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競爭
如果隨便問一個美國人或英國商人,什么是人生樂趣的最大障礙,他會回答說:“生存斗爭?!彼倪@句話的確發自肺腑。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對的,但在另一層非常重要的意義上,它錯得離譜。當然,生存斗爭是一定有的,可能發生在任何不幸的人身上。例如,它發生在康拉德[26]筆下的主人公福克身上。福克發現自己身處一艘漂流船,船上只有兩個人有火器,??耸瞧渲兄弧3似渌耍蠜]有別的食物可吃。兩人把協商好的人肉吃完以后,一場真正的生存斗爭開始了。福克贏了,但此后他就成了素食主義者。現在商人說的“生存斗爭”則完全不是這回事。這種說法失之偏頗,它讓本質上無足輕重的東西顯得非常高貴。你問問他,在他那個階層有幾個人死于饑餓?他的朋友破產之后又會怎樣呢?每個人都知道,就物質享受而言,破產的商人比從未富過的窮人好得多。因此,人們所說的生存斗爭,實際上是為成功而斗爭。他們并不擔心第二天早上沒有飯吃,而是擔心不能壓鄰居一頭。
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并不是被機器夾住無法脫身,而是踩在跑步機上,渾然不覺他停在原地是因為跑步機無法帶他前進。當然,我指的是那些在行業頂層的人,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靠現有的收入生活。這似乎很可恥,就像臨陣逃脫一樣,但如果你追問他的工作能對公共事業有何貢獻,他會把勵志廣告里的陳詞濫調復述一遍,之后就無話可說。
想想這樣一個人的生活:他可能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一位迷人的妻子和幾個可愛的孩子。每天早晨,當妻兒還在睡覺時,他已經早早起床,匆忙趕到辦公室。他是行政領導,要在辦公室展現自己的風采。他下頜結實,言辭犀利,行事睿智,感染了除勤雜工外的每一個人。他口授信函,與許多重要人物通話,研究市場,接著與正在做生意或希望做生意的人共進午餐。整個下午他還是忙著同樣的事情。他身心俱疲地回到家里,換身衣服又去參加晚宴。席間,他和許多同樣疲憊的男人一樣,假裝享受女士的陪伴,而這些女士連感到疲憊的機會都沒有。誰也不知道這些男人要過多久才能脫身。最后他終于可以入睡,讓緊張的神經放松幾個小時。
這樣的生活就像是百米賽跑,比賽的唯一終點是墳墓。把用于百米賽跑的專注用到工作中,遲早會過度。他對孩子了解多少?他工作日在辦公室,周末在高爾夫球場。他對妻子了解多少?他早晨離開的時候,妻子還在睡覺,夜晚兩人都忙于應酬,無法親密交談。他可能也沒有十分要好的男性朋友,盡管他對一些人假裝保持親密。關于春天和收獲,他所知道的只是對市場的影響。他可能去過外國,但眼中全是無聊。對他來說,書籍毫無用處,音樂只是附庸風雅。他一年比一年孤獨,一年比一年專注,他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業余生活逐漸萎縮。我在歐洲見過一個這樣的五十多歲的美國人,他和妻子、女兒們在一起。顯然,她們說服了這個可憐蟲,讓他休個假,好帶著她們來歐洲玩。母親和女兒興奮地圍著他,指給他每一件令她們印象深刻的新事物??墒且患抑饔X得既疲倦又無聊,一心想著現在辦公室的情景,或者棒球世界的動態。最終,他的妻子和女兒終于不抱希望,認為他庸俗得無可救藥。她們沒有想過,這個人是她們貪欲的犧牲品。不過,這么說也不夠準確,就像歐洲人對印度殉夫的寡婦了解得不夠準確一樣。十個寡婦中可能有九個是自愿殉夫的,她們為了榮耀也為了遵從宗教規定而自焚。商人的宗教信仰和榮耀就是賺大錢,因此,就像印度寡婦一樣,他樂意承受折磨。如果那位美國商人想獲得幸福,就必須首先改變信仰。只要他不僅渴望成功,還全心全意地相信成功是男人的職責、不成功就是可憐蟲,只要他還是那么專注、那么焦慮,就不可能獲得幸福。以投資這樣的小事為例。