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魏延傳之千古遺憾

魏延是三國時期極具爭議性的一個人物,有的人說他是一個軍事奇才,只是被諸葛亮埋沒了。也有的人說他的軍事才能一般,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并不實用,而且野心非常大,所以才會最終死于非命。那么歷史上的魏延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魏延之死的真實原因又是什么呢?

歷史上魏延的形象,要比《三國演義》中更加的惹人討厭。《三國演義》中的魏延一直給人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而歷史上的魏延不僅一路平步青云,而且還非常的驕傲。魏延就像是蜀漢前期的關羽一樣,從來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而且還經常得罪其他大臣。魏延之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過于狂妄,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得罪了很多同僚大臣。

根據《三國志》和《魏略》的記載,魏延在關羽、張飛等人相繼逝世后,就開始變得十分狂妄。蜀漢的大臣里面除了諸葛亮之外,沒有人能夠制服魏延。由于蜀漢缺乏人才,北伐時期整個蜀漢只有魏延一名大將,所以諸葛亮對魏延關愛有加,不管魏延犯下多么大的錯誤,諸葛亮總是會包庇他。

正史上記載了魏延兩次和同僚發生矛盾的事件,第一次是為魏延侮辱劉琰,劉琰是劉備時期的秘書,蜀漢的車騎將軍,官職僅次于諸葛亮。魏延侮辱劉琰后,劉琰專門到諸葛亮軍中舉報魏延,結果遭到了諸葛亮的訓斥,還險些被罷官丟職。后來魏延又曾經侮辱過楊儀,楊儀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文人,面對魏延的恐嚇絲毫不肯屈服。魏延拔出刀來想要殺死楊儀,諸葛亮只是勸架,沒有處理魏延。從這兩件事都不難看出,魏延依仗著自己是蜀漢國內唯一的大將,經常做一些危害蜀漢團結的事,只是諸葛亮需要利用魏延,才對他包庇縱容。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魏延之死也并不冤枉,因為他的存在已經威脅到蜀漢內部大臣們的團結了。

諸葛亮臨死的時候擔心魏延會不服從自己撤軍的命令,導致蜀漢大軍陷入危險中,所以諸葛亮專門安排了楊儀作為蜀漢撤軍的總管,并且告訴他如果魏延聽從命令就讓他墊后,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就把他扔在魏國,,任他自生自滅。諸葛亮的這個命令對魏延可謂是仁至義盡,假如諸葛亮真的想要害魏延,完全可以在自己臨死前將魏延殺死。諸葛亮的這個安排給了魏延很大的自主權,甚至默許了魏延投奔曹魏。

諸葛亮的本意是給魏延一個選擇的機會,如果魏延愿意繼續做大將,就讓魏延回蜀漢。如果魏延不肯居于忍下,就讓魏延自行選擇去處。諸葛亮的一安排真正的做到了有情有義,只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命令,會給魏延帶來殺身之禍。楊儀在撤退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去邀請魏延,就帶著軍隊撤退了。魏延看到自己被楊儀拋棄,并沒有選擇投奔曹魏,而是帶領自己少量的兵力去追趕攻擊楊儀帶領的蜀漢主力。

結果楊儀告魏延造反,魏延在蜀漢朝廷內沒有自己的親信,被大臣一致認定造反,最終慘遭殺害。魏延被楊儀殺害不是諸葛亮刻意安排,諸葛亮也沒有預料到魏延會帶領軍隊攻擊楊儀,并且最終被楊儀殺害,否則諸葛亮肯定會提前奪取魏延軍權。但是魏延之死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假如諸葛亮能夠在魏延得罪同僚的時候,及時的勸告和制止魏延,那么魏延肯定不會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

而且諸葛亮最后的撤兵安排,看似給魏延留下了很多的選擇空間,卻也對魏延安排不公。魏延是蜀漢軍隊的二把手,諸葛亮把兵權交給楊儀,魏延產生不滿是肯定的。如果劃分魏延之死的責任的話,魏延自身的責任是最大的,第二責任人是謀害魏延的楊儀,諸葛亮是第三責任人。雖然他沒有參與謀害魏延,卻始終難辭其咎,魏延死后蜀漢徹底沒有了大將,只能依靠著魏國的降將姜維和廖化等小將來進行北伐。

那我們就有一個問題了,諸葛亮我在上篇幅中已經把他摘去了。因為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甚至給了魏延投奔曹營的機會,但是魏延沒有!轉而殺向楊儀。這里就有一個矛盾點,魏延究竟是對楊儀心懷不滿,而趁機下殺手,還是說魏延有其他打算。

