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思維工程
  • 錢小一
  • 958字
  • 2021-09-07 17:16:49

三、用結構信息指向

人類表達中用概念所在的結構信息去指向這個概念是個非常常見的手段。前面說到的這個概念沒有對應的詞匯名稱是一個原因。一些情況下的表達者知道概念對應的名稱,但聽的人不知道,也不會用這個名稱去表達。比如我時常和妻子說起公司的情況,但因為我知道她不熟悉里面的人的名稱,我會用團建時她知道的這個同事參與的信息去指向一個同事,如“那個戴耳機、不說話的同事”“那個戴眼鏡、聲音很大的同事”等。

人類表達使用指向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強調或附帶表達更多想要表達的信息。比如“那個救了無數流浪狗的老人自己餓死了”,和這個老人相關的類似事件的結構信息可能還有很多,這個老人甚至有自己的名稱,但為了體現一種反差感,我們選擇了“老人救了無數流浪狗”這個信息去指向這個老人;再比如“黃色的小花上停著一只蜻蜓”,為了描述更多關于這個畫面的信息,我們用“小花是黃色的”這個信息去指向小花,從而附帶我們想要表達更多信息。

指向一個信息的表達單元信息表述為(主體信息=,表達類型=指向,指向位置=)。指向信息的表達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情況,如果指向位置有位格名稱,比如“小香檳的爸爸”,因為二元關系結構信息(爸爸=Peter,女兒=小香檳)中每個位格都有名稱,這時中文中可以用“已知元素+的+指向位格名稱”去指向這個ID。再比如“天下雨的原因”,此時二元關系結構信息為(原因=,結果=天下雨),已知元素為“天下雨”,指向位格名稱為“原因”,按照中文語法“已知元素+的+指向位格名稱”,就生成了“天下雨的原因”。

第二種情況,如果指向未知沒有名稱,比如“吃了桌上的面包的人”,這是用一個具體事件信息指向其中的主語對象,如果這個信息的元素多,也就意味著正常轉錄下結構特征是明顯的(不同于二元關系信息),此時就可以通過在正常轉錄過程加上標識去指向要指向的元素。比如上面那個例子,用于指向的結構信息轉錄后為“ID1吃了桌上的面包”,指向類型=人。于是忽略ID1進行轉錄,在“吃了桌上的面包”的后面+的+指向類型,就生成了“吃了桌上的面包的人”。比對一下英文,可以看到英文語法的標識信息會放在前面。在英文中,用于指向的結構信息轉錄后為“ID1 eat the cake on the table”,指向類型=man。于是忽略ID1進行轉錄,在“eat the cake on the table”的前面+the+指向類型+對應疑問代詞,就生成了“the man who eat the cake on the table”。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彰武县| 来凤县| 泗阳县| 福泉市| 文山县| 若羌县| 翼城县| 锡林郭勒盟| 卢氏县| 汕尾市| 广元市| 沐川县| 蒲城县| 额济纳旗| 柏乡县| 清苑县| 昌都县| 鄢陵县| 兴和县| 息烽县| 阜新市| 建水县| 东至县| 乾安县| 昌黎县| 雷州市| 定兴县| 方城县| 潞西市| 莱西市| 旬阳县| 漳浦县| 延长县| 介休市| 许昌县| 仲巴县| 平谷区| 凌源市| 文水县|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