相比于利潤為4%的安全投資,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更喜歡利潤為8%的風險投資。其結果是不斷虧損,經常擔心、憂愁。對我來說,我希望通過金錢獲得安逸、有保障的生活。但現代人通常希望通過金錢獲得更多金錢,從而炫耀自己的顯赫成果,借此超越其他地位相當的人。美國沒有固定的社會階層,不同階層中的人經?;ハ嗔鲃印R虼?,相比于階層固化的社會,人們的勢利心理更難滿足。盡管錢不足以使人顯赫,但沒有錢很難使人顯赫。而且,掙錢是衡量智力的公認標準。掙錢多的是天才,掙錢少的是傻瓜。沒有人想當傻瓜。所以,當市場波動的時候,人們就會像參加考試的學生一樣緊張。
應當承認,商人的焦慮常常包含對破產的恐懼。這種恐懼雖不理性,但很真實。阿諾德·本涅特[27]筆下的克萊漢格盡管非常富有,卻總害怕自己死在濟貧院。我毫不懷疑,那些在童年時代飽受貧困折磨的人,經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遭受同樣的痛苦,并且認為賺再多的錢也不夠防范這樣的災難。創業者難免有這樣的恐懼,但從未經歷過極度貧困的人不太可能有這種擔心。無論如何,對破產的恐懼只是一種次要的且較為特殊的因素。
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們過分強調從競爭中獲勝是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不否認,成功的感覺讓人更容易享受生活的樂趣。比如說,一個年輕時默默無聞的畫家,如果他的才能得到認可,他可能更快樂。我也不否認,錢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幸福,但我認為超過一定限度之后,錢的作用就微乎其微。我的觀點是:成功只是幸福的一部分,如果為了成功而犧牲幸福的其他部分,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問題源于商界普遍存在的人生哲學。在歐洲,人們可以從其他圈子獲得聲望。一些國家保留貴族,大多數國家的陸軍和海軍備受尊敬,所有國家都有飽學之士。無論一個人從事什么職業,成功路上都會有競爭的因素。然而,人們之所以獲得尊重,并不全是因為成功,還因為卓越的品質??茖W工作者也許掙錢,也許不掙錢,但掙錢不會使他更受人尊敬。如果一位杰出的陸軍或海軍上將生活拮據,人們不會驚訝——的確,在這種情況下,貧窮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因此,在歐洲,純粹的金錢上的競爭僅限于某些圈子,而這些圈子可能不是最有影響力或最受尊敬的。美國的情況則不同。軍隊對國民生活的作用很小,因此軍隊的影響非常微弱。至于博學專業,外行人看不出醫生懂多少醫學知識或者律師懂多少法律,因此,人們比較容易通過生活水準判斷他們的收入水平,從而評估他們的價值。還有大學教授,他們是商人的雇員,因此遠不如傳統國家的教授受人尊重。這一切都導致美國的職業人士效仿商人,而不像歐洲那樣形成獨立的圈層。所以,在這個富裕階層中,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人們為了純粹的經濟上的成功而斗爭。
美國男孩從小就認為,經濟上的成功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任何沒有金錢價值的教育都不能提起他的興趣。教育曾被認為是訓練獲得樂趣的能力——我所說的樂趣,是指受過一些教育才能領略到的更高雅的享受。在18世紀,“紳士”的標志之一就是對文學、圖畫和音樂有鑒賞力?,F在我們也許不認同他們的品位,但至少這種品位是名副其實的。今天的富人則是另一副樣子。他們從不讀書。如果為了提高知名度而建造畫廊,他會請專家替他選畫。他從這些作品中得到樂趣的方式,并不是欣賞它們,而是阻止其他富人擁有它們。至于音樂,如果他碰巧是個猶太人,也許會真的喜歡音樂;否則,他就會像面對其他藝術一樣缺乏修養。結果是他不知道怎樣打發空閑時間。隨著他越來越富有,賺錢也越來越容易,直到最后,五分鐘內賺的錢已經多到不知該怎么花。這個可憐的人因為成功而陷入了困境。只要把成功當成生活的目標,結果就必然如此。除非教會一個人成功之后如何對待成功,否則成功就會使他飽受無聊的折磨。