雖然歷史上都說魏延剛愎自用,但是在軍事行動上魏延是一點都不含糊的。諸葛亮將軍權交給楊儀這點都有待考證,而魏延第一反應追殺楊儀也是正常現象。因為身為二把手的魏延看到楊儀率大軍向成都出發,肯定心中有懷疑。況且魏延得到的情報都是口述,沒有真章。所以很多人都說楊儀他們篡改了諸葛亮的口諭是自然的。

而這個時候的魏延我認為還是忠于蜀國,忠于劉備,忠于劉禪的。

他繼續帶兵北伐,打得過打,打不過撤退。但是諸葛亮剛一死,你楊儀帶著大軍往成都趕,那魏延肯定是以護主的心態去追殺楊儀的。因為魏延知道諸葛亮,諸葛亮也知道魏延。兩個人的差距就是魏延沒有諸葛亮聰明,而且沖動。子午谷奇謀就可以看出魏延雖然看似比較有軍事頭腦,但是不排除魏延自身沖動的可能性。

這個時候的魏延正在北伐,況且魏延都說了,怎么能因為丞相之死而停止北伐呢?謊繆!我前面也講到諸葛亮不可能因為自己的死而停止北伐,這點在歷史上是有邏輯沖突的,況且三國本身很多事情都是靠史學家猜測,再結合記載推測出一條完美的邏輯線,誰更符合,誰就是最真實的。

為魏延平反的時候到了!魏延沒有謀反,而是護駕。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很詭異,正在行軍打仗,大軍突然撤退,是個正常人也會琢磨這個事情是否有蹊蹺。況且是你楊儀帶大軍呢。楊儀是個什么人?文人,小人!一直貼著諸葛亮這么一個人。所以也體現了諸葛亮確實重用魏延而引得楊儀不滿,這個時候歷史給了楊儀這么一個機會,掌管兵權。楊儀一個文人他不會打仗,但是拿到軍權這么一個文人他的內心是由焦慮變不安,由不安變勢力,由勢力變碰撞的這么一個過程。

也許歷史上不是魏延北伐,而是其他與楊儀關系好的人北伐,楊儀也許還會繼續支持,就是因為魏延,楊儀才選擇了撤軍。

而魏延本身就和楊儀不和,這期間猜測楊儀有可能謀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魏延一心為蜀,是完全符合我個人邏輯的。

為蜀就不得不放棄北伐,而是選擇帶兵回去救駕。保住主公才是王道,攻高莫過救駕,你打了多少仗,你占了幾座城。皇帝這邊一不小心馬上掉河里了,你一把拉住皇帝,頂所有榮譽。所以魏延一心為蜀,奈何蜀讓魏延死,并且株連九族。更加是歷史上一大遺憾,也是蜀國加快滅亡的根本原因。

魏延如果當時和諸葛亮在一起,而不是第一線。也許魏延忠君愛國,甚至丞相的位置都坐的上。而就算有如果,我們前面說了,即便沒有楊儀拍馬岱殺魏延。魏延早晚也會死于劉禪之手,嗚呼哀哉。

馬岱是馬超的從弟,也是諸葛亮多次重用馬岱的核心成員之一。而馬超作為先主的大將之一,馬岱的身份地位自然不會低,但是和魏延比,還差著好幾節呢。

所以馬岱殺了魏延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馬岱殺了魏延,以魏延謀反之名壯大自己的聲威,從而接替魏延的職務。掌控蜀國的軍權,權利使人膨脹,無論你多正義,多小人,權利面前是平等的。掌握了權利,你既可以正義,也可以小人。

而馬岱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殺了魏延,可惜了魏延之后蜀國再無大將,北伐永遠只能是蜀國的夢了。

這里我估計劉禪都會為此后悔。為什么呢?請看下期:樂不思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鸭山市| 随州市| 北流市| 绥棱县| 柞水县| 安泽县| 平顶山市| 陕西省| 蚌埠市| 嘉祥县| 和平区| 云林县| 吴忠市| 阿瓦提县| 科技| 新宾| 武胜县| 柳江县| 宜春市| 左贡县| 临湘市| 扶余县| 桐柏县| 曲沃县| 垦利县| 绥江县| 荣成市| 紫云| 神农架林区| 宿州市| 华坪县| 宁夏| 呈贡县| 肇东市| 固始县| 梁河县| 罗城| 西安市| 凤冈县| 九寨沟县| 东宁县|