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然語言語法的形成
語法結構的形成也是類似。在先天語言中,一個事件是好多概念的組合。比如當一個原始人試圖向另外一個人表達一個事件——家里的狗生寶寶了,很自然地嘗試是把一個事件中的所有概念對應到詞匯在一個句子中讀出來“狗、生、寶寶”,聽者是容易猜出對方在表達什么的。我們把這個表達原則稱之為先天語法映射,這個先天的反應不僅僅是語法演化的起點,后面我們還會看到,它還是人類幼兒學習一門自然語言的起點。
在先天語法映射的作用下,人會把事件中的概念按照順序讀出,作為對事件的原始表達。但把一個事件作為主體的信息表達有好多不同類型,比如陳述一個事件、確認一個事件、詢問事件中的某個元素。為了區分不同的表達類型,同時為了增加識別效率,原始人在有表達需求時,就開始往句子中增加結構性詞匯。和詞匯的傳播一樣,這種結構詞匯參與的句子組織作為一種語法規則在群體中傳播開了,逐漸形成一門自然語言的語義信息到句子結構的映射,也就是我們說的語法。
語言為適應需要表達內容而產生,因為人類各個群落的日常生活是接近的,所以無論是詞匯對應的概念集合,還是語法結構對應的先天結構集合,都有很強的相似性。但語言的詞匯和語法,只要是相互隔離的群體就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差異。
自然語言形成后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緩慢變化的。不斷會有新的詞匯形成,新的表達方式形成,我們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新的詞匯。不同領域的人群會有自己一部分獨立的語言,包括了詞匯和表達方式,比如大部分非二次元群體難以讀懂二次元群體的語言。一個偶像獨創的表達方式很可能在群體中被效仿,最終沉淀為自然語言約定的一部分。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因為古時候的交通緣故,創造了群落隔離,就會緩慢地演化出方言;不同語言的群落在人口遷徙中混合,會導致兩個相近語言的融合。人口遷徙的事件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方言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