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20)
- 張京成主編
- 2368字
- 2021-09-17 21:15:55
四、傳承和創新京味文化的對策建議
北京市委市政府在《關于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圍繞建設充滿人文關懷、人文風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培育一批世界知名文化團體和創意人才,推出一批有深遠影響力的文藝原創精品,形成一批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龍頭企業,建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打造一批展現中國文化自信和首都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
就目前北京文創產業發展的層次與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但總體還處于低端運行狀態,產業發展狀況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北京文創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業觀念老舊,產業范圍狹窄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僅限于博物館紀念品、工藝禮品、書畫文玩、旅游紀念品等傳統范疇,目前產業觀念老舊,產業范圍狹窄。觀念定位陳舊產生產業局限,文創的產業循環并未建立,現代文創對現代產業的廣泛融入與對接缺位,現代文創產業鏈尚未形成。
現代文創產業至少存在著兩條產業鏈的循環:一是依托文化資源,再創造再衍生出新的文創產品,包括工藝品和生活用品,進入市場以滿足市場需求;二是現代企業產品應依托文化要素進行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和企業品牌價值。目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顯然處于產業鏈的割裂狀態,并未形成完整產業鏈,未能產生巨大效益。
2.現代文創產業集群尚未形成
有多少文化種類,就有多少種文創產業,文化越豐富文化產業的業態就更多樣化。所有的文化--傳統文化、民間文化、地域文化、新媒體文化、時尚文化,都是文創的資源庫,所有的藝術設計門類,所有的休閑、旅游,吃、住、行,出版、媒體、展陳、數字媒體、演藝都關聯文創,甚至書院、講壇、會館、培訓也關聯文創。眾多小產業聚集,呈現多元、分散、小眾、個性、多業態等狀況,才能產生活力和巨大的效應。文創產業集群的形成是產業發展的關鍵。
(二)發展京味文化的對策
京味文化是北京傳統文化的外在體現,而傳承與創新京味文化,是北京傳統文化內在的靈魂,只有處理好這一對內外關系,才能讓傳統文化大放異彩。發展京味文化,首先應該繼承傳統文化,守住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進而再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增添新元素,注入時代的新鮮血液,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做補充,使傳統文化也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增加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朝氣。
1.加強頂層設計,引入文創資源普查、宣傳,調整產業區域規劃
北京文創產業積極、健康的發展對于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具有長遠的戰略性意義。加強頂層設計是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關鍵。首先,建議文創產業相關政府部門對全市文創資源進行全面普查與調研,并對此予以專門立項。第二,政府要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各種文化機構來宣傳、推廣、普及京味文化,允許和鼓勵民間機構和資本進入。第三,從戰略層面進一步加強和調整產業區域規劃。目前,北京市已形成幾個文創板塊區域,考慮文創產業對文化資源、智力資源的依附性,產業群的集聚性,建議新增區域或擴大現有板塊規模。
2.打造“產學研”人才培養體系
文創人才的培養是產業創新發展戰略的關鍵因素之一。北京高校云集,優秀文化企業遍地開花,具有構建文創產業“產學研”人才培養體系的天然優勢。第一,引導各大高校培養文化創意人才,著力打造有北京特色的“產學研”人才培養體系。第二,優秀文化企業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聯系,文創產業相關課題與高校課程有效對接,加速產業人才的培養效率。第三,企業、高校攜手建立文創產業實訓實踐基地,整合企業與高校的教學資源,請專家學者指導高校學生科研活動,建立人才培養框架和體系,聯合培養文創產業人才。例如,天津泥人張第六代傳人張宇先生就受邀在高校開設泥塑課堂,提升了文創人才的文化素養。第四,文創產業人才的培養,要依據市場的需求,力求實現人才的“個性化、多元化”培養,達到人才的創新性、復合型。創新性強調培養人才的個性化創新能力,不斷激發人才的創新素養。復合型重在學科的跨界學習與探索,強調人才的綜合協調素質和多方面適應能力。從而培養出一批既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又有專業技術和文化運行管理經驗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以滿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求。(11)
3.優化文創產業發展環境生態
目前高碑店文創產業園、宋莊藝術區、798藝術區、潘家園古玩市場產業生態環境狀態有待提高。建議加強文創園軟硬件環境建設,引領多元高端文創產業進駐,加大高端智力資源對接,優化產業結構,驅動產業升級。大力引進多元高端文創產業進駐,結合文創產業形態的差異化,保持不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個性和特色,有針對性地明確不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主題方向,確保能夠做到產業園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獨特性,提高文化產業項目的市場競爭力。
4.搭建一級行業平臺
整合在京文化機構、設計產業機構、藝術機構、傳媒機構、工藝美術公司、藝術品經營公司、藝術工作室、高校藝術院系等,由政府出面搭建行業協會,形成互聯互通、覆蓋全產業的行業平臺,促進平臺內文化資源、智力資源、產業資源的共享與互通。
5.傳承傳統文化,打造“京味IP”
傳承傳統文化,不是簡單復制文化,而是在研究當代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對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和創新,賦予其生命力。北京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深度挖掘京味文化資源,有助于形成北京文化品牌,構建“京味IP”。成功打造“京味IP”是實現北京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第一,要結合品牌定位策略,開發和培育個性鮮明的IP形象。第二,將IP塑造為品牌形象代言人。以富有創意的話題和情景植入,將IP形象融入現實社會和消費生態圈。第三,以IP為品牌個性的傳播介質,賦予品牌獨有的情感價值和圈層特質。第四,注意IP的獨占性,加強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要處理好IP在衍生應用和跨界合作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第五,借助IP的衍生特征,在消費領域以產品多元化和延伸性,增加IP與粉絲群體的體驗接觸面,放大IP擴散效應和實用價值,開發出更多實用和受歡迎的衍生產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