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20)
- 張京成主編
- 2347字
- 2021-09-17 21:15:53
一、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2019年距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發布過去了十個年頭。2019年6月26日,受國務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國務院關于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回顧了2010年4月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的新進展。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我國文化產業在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形勢下逆勢發展,次年公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旨在使文化產業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新增長點,文化產業自此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2013年突破2萬億元,到2016年突破3萬億元。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2.75%,到了2017年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23%。報告還指出,文化產業增加值過千億元的省(區、市)已有13個,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省超過300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5%的省市有4個,分別是北京(9.64%)、上海(6.79%)、浙江(6.19%)和廣東(5.37%),文化產業已成為支柱產業。我國已成為世界圖書出版、電視劇制播、電影銀幕數第一大國,電影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報告同時指出了文化產業當前面臨的挑戰與下一步設想:加快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創作生產優秀文化產品作為中心環節,增強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實力,構建規范有序的文化市場,打造文化產業人才高地,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促進文化資源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完善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以及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法治保障。經歷了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的文化產業正進入發展的“黃金期”,成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9年統計數據(2)顯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文化產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突破點(3)。截至2019年末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72個,博物館3410個。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89個,總流通87774萬人次;文化館3325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2.12億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戶1.98億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1%,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4%。全年生產電視劇254部10646集,電視動畫片94659分鐘。全年生產故事影片850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187部。出版各類報紙315億份,各類期刊22億冊,圖書102億冊(張),人均圖書擁有量7.29冊(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4136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4341萬卷(件)。
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6624億元,比上年增長7.0%,結構不斷優化。文化行業全部實現正增長。在文化及相關產業9個行業中,增速均超過10%的有新聞信息服務(23.0%)、文化投資運營(13.8%)和創意設計服務(11.3%);增速由負轉正的有文化投資運營和文化娛樂休閑服務,其中,文化投資運營由上年下降0.2%轉為增長13.8%,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由上年下降1.9%轉為增長6.5%。從產業類型看,文化服務業增速最快,文化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為12.4%,分別比文化制造業、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快9.2和8.0個百分點;占比為40.6%,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從文化及相關產業細分行業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4)實現營業收入198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占比為22.9%,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制造的營業收入增速超過30%,文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趨勢明顯,產業發展質量逐步提高。相比于產業優勢明顯的東部而言,2019年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增長與占比均有提高。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8.4%和11.8%,分別比東部地區快2.3和5.7個百分點;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15.7%和9.7%,分別比上年提高2.3和1.2個百分點。
2019年的文化貿易也保持了平穩發展的勢頭。(5)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1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998.9億美元,增長7.9%,進口115.7億美元,增長17.4%,貿易順差883.2億美元,規模擴大6.8%。從類別看,文化用品、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出版物出口增長較快,增幅分別為11.7%、5.6%和4.8%。文化服務進出口及對外投資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待增強。文化和娛樂服務進出口5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其中,出口12.0億美元,下降1.3%,進口40.8億美元,增長20.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5.4億美元,下降68.0%,占我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額的0.5%。從國別和地區看,對東盟出口增長較快達到47.4%,對歐盟出口增長18.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24.9%,建設成效顯著。
2019年,旅游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2019年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76億人次,比上年下降1.9%。旅客運輸周轉量35349億人公里,增長3.3%。
國內旅游抽樣調查顯示(6),國內旅游市場和出境旅游市場持續火爆,入境旅游市場穩步擴大。2019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和收入均有較快增長,其中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城鎮居民仍然為出行主力,占到總人數74.44%,增長8.5%,比農村居民旅游人數增長高0.4個百分點。國內旅游收入5.7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城鎮居民花費占82.90%,農村居民花費增長12.1%,比城鎮居民花費增長高0.5個百分點,增長潛力可觀。2019年入境游客人數和國際旅游收入平穩增長,其中入境游客14531萬人次,同比增長2.9%,國際旅游收入13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入境游客中外國人3188萬人次,同比增長4.4%,在華花費771億美元,增長5.4%;港澳臺同胞游客中澳門同胞游客人數和在內地花費均有較大上升,分別增長10.4%和9.4%,臺灣同胞游客人數和在內地花費均略有下挫,分別下降0.2%和0.2%,香港同胞游客人數增長3.5%,但在內地花費下降2.0%。在入境游客中,過夜游客6573萬人次,同比增長4.5%,其中外國人2493萬人次,增長5.5%。入境旅游人數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2.9%,飛機占17.4%,火車占2.6%,汽車占21.2%,徒步占55.8%。內地居民出境16921萬人次,同比增長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萬人次,同比增長4.6%;赴港澳臺出境10237萬人次,同比增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