競爭的思維習慣很容易入侵不需要競爭的領域。以閱讀為例。讀書有兩種動機,一是獲得樂趣,二是滿足虛榮。美國的太太們流行每個月讀幾本特定的書(或者好像讀了)。有人讀完了,有人讀了第一章,有人讀了書評,但所有人都把這些書擺在桌子上。然而,她們不讀名著。讀書俱樂部從來沒有在哪個月選擇《哈姆雷特》或《李爾王》,也沒有在哪個月覺得有必要了解但丁。因此,她們讀的全是平庸的現代讀物,從沒有什么名著,這也是競爭的結果。但或許沒有那么糟糕,因為如果讓她們自己選書,反而比不上她們的文學導師。
現代生活之所以強調競爭,與文明標準的普遍衰落有關,就像奧古斯都[28]時代之后的羅馬。人們似乎已經無法享受更需要智識的樂趣。例如,18世紀法國沙龍中臻于完美的“漫談”藝術,在40年前[29]還是一項活躍的傳統。這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讓人們為一些轉瞬即逝的事物充分發揮潛能。但在我們這個時代,誰還關注這么悠閑的東西呢?在10年前的中國,這種藝術還很興盛,但我猜想,民族主義那種傳教士般的熱情已經把它席卷一空。50年前或100年前受過教育的人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但現在僅限于少數幾位教授。所有更恬靜的樂趣全被拋棄了。春天,一些美國學生帶我在校園的林間散步,林間開滿了美麗的野花,但沒有一個向導知道這些花的名字。這種知識又不能增加收入,有什么用呢?
問題不在于個人,個人也無法獨力解決。問題的根源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生哲學。根據這種哲學,生活就是一場競賽,贏家才能得到尊重。這種觀點驅使人們犧牲感覺和智力,過度培養意志力——我們本末倒置了。清教主義的道德家最初看重信仰,近代卻開始強調意志力。也許清教主義的時代產生了一個意志過度發展、感覺和智力極度枯竭的種族,他們選擇了最符合自己本性的競爭哲學。這些現代恐龍就像史前恐龍一樣熱愛力量勝過熱愛智慧。然而,不管怎樣,他們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其他人紛紛效仿:世界各地的白人都已經采取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在未來一百年可能會更加普遍。然而,恐龍并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它們相互殘殺,王國被聰明的旁觀者霸占。那些不追趕潮流的人可能因此得到安慰?!艾F代恐龍”也在自我滅絕。一般來說,每對夫妻不會養超過兩個孩子,生活的無趣使他們不想生兒育女。從這一點來說,他們從清教徒先祖那兒繼承的奮斗哲學,顯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那些認為生活毫無樂趣以至放棄生兒育女的人,他們在生物學意義上已經宣告失敗。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被更快樂、更愉悅的物種取代。
人們認為競爭是生活的主體,但它太殘酷、太堅韌、太需要緊繃肌肉和神經,因此頂多成為一兩代人的生活基礎。一兩代之后,它就會使人神經疲勞,想要逃避,尋歡作樂也會像工作一樣緊張和困難(因為放松已不可能)。最后,由于不生育,整個家族都會消亡。競爭哲學不僅毒害了工作,還毒害了休息。那種恬靜的、讓人恢復神經的休息現在也變得無聊。這將導致人們不斷加快速度,結果就只能靠藥物維持,最后走向崩潰。治療的方法就是:保持平衡,理智且平靜地接納生活中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