸)、重慶(0.6億噸)等城市,但貿易規模卻分別低于上述城市3780億元、614億元、724億元和290億元,說明我們的開放水平和產業集聚能力還有待提高。

(六)民生質量總體不錯,就業保障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共享發展總體得分居重點城市12位,涉及3項指標,除登記失業率外,其他表現尚好。農村貧困發生率,按照國家貧困線標準,青島市已降為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青島市為8.6%,居重點城市第10位。城鎮登記失業率,青島市為3.12%,雖然分別低于全國、山東省0.78個和0.28個百分點,但居重點城市16位,下步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溫,對就業沖擊的壓力將逐漸顯現。

三、幾點建議

(一)認清城市競爭大格局,樹立高度的緊迫感、危機感

根據初步評估結果,青島市得分處于25個重點城市中游,但目前測評指標僅為部分,還不包括營商便利度等青島市存在短板的指標,如果全部指標參評,排名還有可能回落。同時需要關注,部分經濟總量不及青島市的城市,發展質量卻高于青島市,這倒逼我們必須轉變認識、解放思想,順應新的形勢,迎接新的挑戰。尤其是長沙,2017年經濟總量僅低于青島市502億元,增速還高于青島市1.5個百分點,目前19項指標中有12項高于青島市,在全員勞動生產率、政府負債率、新興產業占比、城鎮化率等核心指標上明顯領先于青島市,大有變追兵為標兵的態勢。因此,青島市必須樹立高度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不僅對標深圳、南京、杭州等先進城市,也要對快速崛起的長沙、合肥等城市保持足夠重視。逐項分解落實高質量發展指標,摸清發展現狀和競爭形勢,拉長優勢、補齊短板,爭取實現量質齊升新發展,避免在競爭中處于被動。

(二)推動新舊動能大轉換,塑造科技產業推進新體系

一方面,圍繞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的短板,外學硅谷,內學深圳,加強政府采購制度創新、風險投資體系培育和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建立以成果產出為導向的后端獎補機制,推動科技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和校地融合發展,構建科技與市場高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形成創新“磁場效應”。另一方面,圍繞新舊動能轉換“956”產業體系,強化完善專班推進機制,借鑒長沙經驗,建立市領導牽頭的產業鏈推進體系,“956”產業每條產業鏈均由市級領導擔任“鏈長”、掛帥出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統籌抓好創新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和供應鏈建設,實施招大引強、補缺拉長、對標升級、降本增效、保駕護航等系列行動,推動“一業一策”向“一鏈一策”升級。

(三)增創口岸開放大優勢,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一方面,全力爭取建設自由貿易港。目前,國家商務部和省委已明確支持我們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青島市應將自由貿易港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借助中美貿易摩擦的倒逼壓力,搶抓中日韓形勢轉圜機遇,爭取盡快突破。重點依托新亞歐大陸橋,與韓國釜山、荷蘭鹿特丹等自由貿易港互補合作,形成鏈接日韓與歐盟的“核心支點”和“珍珠鏈條”,以青島為核心帶動形成山東半島開放組團,爭取成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之外的“第四極”。另一方面,全力建設國際大通道。發揮“一帶一路”支點節點城市作用和陸海口岸功能,依托膠東國際機場、青島港和濟青高鐵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加快半島城際軌道交通線網、青日高鐵、董家口至日照疏港專用線等規劃建設,爭取以青島為龍頭打造山東省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大力發展公鐵海多式聯運,打造連接泛太平洋地區與中亞、歐洲之間的貿易走廊和國際物流大通道。

(四)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推動全域統籌實質性突破

一方面,提升壯大縣域園區經濟。針對青島市縣域園區建設散、亂、弱等問題,學習成都、南京等地經驗,研究成立全市產業布局和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對各類園區視發展現狀進行整合撤并、改造升級,統一實施對園區項目的招商引資、政策優惠、要素配置,負責工業項目用地指標審批,在全市推行相對統一的園區發展統計體系和考核體系。另一方面,促進農村多功能性開發。推廣功能拓展型、新技術滲透型、多業態復合型等新模式新路徑,培育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供銷合作社等新載體新平臺,健全完善股份合作、訂單農業等利益聯結新紐帶新機制,在傳統農業中融入加工元素、服務元素、科技元素,真正提高農業附加值、農村飽和度和農民獲得感。例如,借鑒日本神山町模式,在嶗山、藍谷、紅島以及黃島,打造一系列以信息產業為主題的“精品郊區”“科技公社”。

(五)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促進峰會效應持續發揮

一方面,加快打造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對照國家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加快建立青島市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持續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并在貿易投資環境、產業發展環境、人才發展環境、綠色發展環境、法治環境等方面全面發力,實施青島效率、青島服務、青島標準和青島誠信等系列示范工程,釋放新的“制度紅利”。另一方面,加強國際魅力灣區建設。學習杭州經驗,將峰會作為提升城市能級的“加速器”,借助峰會效應努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會展名城、國際旅游目的地。同時,對標舊金山灣區,持續開展“美麗青島”行動,優化城市生活品質、公共服務、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提升城市幸福指數和性價比,讓宜居幸福成為青島引以為傲的“金字招牌”和獨特魅力。

附件:青島高質量發展指標與重點城市比較

附件:

青島高質量發展指標與重點城市比較

注:逆向指標數據越低排名越高。

資料來源:指標體系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

調研組:李剛、張旭東、孫杰、薛文謙、李興華、王浥塵、徐洪驍、聶曉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奈曼旗| 漾濞| 阿拉善左旗| 西宁市| 张家港市| 萨迦县| 雷波县| 牡丹江市| 太和县| 自治县| 扬中市| 惠水县| 建平县| 柳江县| 长阳| 全州县| 高陵县| 个旧市| 高安市| 梧州市| 梁河县| 左贡县| 榕江县| 长葛市| 怀仁县| 黄大仙区| 华池县| 封开县| 泰安市| 安吉县| 抚州市| 乃东县| 黄龙县| 黄骅市| 随州市| 苍山县| 仙游县| 南郑县| 尉犁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